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27, 2008

銀行家被精品迷惑了嗎?

許舜英  (20081025)




 東京股市徘徊在5年來的新低,看緊荷包的日本消費者開始走向下流社會,上流社會的精品消費市場開始急速萎縮,原本熱賣的歐洲名牌精品受到嚴重衝擊。據說這一波的經濟衰退導致許多「單身寄生族」消失,因為他們不再用全部的所得收入血拚一只當季的LV及CHANEL的包包。

 不久之前,在德國召開了一個名為Millionaire Fair的博覽會,這一個活動引起很多方面的輿論攻擊,主要的原因是金融海嘯帶給全世界的影響和震盪猶存,因此很多人譴責這一種鼓吹奢侈消費的活動。類似這種富豪博覽會展示的商品,很多其實是一種典型「壞品味」的示範,那些東西不外乎就是滿足炫耀金錢,雖然有很多是我們既使有錢也不會感到興趣的東西,例如:鑲鑽的衛浴設備、黃金馬桶、設計極其誇張的珠寶……當然,主辦單位可是不以為然,就像是Haute Couture,全世界可能只有二、三千人在買,所以Millionaire Fair的消費族群一定還是存在。

 全球金融海嘯之後,很多人都在關注名牌精品消費是否發生變化。作為精品消費市場第二大國的日本,那些崇拜名牌的日本上班族似乎開始反思,從名牌代表一種存在的意義,以及過去十年以來名牌集團的全球擴張與時尚的炒作所建構的全球化的價值系統,似乎也隨著金融泡沫化而產生一種心理價值觀的泡沫化。
 在當今這個世界上,真正能置身事外於這種潮流,擁有清醒的人生觀點的人,畢竟是不多的,大部分的消費者還是受制於媒體和主流消費價值。

 過去存在一種現象,這種現象就是年輕人覺得不需要買房子,因為大家對於買房子已經徹底絕望了,因此他們把大部分的金錢都拿來貢獻給名牌,但是隨著地球環境生態的惡化、食品工業的問題、對資本主義的不信任……讓人們開始更本質性地去質疑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所以對於像是日本精品市場急速衰退的現象,我不會感到驚訝。

 過去十年的時尚炒作已經到達一種瘋狂世界。即使你對生活美學再怎樣地講究,既使你再怎麼是一個如何如何的fashion victim,你也不需要在每一季非要擁有一個被大家狂熱追捧的包包。無論是YSL或是Chole,那些放在衣櫃裡的包包似乎才亮相5分鐘就沒有價值了,這些都是過度的時尚炒作所帶給我們的心理狀態。

 中國則是另一個故事。對比歐美、日本這些先進國家,他們經歷過所謂的吃盡穿絕,他們體驗過最美味的、最頂級的、最餘裕的生活享受,到了某一個階段之後,他們對於這些物質享受可能不再那麼狂熱,然而中國在這一方面才要開始。現在許多名牌精品集團對中國市場寄予厚望,而中國還沒有經歷過真正極致的消費,無論是中國的主流媒體或是主流意識,對於時尚和精品的消費中國還是停留在「跟隨」的階段,不是一種「innovator」,中國也還不是一個能夠引領價值觀的市場。

 中國的這些名牌現象也不過就是這兩三年的事,許多名牌旗艦店慢慢茁壯起來,各式各樣的精品時尚活動和推廣教育方興未艾,我感覺中國未來很可能會出現如同日本「單身寄生族」的一群人,尤其是那些在高度都會化城市生活的中國白領階級,他們才正要開始享受這些奢侈品和名牌的消費。都會的年輕人本來就有一種不對未來做長遠思考計畫的現象,他們更在意每一天生活消費的享樂,這些享受是他們急於追求的,房市股市的低迷似乎衝擊不了他們對精品的欲望,反而他們用更多的金錢去購買這些名牌奢侈品,而他們買名牌的方式也還談不上是用一種appreciate工藝、設計和品牌精神,當然,這些價值觀也隨著這幾年的精品普及化而漸漸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