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11, 2008

年輕的你,70歲的眼 小心電腦惡化你的眼力

現代人眼睛面臨大危機:近視度數深,眼睛過勞,每天又和電腦電視螢幕形影不離,不到中年眼睛就病變,已經是一雙80歲的「老人眼」。
年輕的你如何搶救快速老化的眼睛?

從事保險業的白小姐外出一定戴帽子與太陽眼鏡遮擋陽光,而在電腦前工作每隔一小時,就將目光移往遠處,或閉眼休息幾分鐘。回家盡可能不開電腦,也避免再長時間、近距離看書。

之所以大幅改變生活作息和用眼習慣,是因為她才40歲,就罹患白內障,提早老化,有一雙80歲的眼睛。

「醫生說我得了白內障,我實在不敢相信,那不是阿嬤才會有的病嗎?」白小姐到現在還不能接受。

眼睛提早變老,白小姐並非特例,眼科醫師在門診發現,愈來愈多30幾歲,甚至不到20歲的年輕人,已經出現一般50歲之後,因自然老化而容易發生的眼疾問題,例如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等。

多數人過了中年,無可避免老化而使眼睛內的水晶體逐漸混濁,看東西顯得模糊不清,形成「老年性白內障」。不過,國泰醫院新竹分院眼科主任陳瑩山由門診觀察,不到中年就發生的「年輕型白內障」比例愈來愈高,這些年輕患者得知病情,也和白小姐一樣覺得「不可思議」,疑惑自己還年輕,白內障怎麼會找上門?

另一種好發於50歲以上中、老年人的慢性眼疾,並且是造成老年人視覺嚴重損害的主因──黃斑部病變,也正在威脅台灣青壯年人的視力。

陳瑩山醫師指出,在國外,八成以上的黃斑部病變是老化造成,隨著年紀增長,眼睛視網膜中的黃斑部位漸漸退化,影響中央視覺,使視野的中央出現盲點而看不清楚。不過在台灣,黃斑部病變的患者除了老年人之外,還有一群三、四十歲的高度近視人口,也出現黃斑部病變。陳瑩山醫師在過去兩年就治療了超過40位年輕的黃斑部病變患者,年紀最輕的還不到30歲。

最令人憂心的是,才就讀國小的兒童眼睛竟然就已經老化了,二、三年級的小學生出現視網膜周邊病變與萎縮性裂孔,若不及早發現治療,進一步就會惡化形成視網膜剝離,嚴重的甚至失明。專長治療高度近視及視網膜病變的台大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何子昌指出,近幾年,眼科門診確實發現一些未成年的國、高中生罹患視網膜剝離,而最年輕的患者只有小學六年級。


為什麼有人年紀輕輕卻有一雙「老人目」?哪些人的眼睛容易未老先衰?你的眼睛比實際年齡還老嗎?

**高度近視的眼球容易老

高度近視是眼睛提早老化,及導致嚴重損傷視力的眼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到40歲就罹患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部病變或視網膜剝離的人,許多近視都超過600度,甚至是1000度以上的超級大近視眼。

國泰醫院新竹分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指出,眼科醫生通常會依近視度數判斷病人「眼睛的年紀」,近視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患者,不論幾歲,他的眼球都老得比輕度或沒有近視的人快,「已經是80歲的眼球了!」他形容。

而且,近視度數愈深,眼睛愈容易出現病變。

例如三軍總醫院眼科部「台灣視網膜病變盛行率與危險因子研究」發現,近視1000度以上的人,罹患視網膜剝離的比例是一般人的131倍。台大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何子昌說,近視超過800度的患者容易從眼睛黃斑部下方的脈絡膜長出新生血管,造成黃斑部出血或是擋住黃斑部中心,嚴重損傷視力。而台大眼科部在台北縣金山鄉進行田野調查發現,高度近視引起的黃斑部病變是台灣目前造成失明的主因。

因為近視加深到600度以上時,眼睛結構會產生不正常變化,眼球前後徑會增長,因此,高度近視的人眼球比一般正常人長得胖,容易引起併發症。

不幸地,台灣人不但十個中有九個近視,而且,近視人口裡面更有將近30%是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比例為歐美國家的10幾倍,這也意謂全台灣有超過五分之一的人是眼睛提早老化、容易發生病變的高危險群,如果平日不注重保養,又疏於定期檢查的話,很可能不到中年就視茫茫,甚至完全喪失視力,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雖然高度近視的人眼睛出現各種病變及失明的風險高,但危機意識卻很低,大多數人並不曉得自己的眼睛處於高度危險,必須定期檢查追蹤眼睛的健康情況。

特別是曾經接受雷射近視手術,擺脫眼鏡束縛的人,就「忘記」自己「曾經」是近視眼,以為從此不必擔心視力問題。


**雷射近視手術無法防止病變

「雷射手術讓近視變成不是『病』,近視的人以為做完雷射就沒事了,反而忽略自己眼睛隱藏的病變危機,」眼科醫學會理事長潘志勤醫師認為。

40歲就罹患白內障的白小姐正是活生生的例子。她曾經是個大田雞,近視高達1200度,9年前,接受雷射近視手術,讓原本不戴眼鏡就幾乎什麼都看不見的雙眼,一夕間重見光明。她相當滿意手術結果,也以為自己從此不再是四眼田雞,不必天天費心清潔保養隱形眼鏡。

不過,眼前一片光亮的日子並沒有過太久,二年多前,她開始覺得自己看東西又變得不清楚,視線經常模模糊糊。

她第一個念頭就是,會不會當初雷射近視手術沒開好,所以近視又回來了?

