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11, 2008

肉丸仔的變身秀

廖玉蕙  (20081212)




 小時候,兄弟姊妹眾多,難得有機會吃肉。除了拜拜之後和神明共享的白切肉之外,母親會將碎肉、蔭瓜攪拌後,做成一個個小小的肉丸仔,加上醬油紅燒,非常下飯。鄉下孩子沒見過世面,傻不隆咚的腦袋裡,認定碎肉就只有這麼個用途,只能有這種吃法。

 離家上大學後,逐漸長了見識。在自助餐店裡,發現碎肉和鴨蛋拌在一起蒸的肉餅味道不錯;在同學家中,吃到芋泥和肉末煮在一塊兒的芋泥豬肉末也很可口;知道肉末燴煮粉絲、蒜茸、蔥花和薑末就成了螞蟻上樹;而肉末打散了加上紅蔥頭和油蔥酥是台式好吃的滷肉飯原料;肉末和韭菜花、辣椒、豆豉炒在一塊兒成了川味的「蒼蠅頭」……,這才發現碎肉之為用大矣!然而,人在他鄉,吃遍各式食物,最思念的還是母親做的最簡單的肉丸仔。每回回台中,媽媽一定不會忘了燒這道拿手菜為我一解鄉愁。

 成了家,生了孩子後,碎肉開始大舉入侵家裡的餐桌。其中,就屬都市化後的肉丸子──紅燒獅子頭最受家人歡迎。孩子愛吃變大的肉丸仔,大人青睞鍋裡的白菜。隨著時間的過去,獅子頭裡的肉丸仔材料也越來越豐富。由先前的碎肉、荸薺、蛋白、蔥、薑……陸續加入豆腐、蝦泥、蛋黃,營養成分漸高,製作手續日繁。其實,說穿了,紅燒獅子頭不過是母親做的台式速簡肉丸仔的變身秀,只是虛張聲勢地添了胭脂、花粉,穿上綾羅綢緞,就成為江浙菜裡的招牌。
 紅燒獅子頭做起來挺費工夫,從剁碎豬肉、蔥末、薑末、荸薺末到分離蛋白、蛋黃,到調味、甩成糰狀,再到炸成金黃肉丸,燴入白菜……,年輕時候總是不厭其煩地在廚房裡搞得滿手油脂、人仰馬翻,只為贏得孩子們開心的笑靨。其後,因為工作變得繁忙,漸漸失了做菜的興致,就不再大費周章的從基本做起,索性買現成的獅子頭燴上白菜應卯。

 前些日子,女兒吃了極簡版的紅燒獅子頭,在飯桌上若有憾焉地說:「還是媽媽以前自己調味的獅子頭才夠味兒!為什麼最近您都不做了?……我好懷念阿嬤的肉丸仔香噴噴,光想著,就讓人流口水。」我一下子愣在那兒,立刻紅了眼眶。兒女們還有機會吃到我做的紅燒獅子頭,而母親走了,我上哪兒找回她那最原始、素樸的肉丸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