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10, 2009

買藥像買飲料,是誰的錯?

2009-02-10文/康健雜誌2月號 特別企劃
(更多內容,請詳閱本期《康健》雜誌)
聰明使用厝邊藥師 全國社區藥局大調查
本期《康健》雜誌封面(圖/康健提供)



媒體首次對全台三千多名藥師、一千多位民眾調查,發現許多應改善的問題,包括民眾不問問題,只有五成完全遵守藥師說明;藥師不主動解說,將近六成的藥師解說不到5分鐘,處方箋接得不夠多……種種問題讓民眾把受過訓練取得國家執照的藥師變成雜貨店老闆,買藥如同去買飲料般倉促。
在美國,「藥師」是民眾心中第一名信賴的專家,可見在許多先進國家中,人民很注重用藥安全的相關資訊。

可是,《康健》在藥師節當天公佈一項調查發現,台灣人民似乎只視社區藥局為雜貨店,不習慣去藥局問問題,藥師也沒有盡全力贏得民眾的心,不少人不配戴執照、不主動解說、藥袋標示也仍未盡完善。

《康健》與衛生署藥政處共同做了兩份調查,「2008全國社區藥局大調查」與「2008厝邊藥師大調查」,花費3個月的時間,大規模調查台灣本島3554家社區藥局(不含連鎖藥妝店),以及40歲以上有去過藥局的1294位民眾,交叉分析兩份問卷後,獲得許多出乎意料的結果,發現民眾與藥師都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

超過一成的藥師 沒有配戴藥師執業執照

你知道幫你服務的人是否是專業藥師嗎?《康健》調查發現,有三成二的民眾沒有去注意藥師有否配戴執照,甚至有44.81%的民眾沒有核對是否為本人。

這表示台灣的民眾對於到底是從店員手中,或是穿白袍、配戴執照的專業藥師手中買藥,不覺得有太大差別;沒有習慣或不知道要辨識服務的人是否是專業藥師,甚至還沒有認知到,去藥局就應該獲得專業的服務。

根據藥品優良調劑作業準則規定,對於未配戴執業執照的藥師,可處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藥妝店的藥師,雖不受法規約束,但藥師倫理規範有規定,違反者可依藥師法第21條懲戒。

中華民國藥事品質改革協會理事長余萬能提醒民眾,不管是去藥妝店,或社區藥局,如果是買藥,民眾都應找藥師服務,並且要核對是否配戴執業執照,且是否為本人,以確保獲得正確的藥物資訊。




買藥的時候,民眾不問,藥師不說

《康健》調查發現,竟有高達四成的民眾不使用藥師的專業,到藥局完全不問問題,拿了藥就走,草率面對藥物進入身體後所產生的化學反應。此外,超過四成受過大學高等教育的民眾沒有主動問問題。

面對「藥師不說,民眾不問」的奇怪現象,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院長王惠珀鼓勵民眾要展現自己的需求,多問藥師問題,而不是一味否定藥師的專業性,以此為藉口不使用社區藥局,反而形成惡性循環。

從問卷結果交叉分析還發現令人擔心的現象,85.78%的老人是為自己去買藥,而他們不問問題的比例也高達47.55%,將近半數(表2)。更令人擔心的是,民眾反映藥局推銷電台用藥比例中,老人也最高,有8.09%,老人的用藥安全堪憂。

王惠珀提醒,面對高齡化社會來臨,讓藥師們趕快學習照顧社區民眾,讓住家附近有專業藥師可以倚靠。主動問問題是民眾要學習的第一步,這樣才能慢慢建立自己的精緻生活圈。

只有五成民眾 會完全遵守藥師的用藥說明

另外,《康健》也發現,台灣民眾還是存在順從性不高的現象。其中只有五成(53.4%)的民眾會完全遵守藥師的說明(表3)。

1/4民眾反映,藥師等他們問了才說

民眾不懂得主動問問題,但許多藥師也沒有主動解說的習慣。

問卷中發現,只有約44.55%的民眾反映,藥師會主動替他們解說用藥資訊,25.36%是民眾問了才說,而有24.63%是不跟民眾解說用藥資訊。

此外,藥袋標示也是民眾清楚了解用藥相關資訊的另一種管道。

但《康健》詢問藥師後發現,包括病患姓名、性別、藥品名、數量、用法、藥品單位含量等基本資料都未達到百分之百標示,其中標示警語的有七成四、主要適應症約七成一、主要副作用有六成一。換句話說,仍有三至四成的藥局沒做到。

