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天要去吃》書摘
28工作室──精雕細琢的私宅辦桌
推薦理由:自成一家的創意料理。
造化會弄人,但有時也會造就人。原本是茶商的徐清琳在茶葉生意式微後,想到以往款待茶友,大家對他的私房菜都讚不絕口,便在新店屈尺社區另起「爐灶」,以門牌號碼28為店名,取名「28工作室」,以「私宅辦桌」方式以饗饕客。沒想到,卻以美味打響名號。
由於店裡的菜式不屬於任何中餐菜系,也不屬於歐美,烹飪技法自成一家,因此我私下稱之為「徐家菜」。徐家菜的菜色和味道讓許多人過口不忘,爭相訂位,有時還要等上個把月才有位子。
但28工作室初始可說是慘淡經營,雖然緊鄰大台北水源地青潭堰、直潭壩水庫,附近亦有濛濛谷、燕子湖等依山傍水之景,卻因沒有懸掛招牌,位置又隱密到過路客沒有機會「聞香下馬」,開張半年人煙罕至,差點難以為繼,幸蒙朱振藩、李昂等幾位「名嘴」眷顧品評,驚為天人,才吸引了眾多食友慕名尋味,逐漸打開知名度。
與裝潢得像豪宅的「私宅餐廳」不同的是,28工作室的布置更有「家居」風貌(實際上也是住家),因而顯得更平易近人,讓人感覺就像「去老朋友家吃飯」一樣輕鬆自在,更接近「私家菜」的本質:存了私心做出來的家常好菜。
客人一到,女主人彭璇碧即奉上一杯香草茶,讓人潤喉開胃、培養吃飯的情緒。前回我喝到的迷迭香茶,有提神醒腦和消除腹脹的功效,而這一回喝的甜菊、香蜂草、薄荷、百里香等多種香草泡的茶,功效則更多啦,「甜菊可以舒緩精神緊張引起的腸胃毛病,香蜂草可以幫助放鬆及安眠,百里香則可提神和預防感冒……」聽女主人娓娓道來,客人莫不精神大振,準備大快朵頤。
香草茶配方沒有固定,完全看女主人在院中花園採到什麼。香草都是有機栽培,有二十多種,除了加持菜餚,也用來泡茶或做甜點,像膾炙人口的甜點「香草花園」,色彩繽紛,杯中有義大利甜菜加上牛奶做的粉紅奶酪,也有甜薄荷、百里香熬煮的透明果凍,還有藍莓煮的紫色凍,層層鑲嵌,再鋪上百香果冰沙、插上一株馬郁蘭,看了就賞心悅目,活生生就是她的香草花園寫照。
女主人本是花道老師,為了讓徐清琳專心廚藝,夫唱婦隨,便專司內外打理,招呼客人。她在客人吃飯的「客廳」,插了許多盆鮮花,讓花香牽引饞念,讓人對徐家菜更加充滿期待。
「你們插鮮花,菜一定不錯。」吃遍全球名廚手藝的壹傳媒老闆黎智英第一次來時便這麼說,因為連插花都如此講究新鮮度,菜也一定新鮮,正所謂味鮮勝過任何調味。
喝過茶後,女主人遞來大廚的手寫菜單,但這菜單並非點菜菜單,而是今天要吃的菜。由於徐家菜都是耗工費時的功夫菜,無法臨時做出來,所以必須事先電話預約,否則冒冒失失前來,必吃閉門羹。客人預約時,只要說「什麼不吃」即可,徐清琳便會張羅一切。
這張手寫菜單也像「美食檔案」,值得收藏。因為客人每次來都會發現,除非指定保留某道菜,否則菜單一定不一樣。曾有位客人,不知是故意為難還是嘴饞,竟然每週來二次,連來十幾次,結果菜都沒重複,才欣然折服。也由於徐清琳不斷研發,菜式愈來愈多,食味萬千,已逐漸形成徐家菜菜譜。
