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07, 2009

短 評-曹操詐死擊呂布

2009-06-07 中國時報 【本報訊】
 《三國演義》有個橋段,曹操為了報呂布之仇,設「無中生有」之計,詐稱自己戰敗負傷回來後不治,曹營士兵為此披麻帶孝,呂布聽聞見獵心喜,誤以為有機可趁,率兵馬衝殺而來,結果中了敵人埋伏,損失慘重。

 吳伯雄有意辭國民黨主席的傳聞,就有呼應歷史橋段味道。素稱「吳伯公」的他,先是出現接任閣揆的流言,繼之又有辭黨魁嗆馬的耳語,藍營內部解讀吳伯雄動作是「詐辭」,目的是在為子吳志揚競選桃園縣長鋪路。

 然而,曹操詐死是為了擊敗呂布,伯公若真有「詐辭」,為的是什麼?有一說是針對運作桃園升格的朱立倫,另一說是衝著縱容放話的馬英九。但不管是朱或馬,「詐辭」之舉已如「無中生有」之計,確實在政界掀起波瀾,就像先前的「江下吳上」,險些讓江丙坤辭了海基會董事長,含飴弄孫去了。

 其實,吳伯雄是「個性決定一切」的典範,當年他信誓旦旦,宣稱即使選到只剩下阿里山也會選到底,但事實是伯公在陽明山就棄甲投降了,哪需要跑到阿里山!這就是吳伯雄的個性,私下閒聊吐露鬱悶還可以,真要他表態接閣揆、辭黨主席,那得要有像曹操那樣的梟雄氣魄,而這卻非吳伯雄所能。

 吳伯雄不是曹操,與其說他有詐辭之念,還不如說他根本連詐辭的勇氣都沒有,何況曹操詐死是為了反擊呂布,吳伯雄若要詐辭,很可能真的弄假成真,提前回家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