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文學獎》靜靜的生活 訪唐捐
【聯合報╱張維中】 2008.10.29 01:09 am
唐捐獲得聯合報文學獎雙料冠軍頭銜的這一年,不過才二十五歲。對於許多致力於創作,特別是在校園裡也希望有朝一日能獲獎肯定的學子來說,他的表現似乎變成大家努力的某種標的。這其中也包括剛成為大學新鮮人的我。
對作品風格有信心
我和唐捐分享當時跟幾個喜好寫作的社團同學,反覆閱讀或討論他作品的往事。他聽了以後,露出一貫靦腆的表情,不好意思地說,「所以這樣應該可以算是我的代表作囉?」我點頭,並追問他,當年得知自己成為雙料冠軍時的感覺是什麼?是否忽然間覺得成為注目的焦點?
他想了想,笑起來:「好像也還好耶……」
唐捐說話時臉上的表情總是靦腆的,略帶笑容。速度不疾不徐,語調上通常沒有太激動的情緒展露出來,就算他正在講的是一件好笑的事。與他共事過的朋友常戲稱,他其實有冷面笑匠的潛能。
「說真的,我當時沒辦法特別分辨出得到兩個首獎跟一個首獎的差別。因為光是能夠得到一個首獎就令人相當高興了,整個情緒已經是很飽滿的,滿到蓋過了去思考兩個首獎的感覺。」
「事後回想起來,能夠同時得到兩個首獎,實在是運氣好。得文學獎多半也是要靠點運氣的。不過,靠運氣的前提是作品的本身要有一定的水準才行。」
唐捐說,他對於自己的創作,是有某個程度的自信的。
他認為自己的作品本來就流動著獨有的風格。這些是來自於他「內在」對自我的信心。至於得到文學獎的意義,是代表著有了來自於「外在」的肯定。尤其對一個尚在尋求肯定的年輕作家來說,是很大的鼓舞。當有了外在的肯定以後,就更能鞏固內在的信念。
「所以,得不得獎,對作品風格本身來說,是沒有改變的。」他打趣說:「當然,最實質的改變就是多了一筆獎金哪。」
唐捐說,偶爾有機會重讀自己過去的作品時,他可能會從過去的創作,翻轉出新的靈感。
不過,他承認,回頭看自己得獎的作品時,也會覺得當時的東西很青澀。但是他知道每一篇作品都是有其時間背景的,代表著某個階段的自己。
把論文當作創作的延伸
十年來,唐捐出書的產量並不高,尤其他近年致力於教職工作後,在報刊雜誌上的發表更是惜墨如金,不輕易出手。
「其實我已經累積有一本書稿的量了,」唐捐透露:「可是,那些文字,我不滿意。愈看愈不行,所以也覺得不該結集發表。有些太實驗性了,自己都很清楚那絕對是無法拿出來見人的。」
所以唐捐說,他後來常以為,一個作家太有「自知之明」或許不見得是好事。
「因為如果自己並不覺得寫出來的東西太實驗性,那麼就不會瞻前顧後想得那麼多。一旦太有自知之明時,就容易卡在自己這一關。」
然而,現在將創作的腳步放緩,唐捐認為其實是好的。
由於沒有急迫的時間壓力,當他產生了某個創作上的想法,便可以儲存在腦海中慢慢構思,透過生活裡各種經驗促使其發酵,累積出更多的可能。
「甚至花一整年,只想一篇文章如何有個好的開頭,也不錯。」
我反問他,那麼,會不會有「不寫的焦慮」呢?畢竟,一個創作者如果只停留在 「想」的階段,卻始終沒有把概念產出時,可能會感到不夠踏實吧?
「還是會耶。」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好像被看穿了什麼似的笑起來說:「所以,我漸漸地將我所撰寫的論文研究,當作創作的延伸。」
唐捐認為,身為一名創作者,同時在大學裡教授文學課程時,應該也必須和其他學術理論者有所區隔。也就是說,他可以將自己對於創作的經驗,植入教學研究之中,成為學術的養分。當創作的試驗和力量用於學術時,學術就成了他創作的精華與延伸。
「我甚至覺得,當我這麼做的時候,那股從文學所傳遞出來的力量,比創作更為強大。」
「畢竟創作是以一人之名而完成的事情,所有的東西都是以作者本人為中心點;而學術卻涵括了更廣泛的空間和時間,能承載的分量更多。」
在校園裡教授文學課程,往往得面對現代人對於文學的輕視和質疑。
當身處於中文系的學生可能都不太愛看書的時候,唐捐是如何告訴學生們,文學的意義和價值呢?