這一次,我的菜單上寫著「百合沙拉、烏魚子豆腐、耆貝羊肉、柚醋皇帝魚、酥海膽、香草雞、深蠔、甘來品、茄汁飯、鮮菇湯、甜點」,還是徐家菜一貫的「九菜一湯一甜點」,看起來平凡簡單,與家常菜無異。
但「百合沙拉」一上桌,客人便知箇中奧妙了。裡頭有日本百合、義大利甜菜、紫洋蔥、黃甜椒、綠甜椒等健康時蔬,摻雜著干貝、烏賊絲,華麗得就像海底珊瑚礁,淋上特製青醬汁,酸得動人心弦,吃起來爽口開胃,也讓人期待起下一道料理。
「烏魚子豆腐」更是絕品,幾口就下肚的豆腐,徐清琳可是花了十個小時才完成。他利用烏魚子和豆腐密度相同的特性,將豆漿加入南杏做成豆腐,再加入蛤蠣原汁、野生烏魚子打漿,煮成蒸蛋似的,色相誘人,入口細嫩,香味瀰漫鼻舌。同桌有人上次吃過「藏鍺豆腐」,做法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是將富含鍺元素的巴西蘑菇與豆腐一起打成漿做成。
「柚醋皇帝魚」也是季節菜,將油脂豐富的比目魚雕花清蒸,類似安徽名菜「葡萄魚」剞花刀的方式表現刀工雕塑,澆上文旦柚、甜菜、香草調配的醋醬汁,肉質細嫩清香,讓人有一種浮在雲間的幸福感。
「深蠔」是將日本大生蠔塞入槍烏賊尾部,以九層塔包起來油燜,再裹上九層塔套入另一隻烏賊中去清蒸,口感相當特別,是中國傳統美食「套菜」的簡易版,與「三套鴨」(家鴨套野鴨、野鴨套菜鴿)、「套四寶」(駱駝套全羊、羊肚套肥雞、雞腹套雞蛋)如出一轍,將多種味道融會貫通,入口分外彈牙,滋味鮮美有層次。
由以上例子,可見「徐家菜」道道繁瑣複雜。徐清琳將各種食材融於一爐,交融後創造出1+1大於2的美味,像「耆貝羊肉」即是將老干貝包在羊肩肉中清蒸,另創「羊」和「魚」的「鮮」味。「酥海膽」是將豆腐剖半切開沾海膽Sauce去炸,鋪陳在炸牛蒡條上,也是一道酥脆到心坎的色香味逸品,充滿食感樂趣,愈嚼愈有味。
「香草雞」是用烏來山上土雞,以紅麴先醃牠三天入味,塞著肉桂葉、玉桂葉等一些香草去烤,再搭配洋蔥、日本蕃薯瓜、馬鈴薯、蓮藕一起出盤,肉嫩味醇,吃得人人嘖嘖有聲,不一會兒就盤底見天,讓我突生「舔盤底的衝動」。
接著上來的「甘來品」是一道涼拌菜,先以紅麴、橄欖油、梅子水去泡白玉苦瓜,退其苦味,再一根根插入挖空的義大利櫛瓜中,好像卜卦的籤,吃起來有一種清脆透明感,用來清口極佳,頗有起承轉合之妙,讓人一鼓作氣又把接著上來的「茄汁飯」吃得乾乾淨淨。茄汁飯是用紅椒、番茄、牛肉打爛做成的燴汁淋上飯,可謂是中式「米蘭燉飯」。
「鮮菇湯」看似最簡單不過,其實最難冶治,必須細火慢煮,以雞汁將切絲的酒杯菇、鴻禧菇、杏鮑菇的細緻香味吊出來。此湯清麗脫俗,美妙絕頂,將「百鮮盡在一口湯」的旨味表現得淋漓盡致。
食罷,大家終於見識到什麼叫「平凡中見真功夫」的菜餚。即使主人一時興起,再沙必思端上來的「松子牛蒡」也是功夫十足,將牛蒡削皮剁成寸許段狀,然後淘空塞入松子泥和荷蘭芹當餡料去煮,以蓴菜芡汁,鬆脆中帶松子香,讓人吃得不想停嘴。
縱觀徐清琳的菜餚,無論選料、刀工、調味,幾乎每道菜都花了他許多功夫和時間,可謂精工細做,此外,他也花了很多心思研究食材在什麼季節最美味。
