[阿哲的文章]不要買不懂的東西。
打開兆元連動債的黑盒子 銀行不願說、投資人最應知道的事
國內法令未臻完備,而銀行與客戶之間強烈的資訊落差,這個讓理專、銀行賺飽手續費的當紅商品,所衍生問題才正要引爆。
撰文/今周刊 劉?#92;青
次級房貸燒得全球股市慘兮兮,台股基金多數遭殃,晚進場的海外基金投資人恐怕也是賠多賺少,那麼,僅次於基金熱賣的連動債呢?金管會委員、同時也是連動債專家的李賢源直言:「不知道,我猜大概也賠了不少吧?」
為什麼不知道?因為每一檔連動債賠多少?賺多少?數字全拿不出來。
這個正夯的商品,讓理專、銀行手續費賺得口袋鼓鼓,但投資人到底戰況如何,外界不得而知,多少投資人的退休金、血汗錢,恐怕只有李賢源口中一句,「我猜賠了不少吧?」
連動債的問題不僅於此,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周杏娟說,連動債就像過新年時,百貨公司門口排隊買的「福袋」,?#92;多買的人不知道裡頭賣什麼寶貝,只是買個希望,希望中大獎,問排隊的人為什麼願意買?很多人說:「這麼大一間百貨公司,不會呼咱了(賠)錢啦!」
消費者盲從 衝著銀行信譽買「福袋」
「這麼大一間百貨公司,不會呼咱了(賠)錢」這句話的背後,是對一家公司的高度信任,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主任兼所長林修葳說,「用學術的說法,就是商譽。」
連動債就像「福袋」,它是高度財務工程設計出來的產品,讓買的人多半也是霧煞煞,搞不清楚自己買了什麼,但高難度的商品,卻放在銀行的財富管理櫃台上輕易販售,散步經過銀行的民眾,走進去坐下來買就成交,買氣雖然不像百貨公司大排長龍,卻同樣賣得嚇嚇叫。
不同的是,百貨公司賣的福袋一個五百元,銀行賣的「福袋」至少一萬美元起跳;這兩年,?#92;多人甚至把畢生的退休金、定存,八百萬、三千萬元全丟進去,但是對於連動標的是什麼?連動標的的意義何在?完全不清楚,既然如此為什麼要買?不少投資人異口同聲說:「銀行賣的東西應該很穩啦!」
衝著這份比對百貨公司還要更高度的信任,過去三年,全台灣一共賣出超過一兆元的連動債,光是今年第三季,國內所有銀行通路,總共賣出四一七億元的連動債,平均每一天,都以超過六億元的速度,源源不絕地賣到投資人手上,瘋狂熱銷的程度,僅次於共同基金,足以名列投資理財商品排行榜上第二名。
如此受歡迎,是因為連動債獲利很高?還是風險極低?或是像基金一樣,因為研判全球股市多頭來臨,所以全民買基金?
掀開潘朵拉的盒子,答案很可能都不是。
「今年初,我放在銀行八百萬元的定存快到期了,銀行有人打電話來,建議我把到期的錢轉去買連動債,說連動的標的很好,即使過去九一一發生時,虧錢的機率都不致於發生,我想既然那麼穩就轉進去買,誰知道前陣子花旗銀行股價大跌,才七個多月,已經虧了快三百萬元。」說話的鍾老師眼眶泛紅,他是一位台北市立國中退休教師,而八百萬元,是他辛苦一輩子的退休金。
檢視他買的連動債,是國內很大一家財富管理銀行銷售的連動債,連動的是美林證券、諾基亞等全球五家知名公司股價,產品設計簡單地說,只要其中有一檔股價跌破三成,投資就虧損,跌越深虧越多。
他回憶說,當時行員(理專)把該產品說得像定存一樣可靠,發生虧損機率幾乎微乎其微,「就連九一一發生時,也不致虧損」,可是利率卻可以高達六、七%,至於買的到底是什麼東西?他只說,「不太確定,好像是一種債,又好像是定存,有連動股價什麼的,說真的,我也不知道。」
而鍾老師的慘痛經驗顯然不是個案,國內另一家大型財富管理銀行位在台北縣某重點分行的理專更直接告訴《今周刊》記者:「最近我們銀行連動債發得比較少,因為今年上半年很多檔連動債,不是連動美林就是花旗股價,次貸風暴波及,這二家股價都腰斬,不少連動債虧得很慘,客戶投訴也跟著暴增。」
資訊不透明 變現不易 報酬率暗藏玄機
在採訪過程中意外發現,今年以來,?#92;多連動債虧損幅度之大,遠比基金、股市來得悽慘,很多一百元的連動債,短短半年時間,只剩下四、五十元,虧損五成以上所在多有,但因為連動債沒有掛牌,不像共同基金有透明的淨值,淨值一跌天下皆知,買到「連動地雷債」的投資人除非主動投訴,否則恐怕只能含?#92;無語問蒼天。
