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19, 2007

康寧讓友達、奇美 低頭的祕訣

  深秋的紐約,一抹楓紅上了樹頭,隱隱透露出一股閒適氛圍。搭上僅能容納二十人的小飛機,北上來到古鎮康寧(Corning),拜訪與鎮同名、擁有一五六年歷史的企業──康寧(Corning Incorporated)。小地方放眼皆是新英格蘭式的老建築,惟一一棟後現代玻璃帷幕大樓矗立其中,顯得格外突兀。

  玻璃,是康寧的根。小鎮上的玻璃博物館(Glass Museum of Corning),是與尼加拉大瀑布齊名的美東景點;康寧公司,也以玻璃聞名,從頂級(Stuben)水晶玻璃藝品,到一台台液晶螢幕裡的玻璃基板,都是這家百年老店引以為傲的。

  乍聽之下,玩玻璃、做餐具起家的康寧,是讓人冷感的,也常被華爾街評為“不夠性感!”但細細探究,會發現不斷轉型踏進高科技領域的康寧,是一家很有學問的公司。

  -企業先驅:百歲研發中心

  很有學問?因為這是一家難以被歸類的長青企業。

  它擁有一個即將度過一百歲生日的研發中心,是全世界創新歷史最長的企業之一。除了研發出球狀玻璃罩、讓愛迪生發明的燈泡在全球普及外,它還發明了彩色電視的映像管,並於一九七○年代創造了光纖電纜,默默地不斷影響人類日常生活。

  它還是全球最大的玻璃基板生產廠,市占率超過六成。不僅台灣面板業者不得不買,全世界一年要賣出一億台液晶電視、一億六千台電腦液晶螢幕,它是幕後最大的贏家。

  它是一個絲毫不顯老色、奉行“壓注式”創新的組織。

  創新人人愛談,但康寧卻走出了一條很不一樣的路。在外人看來,康寧像是賭博,把研發資源與預算,漫無標的地投注在大相逕庭的研究領域上。

  比方說,目前占康寧營收四一%的顯示器事業群,與占三○%的光纖通訊事業群,就是兩個完全無關的領域,排名第三的環境科學、第四的生命科學,更是八竿子打不著關係。

  更不用說,全世界的印象裡,康寧還是一家做鍋碗瓢盆的老品牌。

  這實在非常“跳tone”!康寧發言人羅斯基(Paul Rogoski)比喻,康寧是一隻“變色龍”,與時俱進,擁有變換保護色的獨家本領。

  “這是變形式的革命!”麥肯錫資深合夥人佛斯特(Richard Foster)則觀察,康寧、嬌生與奇異(GE)這類大公司,皆以非漸進式的變革,掙脫老公司的文化枷鎖。

  佛斯特曾著有《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他在書中強調,大企業如果想要避免大公司病(big company disease),維繫卓越不墜的競爭力,絕對要採行“不連續性”與“自我顛覆”的動態策略。要不然,即使是再優秀的公司,表現能夠超越同業的時間,最多不超過十五年。

  -不墜關鍵:“拱心石”創新

  這與著有《從A到A+》一書的管理大師柯林斯(Jim Collins)的調查結果相同。他曾指出,過去四十年間,美國十五種產業、總計上千家曾經備受肯定的公司,其中九成五以上,超越市場平均績效的時間,無法持續十至十五年以上。

  康寧的長壽關鍵,都在這個蘇利文研發園區(Sullivan Park)裡頭。美國《商業周刊》比喻,蘇利文園區像是一個蔚藍深海,裡頭游著各式各樣的魚類,能夠自己茁壯,也可以互相交配,達成跨領域創新。

  總計一千六百名研發精英,聚集在小鎮旁的山丘上。他們眼裡專注的,是“拱心石”(keystone)的創新。

  所謂拱心石(原指圓拱結構頂端契合兩邊的石頭)指的是在任何產品中、缺一不可的關鍵零組件,如果少了這塊拱心石,其他零組件都無法繼續運作下去。在康寧創新史上,包括玻璃基板之於液晶螢幕、映像管之於彩色電視機、DLP鏡頭之於投影機、光纖之於整個光通訊產業,都具有最關鍵的不可取代性。

  “我們從不用金錢,衡量這些拱心石的價值。”同時掌管上百個專案的研發主管、康寧副總裁克雷格(Charlie Craig)說,一個研發專案做上十年、二十年,是稀鬆平常的事。

  例如在八○年代,生命科學部門的一個製藥專案裡,康寧科學家們發現蛋白質會主動黏上玻璃表面,是一件極不尋常的物理現象,為了找出這個答案,就花了十五年的時間。

  蛋白質跟玻璃,是兩個毫不相干的領域,沒有人會同時吃下含玻璃和蛋白質的物質;但為了解釋這個有趣的問題,康寧研發部門仍然投注了大量資源,無條件地給予研究團隊支持。

  康寧每年研發支出,約當一○%的營業額。美國各大科技企業的平均值約為三%,就算是歐洲的創新巨擘飛利浦,也僅達七%。

  -自我定位:材料開發專家

  “事實上,我們把自己定位為材料專家!”克雷格說,由於研發領域太廣、項目太多,康寧僅聚焦在產業最前端的材料開發上頭,為發掘下一個拱心石做準備。

  五十年前,一位負責推銷車用擋風玻璃的康寧業務員,在與一家大車廠談判時,對方不經意地抱怨說:我們生產的車子,汙染排放率太高,可能很難通過新的國家環保標準。這名業務員當下沒有回應,繼續聊擋風玻璃生意,但他立刻把客戶的需求一一寫下,回報給研發中心。