由於愈做愈有名氣,許多人找他合作,另覓他處擴大營業,但他皆以「做大,品質很難掌握」為由婉拒,寧可照目前局面小做,每天頂多接二桌,其餘時間都躲在廚房研究菜式,不斷試不斷嚐,就像神農嚐百草,終成一則山野傳奇。
INFO
台北縣新店市屈尺路28號(找不到地方是正常的,所以主人有時會出來等人)
TEL:02-26660661
營業時間:午、晚餐,採預約制(周一休,不收開瓶費)
平均消費:900元起(每位),最少四人
停車位:路邊停車
J-Ping cafe——義大利餐廳就應該是這樣
推薦理由:令人驚豔的美味。菜單之外,主廚會不時推出創作菜。
「義大利餐廳應該是這樣,homemade和手工。」台中「J-Ping」義大利餐廳的主廚兼老闆王嘉平這麼說。
所以,即使是餐前麵包,他也堅持homemade。
但是,花最多時間做的東西,客人往往最難體會。他以「拖鞋麵包」(Ciabatta)為例。拖鞋麵包以烤後如拖鞋狀得名,口感香韌富嚼勁,帶有甜甜的餘韻,稍稍炙烤後,抹上生大蒜,做成Bruschetta(大蒜麵包),上放淋上橄欖油的番茄丁,頗受歡迎。然而,鮮有人知,拖鞋麵包從揉麵糰、發酵到烤出爐,要花五個小時半;四百公克麵粉,僅能做出24片拖鞋麵包。
拖鞋麵包是出名的難搞,必須「像對待嬰兒一樣」(借用義大利人的說法)去做它——因為它含水量高,無法像一般麵包整型,當然也無法規格化,過程中任何微小因素都會影響口感。所以,王嘉平從瑞典進口最先進的石板烤箱,用碼表、濕度計、溫度計監測,務必做到每條麵包的烤損率均等,出爐後控制在328公克至332公克之間。
這種精準,王嘉平也運用在煮麵和做菜,以便研究出「最好吃的timing」。所以,即便他的菜式看起來樸素,卻不可貌相,滋味與我在義大利著名館子所吃相去不遠,甚有過之——我認為J-Ping已有米其林一、二星的水準,好吃得令人盪氣迴腸,美味得令人作夢都會想起。
就像許多標榜個人風格的米其林餐廳一樣,J-Ping是王嘉平打著個人名號所開的「主廚餐廳」。但他並不是廚師科班出身,大學讀景觀系,然後到美國柏克萊大學修工業設計,返國後做陳列設計。從沒向誰拜過師,也沒進過餐飲學校,只因對做菜極有興趣(尤其是義大利菜),便購買食譜自修,再從進口商那兒買食材,然後趁週末假日下廚,閉門練菜五年,練就了一身好廚藝。
這五年,王嘉平做菜如著魔似的,常常呼朋引伴,一餐又一餐做給大家享用,弄得負責打理、善後的枕邊人茱莉快抓狂,只好逼他出去開餐廳。「當廚具愈買愈多、愈買愈大,家裡裝不下時,就是開店的時候了。」J-Ping就這樣誕生。難得的是,不論氣氛或味道,仍洋溢著去他家吃飯的同樣親切感,因為空姐出身的女主人茱莉,仍然親自招呼客人。
J-Ping位於僻靜小巷,卻很搶眼。王嘉平將租來的房子委由旅德建築師好友林友寒重新打造,外觀像扭轉的魔術方塊,令初訪者很難找到大門進入,但一推開門,卻像進入一間劇場——客人可以一邊用餐,一邊觀賞主廚帶領幾位子弟兵在半開放式廚房中揮灑演出。