從發現視力變差,到被診斷出是罹患白內障,兩年之間她看過四、五位眼科醫生,做過許多相關檢查,卻一直沒發現是白內障惹的禍。其中好幾位醫生判斷可能是雷射近視手術出問題,甚至有醫生建議她再做一次手術矯正視力,卻忽略了是高度近視引發的病變問題。

潘志勤醫師強調,雷射近視手術是由眼球前方的角膜下手去矯正近視,並無法改善眼球結構變形的情況,也不能防止眼球後方的視神經、視網膜及黃斑部等處的疾病。儘管高度近視的人做了雷射近視手術,讓視力變好,但隱藏在眼球後面的老化病變風險仍然存在,不能輕忽。

況且,單單只看視力,並不能全面找出眼睛的問題。就算是擁有1.0的視力,也不代表這個人的眼力就很好。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眼科主任蔡景耀指出,過去把「視力」當做衡量眼力好不好的唯一指標,但有人可能測出視力1.0,還不錯,但其實已經罹患青光眼,視神經嚴重受損,周邊視力出現盲點,造成視野很小,如果沒有發現並盡快接受治療,最後可能導致失明。

因此,視力絕不是一個全面客觀的衡量指標,視力好不代表眼睛健康、眼力正常,還需要藉由其他檢查,例如測量眼壓、檢查視野,及眼底視神經、視網模檢查等,全面評估眼睛健康狀況。


**眼睛過勞,視力大危機

除了高度近視,現代人用眼過度,讓眼睛過勞,也是造成眼睛提前老化,疾病早早來報到的一大原因。

工作離不開電腦,回家又繼續擁抱電視,再加上上網、看影片、玩線上遊戲直到深夜,正是台灣人的生活現況。

眼科醫學會調查發現,台灣人平均每天盯著電視、電腦、掌上型電玩或手機等螢幕的時間是5.3小時,其中更有超過三成的人長達7小時以上。

然而國內外皆有研究指出,長時間、近距離專注於螢幕,例如一天2~4小時以上,就容易出現諸如眼睛疲勞、乾澀不適、視線模糊、暫時性近視增加(假性近視)等等問題。

台北馬偕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周盟超指出,近距離、長時間專注用眼,像是看書、看文件、看電腦或電視、開車等,都會大幅度減少我們的眨眼次數,只達到正常的三分之一。一旦眨眼次數減少,淚水分泌就跟著變少,眼睛缺乏滋潤,再加上張眼時,眼球一直曝露在外,水分散失隨之增加,不止眼睛會乾澀不適,眼皮和眼球之間的磨擦也變大,更可能讓眼球慢性發炎。

眼睛過勞也會讓人覺得視力變差,視線模糊,甚至以為近視一直在加深。

一般人成年之後,視力趨於穩定,近視度數不至於大幅增加。但眼科門診常碰到成年病患抱怨近視一直加深,就算重新配眼鏡,沒過多久又看不清楚,因此眼鏡度數愈配愈深。還有些人不止自覺近視度數增加,連看近對焦也很吃力。

周盟超醫師指出,這多數是用眼過度,眼睛太疲勞,使負責調整焦距的睫狀肌一直處於用力收縮的緊張狀態,久了之後,對焦能力變弱,出現暫時性的近視增加,或者老花眼情形提早出現。

要改善及避免這種情況,別無他法,只能充分休息,多望遠方,讓眼睛徹底放鬆,如此,自然慢慢地回復到原本真實的近視度數。

周盟超本身就曾利用這種方法,成功從原來的500、450度近視,回復到425、325度的真實度數,而且近視度數不再增加回去。

**近視度數大增,可能是白內障


眼科醫師特別提醒,如果成年人特別是高度近視者,在短時間之內度數大幅增加,例如半年內加深了200~300度以上,必須小心可能是罹患其他眼疾,例如白內障,而不單純是因為眼睛太疲勞,引起暫時性近視加深。

潘正勤醫師指出,一般白內障是隨老化漸進發生,視覺也是漸漸變得模糊不清,但成年人如果突然近視度數增加很多,十之八九是患了年輕疾病型的白內障。

特別是年輕的高度近視者,由於眼球結構已經變形,因此發生一點點輕微的白內障,就讓水晶體膨脹得很厲害,引起度數大幅變化,需要透過散瞳檢查,才容易找出病因。

**小心光害催眼老

生活環境四周的光線,特別是由陽光而來的紫外線,也是造成白內障及黃斑部病變的主要原因。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院長,也是眼科醫師翁林仲指出,眼睛經常接受紫外線照射,會引起水晶體中水分及蛋白質變異,加速形成白內障。