  康寧本來就對玻璃、陶瓷等材料非常在行,聽到客戶的聲音後,立刻責成環境科學研發部門,開始研究。一九七○年,康寧發明了多孔陶瓷基板,不只多賺到一筆生意,更成了現在全世界車輛觸媒轉化器的主流規格。

  事實上,觸媒轉化器的技術層次相當高,也是康寧引以為傲的拱心石之一,其核心材料是表面覆蓋鈀、鉑、銠等貴金屬的多孔陶瓷基板,用來消除汽車排氣中九成以上的有毒氣體。

  不過,在高溫運轉的影響下,會使原本微小顆粒的貴金屬不斷凝聚,造成觸媒表面積縮小、活性降低,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就必須從陶瓷基板上來著手。

  今年五月,康寧剛推出新型柴油觸媒轉化器陶瓷基板,外壁僅僅千分之二英寸厚、大約只有一根頭髮的寬度,內部在每平方英寸、相當於不到一個小手機電池的面積上,遍布超過六百個細孔。這極精密的構造,不僅可以大幅降低冷啟動時的廢氣排放量,更可減輕排氣系統的背壓、增加引擎效能。

  “這是跨世紀的累積!”一手負責陶瓷基板開發的廠長高爾迪(Robert Guardi)強調,陶瓷不是新鮮材料,但要做到如此精密,還不能有任何一點瑕疵,仰賴的是無止境、精益求精的投入。

  “除了顯示器、光纖通訊外,這個柴油汽車觸媒轉化器中的陶瓷基板,將是康寧的成長契機之一!”康寧董事長暨執行長魏文德(Wendell P. Weeks),最近才對華爾街法人指出,在環保訴求下,柴油車市場已經到來。

  柴油車正將大行其道,康寧獨門的觸媒轉化器先進技術,卻已經練了將近四十年內功。

  -創意成真:五階段評量法

  研發投入如此嚇人、期限拉得這麼長,康寧一年更同時進行超過百種研發專案,有基礎學科,也有已經完成商品化的產品,他們又是如何評估每一件專案的進度?

  克雷格說,康寧內部不外傳的創新法則是:五階段評量法。

  從第一階段內部意見發想開始,到第五階段正式對外商品化為止,康寧在每一個階段,都會考量一項專案的科技進展與市場發展性,不斷進行周而復始的檢驗,如果能夠符合標準,才會進入下一個階段。

  以康寧內部正在研究、已經做出實機的電子書為例,這是仍屬於第一階段的專案。康寧擁有液晶顯示技術,也看好未來電子書隨身攜帶、隨時可讀的好處,但內部預計,要超過十年,才會達到第五階段。

  “從第一階段走到第五階段,平均要投入八年時間!”克雷格強調。

  不過,這還不包括很多做了二十、三十年的基本研究,總是等不到市場起飛,只能晾著。因此,在康寧內部,很多工程師開玩笑說:在我有生之年,都看不到我的研究心血,能夠被一般大眾所用。

  為了激發工程師的成就感,康寧會視工程師的特質,做不同的調配。比方說,有的工程師很有創意,他可能就只負責第一階段的發想,跨入第二階段後,就交出去給別人做,他再找另外一個新點子來玩。

  有些人則可能同時負責兩至三個專案,如果一個專案一直沒有新進展,他就可以把心力多放到另外的專案上,慢慢再求突破。

  通常一個專案是由五到六位資深工程師執行,平均每兩到三個月之間,大家就會來共同檢驗,一方面互相腦力激盪,一方面也視進度,預測何時能進入下一階段。

  老店轉型:翻新在地風貌

  一直以來,在康寧鎮上,三代、四代居民共同侍奉同一個企業,不是新聞。但從一九九○年代中期開始,康寧致力轉型高科技研發、工廠多數移往海外後,一條生產線上祖母、母親、女兒接力製造的情形已不復見。

  小鎮上的居民,當時都捶心肝問著,為什麼會這樣?同根生的康寧公司,為什麼棄我們而去了?

  因為康寧轉型了,轉成了高科技的研發公司,一名只有高中畢業的年輕人,不可能再進入康寧任職,轉而需要大量碩博士入列。

  在蘇利文園區裡,穿著休閒卡其褲、三十歲上下的博士級研究員,到處都是。維持了小鎮上的傳統,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精英們,對康寧的忠誠度也非常高,每年流動率不到二%。

  有趣的是,在康寧創新大海中,各種不同品種的魚群,優游其中,彼此卻互不了解。一位在康寧研發中心工作三十年、開發光纖技術的研究員,從來沒有走進過車程十五分鐘之外的觸媒轉化器工廠。一位海外做液晶技術的員工,也從不知道紐約總部有人在做電子書的研究。

  這就是康寧,一家浩瀚無邊的老牌創新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