不過, J-Ping與其說是餐廳,還不如說是「實驗室」,因為王嘉平內心充滿創作慾望,從不守著配方重複做菜。他在大量閱讀中汲取靈感,也聽取周遊列國嚐盡美食的饕客的意見和點子,只是為了將義大利菜做得更道地、更深奧。因此,在「J-Ping」可以吃到許多台灣少見的真正義式美味,而不是許多餐廳抄來抄去、老掉牙的義大利菜。
例如「皮耶蒙特熱水澡沙拉」這道北義開胃菜,是將生冷的新鮮時蔬,去蘸橄欖油、大蒜、鯷魚、香草奶油燴煮而成的熱醬汁,在冬天吃相當溫暖。皮耶蒙特人以當地方言Bagna Cauda(熱水澡)稱呼這道菜,真是有趣。
或如「?仔魚、芥蘭、番茄&125啪克里」(Paccheri)這種不常見的義大利寬麵(125是型號),俗稱「巴掌麵」,Q勁十足,徹底吸收了濃郁的醬汁——利用芥蘭或油菜的口感、番茄的酸甜,去搭配?仔魚的鮮味,可說是相當經典的南義口味。就連一般餐廳常見的「肉醬麵」也極講究,採用北義波隆那(Bologna)地區的傳統手法去做肉醬(切丁豬肉與烤過的蔬菜泥拌炒而成),再舀到Tagliatelle寬麵上,灑上起司粉,使扎實的寬麵咬來更香Q。
從王嘉平對麵條的講究,可見其用心。他甚至因鑽研義大利麵過於狂熱,只好又開了一家名為「小蝸牛」的義大利麵專賣店,推廣「現煮」義大利麵(視麵條特性需時10到13分鐘)。
「好吃的義大利麵條,觸摸起來要像受損的頭髮。」他不吝於分享經驗,拿出店裡用的DE CECCO品牌乾燥麵條,給好奇的客人見識一番。
由於慢工才能出細活,所以,他也以「麵不等人,人等麵」、「謝謝您的耐心,等待是值得的」等話來安撫食客。
溫文儒雅的王嘉平,其實怎麼看都不像廚師,沒有一點煙火氣,說話像哲學家引人思考——例如「大人每天要有十五分鐘認真當小孩」,意思是要大家放開來去吃冰淇淋。
也因此,王嘉平做菜幾乎皆有所本。例如用白腰豆、番茄、洋蔥、胡蘿蔔、洋芹等蔬菜和乳酪一起燉煮的「佛羅倫斯燉牛肚」,或傳統在週五齋戒日吃的「自家鹽漬威尼斯風鱈魚乾佐玉米粥爐乾番茄」,或作為主菜的「托斯卡尼牛奶燉豬肉」、「羅馬風燙手指烤羔羊排」……道道皆道地,好吃得令我情不自禁想像起當地風光——以前聽人說,好吃的菜不只吃得到美味,還會讓人吃到快樂的記憶,果真如此。多去幾次J-Ping,想必也等於遊歷了全義各地。
J-Ping吸引了不少老外慕名而來,王嘉平因而認識了一位製作冰淇淋的義大利人,透過他介紹,飛去義大利學做手工冰淇淋,並到各地餐廳廚房見習,廚藝更加爐火純青,去義大利也成了他每年的例行朝聖。眾所皆知,許多餐廳一旦成為名店,就很難再進步,但王嘉平精益求精,會主動去尋找新挑戰。
也由於他不停學習,加上每天上市場採買,J-Ping的菜餚幾乎天天推陳出新,常有不在菜單上的時令菜式。
「幾乎每天上市場的主廚,有時覺得食材不盡理想,或發現更難得的季節食材,就會更換某些菜色,希望您能原諒這自以為是的義大利浪漫。」他在菜單扉頁如此寫道。
不過,菜單上的「出軌」浪漫,常能提供意外的驚喜。有一次我吃到開胃菜「北義白煮牛舌佐綠醬汁」、頭盤「櫛瓜花、蝦膏、油封北海道干貝燉飯」(Risotto)、主菜「拿波里風水煮角魚與綜合貝」(Acqua Pazza,又名「抓狂的水」),都是王嘉平因應當天食材而隨興推出的新菜,讓人不禁佩服他的美食魔法。