當然,投資自負盈虧責任,本屬天經地義,但如果虧損是建立在資訊的不夠透明,或是銷售過程中的刻意隱蔽商品原貌,迎合客戶需求,這個虧損,就應有被放大檢視的必要。
國內目前連動債的價格,大都一個禮拜才會更新一次,而且與基金一樣,今天提出申請贖回,是以下回更新的價格為基準,所以一個來回,時間就是兩周。時間落差拉得愈長,可能影響價格的變數愈多,對投資人愈不利。
其次,是最敏感的報酬率問題。國內連動債的設計,多半都是「先甘後苦」,第一季先有保障獲利六到八%,讓投資人領得開開心心,心裡想:「就算接下來兩年沒賺錢,也還贏過定存。」但事實恐怕未必如此。
周杏娟曾經擔任過國內某家民營銀行財富管理部門顧問,她說,要拆解連動債的報酬到底「划不划算」,有兩大主要元素,一是幣別,二是複利觀念;單是這兩道城門,恐怕足以讓市場上不少連動債束手投降。
目前國內銷售的連動債,有八成以上都是以美元計價,如果錢不拿去買連動債,改存同屬美元計價的美元定存,美元的定存利率比台幣高上?#92;多,目前約在三.八到四%之間,和?#92;多連動債的獲利條件相比,利差其實只有約三到四個百分點倘若再計算複利概念,以國內定存利率四%計算,六年複利是二六.五三%、八年是三六.八六%、十年就是四八.○二%,換算年利率已經將近五%,利差進一步縮小到三個百分點以內。
反觀買連動債必須額外支付的費用,包括○.五%的手續費、每年約○.二%的信託管理費,以及內含在投資金額中約四到六%不等的通路服務費(平均每年約○.五%。由於內含,?#92;多投資人不曉得自己付了這筆費用),連動債和美元定存的差距只剩不到二個百分點,如果再把風險貼水計入,這二%不到的利差恐怕並不划算…
國內法令未臻完備,而銀行與客戶之間強烈的資訊落差,這個讓理專、銀行賺飽手續費的當紅商品,所衍生問題才正要引爆。
撰文/今周刊 劉?#92;青
次級房貸燒得全球股市慘兮兮,台股基金多數遭殃,晚進場的海外基金投資人恐怕也是賠多賺少,那麼,僅次於基金熱賣的連動債呢?金管會委員、同時也是連動債專家的李賢源直言:「不知道,我猜大概也賠了不少吧?」
為什麼不知道?因為每一檔連動債賠多少?賺多少?數字全拿不出來。
這個正夯的商品,讓理專、銀行手續費賺得口袋鼓鼓,但投資人到底戰況如何,外界不得而知,多少投資人的退休金、血汗錢,恐怕只有李賢源口中一句,「我猜賠了不少吧?」
連動債的問題不僅於此,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周杏娟說,連動債就像過新年時,百貨公司門口排隊買的「福袋」,?#92;多買的人不知道裡頭賣什麼寶貝,只是買個希望,希望中大獎,問排隊的人為什麼願意買?很多人說:「這麼大一間百貨公司,不會呼咱了(賠)錢啦!」
消費者盲從 衝著銀行信譽買「福袋」
「這麼大一間百貨公司,不會呼咱了(賠)錢」這句話的背後,是對一家公司的高度信任,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主任兼所長林修葳說,「用學術的說法,就是商譽。」
連動債就像「福袋」,它是高度財務工程設計出來的產品,讓買的人多半也是霧煞煞,搞不清楚自己買了什麼,但高難度的商品,卻放在銀行的財富管理櫃台上輕易販售,散步經過銀行的民眾,走進去坐下來買就成交,買氣雖然不像百貨公司大排長龍,卻同樣賣得嚇嚇叫。
不同的是,百貨公司賣的福袋一個五百元,銀行賣的「福袋」至少一萬美元起跳;這兩年,?#92;多人甚至把畢生的退休金、定存,八百萬、三千萬元全丟進去,但是對於連動標的是什麼?連動標的的意義何在?完全不清楚,既然如此為什麼要買?不少投資人異口同聲說:「銀行賣的東西應該很穩啦!」
衝著這份比對百貨公司還要更高度的信任,過去三年,全台灣一共賣出超過一兆元的連動債,光是今年第三季,國內所有銀行通路,總共賣出四一七億元的連動債,平均每一天,都以超過六億元的速度,源源不絕地賣到投資人手上,瘋狂熱銷的程度,僅次於共同基金,足以名列投資理財商品排行榜上第二名。
如此受歡迎,是因為連動債獲利很高?還是風險極低?或是像基金一樣,因為研判全球股市多頭來臨,所以全民買基金?
