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11, 2006

摘錄》中國時報 周延鵬:智財沒智慧 政府企業該省思

台灣累積申請專利數量達百萬件,一年投入八百億元從事研發,但每年仍支付一五○○億元權利金給國外廠商,智財回收效益僅廿億元。政大智財所副教授周延鵬指出,要扭轉這種不利情勢,台灣政府與企業都必須轉換對智慧財產的產業政策思維與經營方法,從提升產業地位價值的前瞻性技術配套方案著手,讓核心技術的專利及早在全球佈局卡位。

曾任鴻海法務長的周延鵬,昨日應工商時報廿八周年社慶活動之邀,發表「一堂課二○○○億-智慧財產的戰略與戰術」新書,並以「行銷智慧財產」為題,進行專題演講。

時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致詞時表示,在台灣追求產業轉型之際,技術的先進與生根是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尤其對集研發、管理、法律於一身的智財權,政府與企業都需要一步一腳印修為內功,才能避免在國際貿易的殺戮戰場,免於任人宰割。

周延鵬說,一輩子從事法務工作,就是以掙脫「智慧財產沒智慧」為目標。以台灣一年投入三%的GDP,約八百億元,投入研發,產生的效益卻只有廿億元,智財的力量根本沒有發揮,也因此台灣的廠商每年要付出一五○○億元權利金,加上專利申請、訴訟、維持等成本,每年為智財付出二千億元,政府及企業從中得到什麼,值得深思。

應邀與會的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副局長王美花表示,智財涉及法律、技術與產業,本就是深奧難懂的領域,周延鵬是少數具備企業實務及法務學術背景,又願意將智財轉化為易懂有味的文字,是相當難得一見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