難怪日本法式料理鐵人石鍋裕訪台時,也指定拜訪他。我記得那天,王嘉平幾乎都用台灣本土食材去做義大利菜,驚豔全場,尤其那一道「炭烤自然豬排佐芥末水果」,竟似小牛肉般柔嫩多汁,讓鐵人見識到有機飼養的台灣黑毛豬果真不同凡響。對於用料,王嘉平從不手軟,不惜工本,像一個浪漫藝術家。
也是因為他做菜簡直像墜入情網,所以食物入口時,會有熱戀的那種味道,觸動靈魂,正如音樂觸動心弦。呵呵,BUONO!好吃極了。
多吃些學問:義大利菜的上菜順序
義大利菜套餐的上菜順序是:佐酒小點(如鹽漬橄欖、大蒜麵包)、開胃菜(如番茄乳酪沙拉、火腿香瓜)、第一道菜(如義大利麵、燉飯、蔬菜湯)、第二道菜(如肉類或海鮮)、蔬菜(配菜)、乳酪、甜點。基本上,與法國菜稍有不同。法國料理的「第一道菜」是海鮮,「第二道菜」則是肉類。而J-Ping則簡化成開胃菜、湯品、頭盤、主菜(含配菜)、甜點等。
多吃些學問:義大利麵條高下有別
一般說來,看起來「光滑無比」的義大利乾燥麵條,其實是不銹鋼磨壓製的、品質較差的大眾麵條,再高一級則是像DE CECCO這類青銅磨壓製的麵條,等級更高的則是低溫風乾熟成,例如MARTELLI便是在33到36℃下風乾五十小時,價錢幾乎是前者的二、三倍。
INFO
台中市中興街3122巷4號
04-23023580
營業時間:18:30-22:30(須預約,周一休息)
平均價位:價錢由主菜決定,大約從780元到1380元
停車位:旁邊空地約有五、六個車位
(推薦序)好東西與好朋友分享
戴勝益/王品集團董事長
因為「分享」,所以有這本書的誕生。
因為「分享」,所以我們欣然接受天下文化的邀約。
正因為不是「王品集團」所出的書,本書所推薦的各種餐廳,絕對是「公平」、「公正」與「客觀」。
說到「分享」,就要從咖啡談起……。
有一部咖啡廣告,大打「好東西與好朋友分享」口號,讓我印象深刻,雖然我與這咖啡沒有變成好朋友,但「分享」精神我則是徹底學起來了。
經營餐飲業的人,最擅長的就是「吃」!只要一聽到哪裡有好吃的東西,就會像著了魔一般,拚命的衝去一飽口福。最麻煩的是這群人會「物以類聚」,讓這種毛病愈來愈嚴重。
幸運的是,台灣餐飲業的多元型態,讓我們這群「好吃成性」的食客們,不僅可以吃遍大江南北、嚐遍異國風味,還硬是把吃視為「理所當然」的事,甚至把它當成一項偉大的任務,理由是「我們是餐飲從業人員」。
有趣的是,我們用力的吃,但也用心的做,因此,讓王品集團能得到消費者的信賴,甚至受到天下文化的邀約,由王品集團中常會的高階主管、這群「好吃」的成員,共同推薦台灣深具特色的餐廳,所以有這本書的誕生。藉此機會,我們樂意和其他同好,分享在台灣餐飲界所挖到的許多「寶藏」。
台灣的餐飲文化,最大特色是能「兼容並蓄」、「有容乃大」的寬廣格局,豐富的程度令人驚豔,許多餐飲同業者更是出類拔萃,創作出極具特色的創意美食,此外,還融入特別的環境與氛圍,大大提升餐飲境界。
因為我們這群每年得「吃百店」的食客們,抱著「取經」的態度四處觀摩,發現許多深具新意的餐廳,足以成為我們學習的對象,期望藉由此書,讓與我們有「同好」之人,「食」常得以交流,更一起為提升餐飲文化大喊加油!