掀開潘朵拉的盒子,答案很可能都不是。
「今年初,我放在銀行八百萬元的定存快到期了,銀行有人打電話來,建議我把到期的錢轉去買連動債,說連動的標的很好,即使過去九一一發生時,虧錢的機率都不致於發生,我想既然那麼穩就轉進去買,誰知道前陣子花旗銀行股價大跌,才七個多月,已經虧了快三百萬元。」說話的鍾老師眼眶泛紅,他是一位台北市立國中退休教師,而八百萬元,是他辛苦一輩子的退休金。
檢視他買的連動債,是國內很大一家財富管理銀行銷售的連動債,連動的是美林證券、諾基亞等全球五家知名公司股價,產品設計簡單地說,只要其中有一檔股價跌破三成,投資就虧損,跌越深虧越多。
他回憶說,當時行員(理專)把該產品說得像定存一樣可靠,發生虧損機率幾乎微乎其微,「就連九一一發生時,也不致虧損」,可是利率卻可以高達六、七%,至於買的到底是什麼東西?他只說,「不太確定,好像是一種債,又好像是定存,有連動股價什麼的,說真的,我也不知道。」
而鍾老師的慘痛經驗顯然不是個案,國內另一家大型財富管理銀行位在台北縣某重點分行的理專更直接告訴《今周刊》記者:「最近我們銀行連動債發得比較少,因為今年上半年很多檔連動債,不是連動美林就是花旗股價,次貸風暴波及,這二家股價都腰斬,不少連動債虧得很慘,客戶投訴也跟著暴增。」
資訊不透明 變現不易 報酬率暗藏玄機
在採訪過程中意外發現,今年以來,?#92;多連動債虧損幅度之大,遠比基金、股市來得悽慘,很多一百元的連動債,短短半年時間,只剩下四、五十元,虧損五成以上所在多有,但因為連動債沒有掛牌,不像共同基金有透明的淨值,淨值一跌天下皆知,買到「連動地雷債」的投資人除非主動投訴,否則恐怕只能含?#92;無語問蒼天。
當然,投資自負盈虧責任,本屬天經地義,但如果虧損是建立在資訊的不夠透明,或是銷售過程中的刻意隱蔽商品原貌,迎合客戶需求,這個虧損,就應有被放大檢視的必要。
國內目前連動債的價格,大都一個禮拜才會更新一次,而且與基金一樣,今天提出申請贖回,是以下回更新的價格為基準,所以一個來回,時間就是兩周。時間落差拉得愈長,可能影響價格的變數愈多,對投資人愈不利。
其次,是最敏感的報酬率問題。國內連動債的設計,多半都是「先甘後苦」,第一季先有保障獲利六到八%,讓投資人領得開開心心,心裡想:「就算接下來兩年沒賺錢,也還贏過定存。」但事實恐怕未必如此。
周杏娟曾經擔任過國內某家民營銀行財富管理部門顧問,她說,要拆解連動債的報酬到底「划不划算」,有兩大主要元素,一是幣別,二是複利觀念;單是這兩道城門,恐怕足以讓市場上不少連動債束手投降。
目前國內銷售的連動債,有八成以上都是以美元計價,如果錢不拿去買連動債,改存同屬美元計價的美元定存,美元的定存利率比台幣高上?#92;多,目前約在三.八到四%之間,和?#92;多連動債的獲利條件相比,利差其實只有約三到四個百分點倘若再計算複利概念,以國內定存利率四%計算,六年複利是二六.五三%、八年是三六.八六%、十年就是四八.○二%,換算年利率已經將近五%,利差進一步縮小到三個百分點以內。
反觀買連動債必須額外支付的費用,包括○.五%的手續費、每年約○.二%的信託管理費,以及內含在投資金額中約四到六%不等的通路服務費(平均每年約○.五%。由於內含,?#92;多投資人不曉得自己付了這筆費用),連動債和美元定存的差距只剩不到二個百分點,如果再把風險貼水計入,這二%不到的利差恐怕並不划算…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