此外,國外研究發現,長時間曝露在不論從陽光或照明設備而來的紫外線之下,眼睛視網膜外層的色素細胞會變薄、萎縮,進而使得眼睛負責中央視力的黃斑部位的感光細胞受傷,漸漸出現中央視覺模糊的情況。

因此,頻繁從事戶外活動,卻又不注意防曬遮陽的人,眼睛也可能老得比其他人快,如同皮膚長時間曝露在陽光下,導致粗糙長斑,容易顯老一樣。

除了紫外線,可見光裡的藍光目前也被認為是造成眼睛老化病變的危險分子。

雖然藍光四處可見,但只要不是長時間、經常直接注視光源,基本上對眼睛危害不大,但是有些在特殊強光環境下工作的人,加上用眼過度,眼睛病變的機會就大增。

病人之中許多是新竹科技人的陳瑩山醫師觀察發現,台灣有一群年輕的黃斑部病變患者,大多數是工作中高光線傷害所致。而且,這些病人經常性用眼過度,加上在強光之下工作,使黃斑部提早出現病變。「高度近視加上高度用眼,並且經常待在強光環境裡,這是絕對的高危險群,」他強調。

**慢性病年輕化,也影響眼睛提早病變


台灣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年輕化的趨勢,連帶使眼睛老化病變提早發生,因為這些慢性病患者,特別是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人,也是併發白內障、視網膜病變等眼疾的高危險群。根據三軍總醫院眼科部呂大文主任等人的調查發現,1999~2003年間,糖尿病併發的視網膜病變是國人盛行率最高的視網膜相關眼疾。而且,糖尿病患者併發眼部病變,導致失明的風險很高,是一般人的25倍。國內研究調查發現,糖尿病成為20~47歲國人主要失明的原因之一,國民健康局副局長吳秀英指出。

「糖尿病人血糖控制不好,就像水土保持不良造成土石流,併發症很多,而且一旦出現症狀,就非常嚴重,」潘正勤形容。

長期血糖太高會讓視網膜周遭的微血管壁上出現微血管瘤,並且滲出液體和血液到視網膜中,造成黃斑部水腫而影響視力,或者使血管封閉,通往黃斑部的血流變少,引起黃斑部缺血,因此損害中央視力。進一?惡化時,視網膜和視神經上會開始不正常增生血管,然後導致中央及周邊的視力全然喪失。

眼科醫師特別提醒,如能定期追蹤檢查,發現問題及早治療,糖尿病人可以不受失明威脅。不過,有時候病人把關注焦點只放在糖尿病本身上,而輕忽了併發症的危險,加上糖尿病引起的眼部病變,初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病人抱著「只要看得見就沒問題,」的錯誤觀念,經常錯失早期治療時機,直到發覺視力不良,為時已晚。

因此吳秀英指出,政府及國內醫療單位努力於加強糖尿病人的危機意識,及整合糖尿病人的醫療照護,例如在糖尿病特別門診中,加入包括眼科醫師在內的各相關科別醫師,一起診斷治療,唯有定期檢查,掌握疾病情況,並及早治療,才能減緩病人惡化速度,避免踏上失明之路。糖尿病人本身也要記得定期做眼底檢查。

**保健第二春視力

醫療進步,現代人壽命延長,如何到老年仍保有雄健的眼力,行動不受限制,十分重要。

蔡景耀醫師認為,以前的人壽命只有五、六十歲,而四十幾歲眼睛開始老化,對他們來說不是大問題,不過,現代人平均餘命將近八十歲,活到三、四十,人生才走一半,接下來如何維持後半場的「第二春視力」,個人、醫療單位、政府都需要投入努力,增加個人對眼睛保健及疾病的認知,定期篩檢,及提升治療能力等等。


你的眼睛也正快速衰老嗎?保健眼睛永不嫌晚,早一天做,就能減緩變老的速度,臨老仍然前途光明。

BOX
**你的眼睛有多老?

你是不是「老人目」的最佳候選人?以下指標供你評估,你的眼睛年齡是不是已經比身份證年齡還老?

◎近視超過600度

眼球結構變形,變得比一般正常人胖,容易發展各種病變,諸如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

◎血糖、血脂、血壓超標

可能讓你視茫茫,甚至陷入黑暗。

◎每天菸不離手

眼睛內產生劇烈氧化反應,使水晶體提早老化,出現白內障。而且,抽菸還阻礙眼部的血液循環,養分供給受阻,讓眼睛組織快速退化。抽菸的人提早罹患黃斑部退化的風險是不吸菸者的2~3倍。

◎經常在大太陽底下趴趴走又懶得遮陽

會加速眼睛衰老,如果你酷愛戶外活動,但卻懶得為雙眼阻隔紫外線,眼睛可能會比60歲的人還老。

◎每天盯著電腦、電視超過4小時

頭痛眼花、乾澀不適,你該適時和螢幕分手了!再黏下去,你的眼睛比不會用電腦的你老爸老媽還更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