您說,「分享」的經驗是不是很棒呢?如果您也有一些私房餐廳,別忘了要告訴我們喔!
(後記)讀本書,保證「食言」不肥
邱一新
前年,天下文化給我一份全台一百多家精采餐廳的名單,希望我選擇其中數十家深入探訪。但如何選擇,讓我思考許久,最後決定以「是否會想再來吃」當作標準。
每一家入選餐廳,我大概要吃三次,才能著手寫作,南北奔波,足足吃了「一年半載」(18個月)才完成,但我一點都不覺辛苦(只是有些心疼花了不少銀子),甚且樂在其中,邊吃邊玩,品嚐台灣的滋味。
為什麼要吃三次?
第一次,當然是隱姓埋名察看名單內的餐廳,是否名副其實,值得一寫。通常,我會請餐廳推薦招牌菜,再搭配幾樣我喜歡的菜,但侍者有時會好心勸止:「先生,菜點太多了……」
如果招牌菜不合意,我可能只吃幾口,就趕快換下一家,因為再等下去,東西也不會變好吃。
第二次去,則是為了印證是否跟上次一樣美味,而且,找出店家最用心做的幾道菜。因為此次書寫,我要求的是「誰去吃都一樣」的菜色,不是為美食家或記者特別做的極上之味。同時,我也不要求「物超所值」,但求「物有所值」——老實說,賠錢生意誰做呢?
第三次,則是表明身分,要求訪問老闆或主廚,探索美味的祕密,例如了解一道菜是怎麼做出來的,食材的來源,空間氛圍的構成——不能否認,現在許多人重視氣氛勝過菜餚。
我也會去了解老闆或主廚對食物、食材、生活的態度。因為,寫吃,如果只寫口腹之欲,就沒什麼好寫了,那是消費層次,永遠提升不到文化層次。所以,遇到有「態度」的店家,我會多所著墨,例如主人或主廚的想法、對食物的熱情、食物與器皿的關係、人和食物的關係,食物文化史等等。「食養山房」就是很有態度的餐廳,幾乎已成了台灣廚藝的經典,但它恐怕也是台灣最難訂位的餐廳(為了掌握用餐品質)。據說主人林炳輝為了留位子(面子?)給自己的好朋友,還被迫設立神祕專線。
我覺得,態度是餐廳成功與否的要素。態度是一種觀看的方式,可觀飲食,亦可觀人生。就像店家對食物有態度一樣,本書亦有態度:不光是好吃就行了,還要吃學問。
所以,本書不是食評家或美食家的評鑑,而是一位好吃者對台灣美食界的飲膳觀察。
但我也必須承認,為了增加餐飲類別,呈現台灣美食的多樣風貌,我捨棄了好幾家值得一去再去的同類型餐廳(囿於篇幅)。幸好,我是付費光臨,沒有欠下人情。
在尋訪餐廳期間,曾發生一些故事,令我難忘。像我為了了解「J-Ping」這家義大利餐廳對麵包的態度,清晨就跑到台中,花了五個多小時觀看主廚王嘉平做麵包,才知「拖鞋麵包」的難為,但客人絕對感受不到,因為那一片白麵包看起來平淡無奇、不到幾口就吃完,有如各位閱讀我文中那一小段介紹麵包的文字。
做麵包這件事,讓我領略到一個「美食」的最重要觀念:「心意」。最好吃的食物,材料和做法總是很簡單,像拖鞋麵包,僅僅用麵粉、水、鹽和酵母而已,但心意一加,味道就不同凡響。
還有一件趣事,頗值得一提。通常餐廳對打包(doggy bag)這件事都不是覺得很舒服,懷疑是不是菜做壞了,客人才帶回去餵狗。其實,他們無須難過。據我所知,法國有許多米其林廚師在還是助手時,都為客人帶來的狗烹調過狗食。