近六成藥師諮詢時間不到5分鐘,民眾買藥跟買飲料一樣倉促


當《康健》進一步詢問藥師,他們平常花多少時間幫民眾諮詢,發現近六成藥師認為,藥師同業的解說不到5分鐘。這樣的時間大概就跟我們去便利商店買罐飲料一般倉促快速。

「一旦藥師服務民眾的時間低於5分鐘,那等於是民眾拿了藥就走,民眾與藥師都成了拿藥、發藥的機器,」余萬能認為,就台灣的狀況看來,比較可以接受的時間是最少6分鐘,這是包括前端的確認處方、調劑、書寫藥袋、確認領藥人、交付藥劑等,之後才做用藥諮詢。

但王惠珀提到,在日本,每位藥師的服務時間是12分鐘,「我想台灣人跟日本人都是一樣的,不會說台灣人比較不值錢,就可以花比較少時間」。

「相對於目前醫學中心每位藥師一天上百張處方箋調劑量,可見醫院藥師的工作量是遠超出負荷,哪還有時間好好諮詢?」

王惠珀更直指,對社區藥師而言,配藥至少需3分鐘,剩下來的時間應該要拿來教育民眾、向民眾解說,國外藥師有所謂的「諮詢費」,但台灣卻沒有,只有一張處方箋66元的調劑費,「這等於變相鼓勵藥師『服務藥品』,而不去思考該如何『服務民眾』」。



37.64%藥局幫民眾建立藥歷,其中有六成會再利用

調查發現,37.64%的民眾表示他所去的藥局有建立藥歷,而他們下次去藥局買藥時,其中有64.82%的藥局主動調出藥歷。無法核對用藥紀錄,也就無法確實做到幫民眾監督用藥安全。

1/4藥局 一天竟接不到2張處方箋

《康健》調查發現,超過1/4的藥局每個月接不到50張,換句話說,這些藥局一天接不到2張,而且數據呈現兩極化發展,也有21.85%的藥局一個月接1000張以上的處方箋。

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連瑞猛估算,醫院藥師每天平均調劑150~200張處方,這跟鄰近國日本規定藥師一天40張(才有時間跟民眾解說用藥),差距甚遠。

王惠珀認為,民眾對社區藥局及藥師的定位有所懷疑,政府也得負一半責任,因為處方箋沒有從大醫院釋出,藥學系訓練出來的藥師難有機會可以在藥局發揮調劑專業,只好改賣掃把、衛生紙、漂白水等。


「藥是很先進的知識,如果十年不配藥就不懂了,所以面對民眾時,就會發現藥師品質不夠,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情形,」在學校裡教藥學系學生的王惠珀講得很激動。

另外,從民眾的調查也看到,63.76%的民眾沒有使用過慢箋服務,甚至仍有人不知道有這項服務(3.8%)。

從對民眾的問卷調查也發現,受訪民眾只有7%使用社區藥局「請藥師調劑連續慢性病處方箋用藥」的服務。但竟然有12%的民眾常在藥局購買處方箋藥。

余萬能擔心,是否有少數藥局是「無處方箋卻賣處方藥」,事實上,像避孕藥、威而剛、降血壓藥、氣喘藥、安眠藥等都屬於處方藥,是不可以自行購買的,民眾一定要有這樣的常識,必須持處方箋,才能到藥局領這些處方藥。

政府還需加強查核藥局賣非法的電台藥,懲處違法藥師

困擾衛生署、也危害民眾健康多年的電台藥老問題,在《康健》這次的調查中發現問題仍然嚴重。43.83%的藥師認為同業販售電台藥的比例仍高,表示政府還需要更加強查核,民眾也應再教育。



期許年輕藥師 成為促進改變的主力

或許,社區藥局無法在短時間內有驚人的改變,但從《康健》的調查中也看到一些樂觀、值得期待的未來。

問到自己是否堪稱社區民眾的家庭藥師?27.20%的社區藥師覺得自己「不太算是,因為做得還不夠」,甚至有3.82%認為「不是,因為完全沒做到」。

只有18.90%的藥師肯定目前藥局藥師堪稱為社區民眾的家庭藥師,半數(50.09%)覺得「還算是,但還有進步的空間」。

而且,服務民眾調劑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社區藥師,以9年以下年資、29歲以下的年輕藥師占最多數,之後則逐漸遞減。余萬能分析,這可能顯示年輕藥師較具熱忱,解說較詳盡,進而提升了民眾對藥局的可近性。

(更多內容,請詳閱本期《康健》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