他引用了中國內地詩人海子寫過的一段詩句,「麥地,當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說我一無所有,你不能說我兩手空空」,作為他對於文學的詮釋。他認為文學的價值或許就像這首詩所說的,也許是抓不到的,但又如此豐碩。文學應該比「實用性」有更高的層次,像是詩中寫到「痛苦地」三個字,一種對世界抱有一股美學式的生命體驗。
宅男生活
唐捐目前正在著手升等論文的撰寫,研究的是魯迅的作品。既然是魯迅專家,自然得問問他最推薦魯迅哪一部作品。他回答《朝花夕拾》。
他把課程集中在同一天,每周只需要去學校一天,其餘的時間都待在家裡,很少出門。「已經變成宅男了。」他自嘲。
「還好我本身是個主觀意識滿強的人,不太需要依靠外在環境,自己就可以產生出許多的經驗,所以也不會覺得因此有什麼困擾。」
問他最近一次進電影院是什麼時候,似乎把他給問倒了。他尷尬地想了很久,最後自己也忍不住笑出來。
「《鐵達尼號》。」
在場的人都跟著他笑起來。十年前哪。
「我會租DVD回家看啦。可是,好像也都是老電影。比如有陣子特別喜歡看科幻片,也正在從事這方面文體的創作跟研究,就把《星際大戰》又看了一次。」
唐捐家裡有一扇很大的窗戶,陽光篩進來的地方擺著讀書的椅子,背後就是一爿落地的大書櫃。離開他家之後,這畫面始終還停格在我腦海。自稱是「宅男」的他,每天就是在這個靜好的環境裡,建構著一個不假外求的世界吧。
我想起魯迅在《朝花夕拾》裡寫過的一句話,「常想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閑靜來,然而委實不容易。目前是這麼離奇,心裡是這麼蕪雜。」
能夠閑靜地生活,並且享受,從來就不是件容易之事。
唐捐顯然已經擁有。
●唐捐以〈暗中〉、〈暗中三首〉獲1994年第十六屆聯合報文學獎散文首獎、新詩首獎。
唐捐獲得聯合報文學獎雙料冠軍頭銜的這一年,不過才二十五歲。對於許多致力於創作,特別是在校園裡也希望有朝一日能獲獎肯定的學子來說,他的表現似乎變成大家努力的某種標的。這其中也包括剛成為大學新鮮人的我。
對作品風格有信心
我和唐捐分享當時跟幾個喜好寫作的社團同學,反覆閱讀或討論他作品的往事。他聽了以後,露出一貫靦腆的表情,不好意思地說,「所以這樣應該可以算是我的代表作囉?」我點頭,並追問他,當年得知自己成為雙料冠軍時的感覺是什麼?是否忽然間覺得成為注目的焦點?
他想了想,笑起來:「好像也還好耶……」
唐捐說話時臉上的表情總是靦腆的,略帶笑容。速度不疾不徐,語調上通常沒有太激動的情緒展露出來,就算他正在講的是一件好笑的事。與他共事過的朋友常戲稱,他其實有冷面笑匠的潛能。
「說真的,我當時沒辦法特別分辨出得到兩個首獎跟一個首獎的差別。因為光是能夠得到一個首獎就令人相當高興了,整個情緒已經是很飽滿的,滿到蓋過了去思考兩個首獎的感覺。」
「事後回想起來,能夠同時得到兩個首獎,實在是運氣好。得文學獎多半也是要靠點運氣的。不過,靠運氣的前提是作品的本身要有一定的水準才行。」
唐捐說,他對於自己的創作,是有某個程度的自信的。
他認為自己的作品本來就流動著獨有的風格。這些是來自於他「內在」對自我的信心。至於得到文學獎的意義,是代表著有了來自於「外在」的肯定。尤其對一個尚在尋求肯定的年輕作家來說,是很大的鼓舞。當有了外在的肯定以後,就更能鞏固內在的信念。
「所以,得不得獎,對作品風格本身來說,是沒有改變的。」他打趣說:「當然,最實質的改變就是多了一筆獎金哪。」
唐捐說,偶爾有機會重讀自己過去的作品時,他可能會從過去的創作,翻轉出新的靈感。
不過,他承認,回頭看自己得獎的作品時,也會覺得當時的東西很青澀。但是他知道每一篇作品都是有其時間背景的,代表著某個階段的自己。
把論文當作創作的延伸
十年來,唐捐出書的產量並不高,尤其他近年致力於教職工作後,在報刊雜誌上的發表更是惜墨如金,不輕易出手。