但狗的主菜還得和主人的主菜同時上桌,也不容易。嗯,我的意思是,台北第一家「私宅餐廳」Bagel Bagel也願意提供這樣的服務,但須事先預約,因為狗食的材料和烹調方式畢竟不同。從這例子來看,台北愈來愈有「巴黎味」了。不過,希望不要像巴黎的餐廳那樣失去「人情味」,對年齡過小的小朋友反而「恕不招待」。
採訪過程中,我有時也會吃閉門羹。例如,位於中橫小風口、標高2830公尺處的落鷹山莊,雖然拒絕受訪,我還是去了——為了重溫騎機車飆中橫的回憶,和一碗二十多年前喝過的紅豆湯。我以客人身分入住,最後還與第二代主人交了朋友。值得一記的是,我在回程途中遇到大雨大霧,伸手不見五指,落石四起,只好在老爺車中顫抖地「坐以待斃」,慶幸老天保佑,撥雲見日,我才能脫困告訴各位那兒的雪雞有多好吃。
其實不是每家餐廳都願意接受採訪,也是意料中事。現在記者太多了,有如蝗蟲過境,小店很容易就被吃垮,但他們拒絕我可就看走眼了。若不信,問問「92水鳥」、「何首烏皇帝雞」、「大鵬灣食堂」、「新疆野宴」、「磯勢」就知道……我可是攜家帶眷、呼朋引伴光顧了好幾次,當然,都自己買單。
拒絕採訪,就無法架燈拍攝食物,不得不放棄。但落鷹山莊運氣好,我可以用合歡山美景取代美食。
但有一家以「看得到牛肉熟成」(真空包裝在冷藏櫃)以廣招徠的高級餐廳,都已經接受採訪了,卻態度倨傲,愛理不理,給採訪好像給施捨。我只好放棄,免得不小心洩漏它們的菜愈來愈不好吃的真相。有媒體說這家店可與紐約若干名店並駕齊驅,其實連牛排都做不好,腥味與他們的生蠔不相上下,可視為虛偽的「貴族」牛排,嗚呼哀哉那些名牛,死得不值。
高級餐廳也有令人感動的。像記者圈公認最難採訪到的「磯勢」、「高玉」兩家料亭,竟然為我破例。前者特別在不營業的週日開門,由日籍主廚伊藤一丸表演名聞遐邇的河豚刺身刀法和各式關東料理。後者主廚徐建堂更親自示範《將太的壽司》提到的「雙手迴旋五手」捏壽司和秋刀魚刺身刀法。
每個人對「美味」的感受不盡相同,書中所介紹的餐廳,當然也不可能盡如人意。其實,我自己每次下箸,也都是一種簽賭的心情,即便去同一家餐廳也一樣──這次好吃並不代表下回好吃,這跟主廚在不在、心情好不好、客人多寡(人愈多,品質愈難控制)、當令食材取得等,都有關係。我建議,週末假日人多時少去,週一也不要去,因為魚、肉市場休市,而主廚通常也休這一天。
本書所介紹的餐廳含括各種價位等級,貴的,一年去一次,當作犒賞,便宜的就可以常去打牙祭。經濟不景氣,多吃有益復甦,就像懷憂喪志時,多吃美食絕對能讓自己更樂觀,充實面對世界的勇氣。
品嚐美食的確令人愉悅,尋找美食的過程更是令人愉悅。所以,此書旨在描寫這個「愉悅」,保證「食言」而不肥。文字的滋味,無鹽無糖無油也無膽固醇,吃起來最健康、最快樂。
感謝天下文化李桂芬副總編輯退我好幾次稿,給了我精進寫作技巧的機會,也感謝編輯李靜宜任勞任怨幫我善後(我永遠最感謝收拾餐桌的人)。另外,更要感謝好幾位攝影師友人,幫我拍出能「促進食欲」的照片。
最後,也要感謝我的「酒肉朋友」,感謝他們多次慷慨解囊,帶我去品嚐那些會「吃掉大把鈔票的餐廳」,要不然,我兒子以後要繼承的遺產恐怕早已被我吃光光。
再者,也要感謝您(購買本書)。大陸美食家車前子曾寫道:「好吃一如多讀書,吃好一如讀好書。」或許,「吃好」就如您閱讀這本書。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