「其實我已經累積有一本書稿的量了,」唐捐透露:「可是,那些文字,我不滿意。愈看愈不行,所以也覺得不該結集發表。有些太實驗性了,自己都很清楚那絕對是無法拿出來見人的。」
所以唐捐說,他後來常以為,一個作家太有「自知之明」或許不見得是好事。
「因為如果自己並不覺得寫出來的東西太實驗性,那麼就不會瞻前顧後想得那麼多。一旦太有自知之明時,就容易卡在自己這一關。」
然而,現在將創作的腳步放緩,唐捐認為其實是好的。
由於沒有急迫的時間壓力,當他產生了某個創作上的想法,便可以儲存在腦海中慢慢構思,透過生活裡各種經驗促使其發酵,累積出更多的可能。
「甚至花一整年,只想一篇文章如何有個好的開頭,也不錯。」
我反問他,那麼,會不會有「不寫的焦慮」呢?畢竟,一個創作者如果只停留在 「想」的階段,卻始終沒有把概念產出時,可能會感到不夠踏實吧?
「還是會耶。」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好像被看穿了什麼似的笑起來說:「所以,我漸漸地將我所撰寫的論文研究,當作創作的延伸。」
唐捐認為,身為一名創作者,同時在大學裡教授文學課程時,應該也必須和其他學術理論者有所區隔。也就是說,他可以將自己對於創作的經驗,植入教學研究之中,成為學術的養分。當創作的試驗和力量用於學術時,學術就成了他創作的精華與延伸。
「我甚至覺得,當我這麼做的時候,那股從文學所傳遞出來的力量,比創作更為強大。」
「畢竟創作是以一人之名而完成的事情,所有的東西都是以作者本人為中心點;而學術卻涵括了更廣泛的空間和時間,能承載的分量更多。」
在校園裡教授文學課程,往往得面對現代人對於文學的輕視和質疑。
當身處於中文系的學生可能都不太愛看書的時候,唐捐是如何告訴學生們,文學的意義和價值呢?
他引用了中國內地詩人海子寫過的一段詩句,「麥地,當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說我一無所有,你不能說我兩手空空」,作為他對於文學的詮釋。他認為文學的價值或許就像這首詩所說的,也許是抓不到的,但又如此豐碩。文學應該比「實用性」有更高的層次,像是詩中寫到「痛苦地」三個字,一種對世界抱有一股美學式的生命體驗。
宅男生活
唐捐目前正在著手升等論文的撰寫,研究的是魯迅的作品。既然是魯迅專家,自然得問問他最推薦魯迅哪一部作品。他回答《朝花夕拾》。
他把課程集中在同一天,每周只需要去學校一天,其餘的時間都待在家裡,很少出門。「已經變成宅男了。」他自嘲。
「還好我本身是個主觀意識滿強的人,不太需要依靠外在環境,自己就可以產生出許多的經驗,所以也不會覺得因此有什麼困擾。」
問他最近一次進電影院是什麼時候,似乎把他給問倒了。他尷尬地想了很久,最後自己也忍不住笑出來。
「《鐵達尼號》。」
在場的人都跟著他笑起來。十年前哪。
「我會租DVD回家看啦。可是,好像也都是老電影。比如有陣子特別喜歡看科幻片,也正在從事這方面文體的創作跟研究,就把《星際大戰》又看了一次。」
唐捐家裡有一扇很大的窗戶,陽光篩進來的地方擺著讀書的椅子,背後就是一爿落地的大書櫃。離開他家之後,這畫面始終還停格在我腦海。自稱是「宅男」的他,每天就是在這個靜好的環境裡,建構著一個不假外求的世界吧。
我想起魯迅在《朝花夕拾》裡寫過的一句話,「常想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閑靜來,然而委實不容易。目前是這麼離奇,心裡是這麼蕪雜。」
能夠閑靜地生活,並且享受,從來就不是件容易之事。
唐捐顯然已經擁有。
●唐捐以〈暗中〉、〈暗中三首〉獲1994年第十六屆聯合報文學獎散文首獎、新詩首獎。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