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媽媽與武俠
閱讀武俠,是他們僅有的脫逸。以極少的花費,從日復一日的生活重擔下,遁逃而出,避入想像無羈的空間
圖/林崇漢
【方瑜】
媽媽又開始看武俠小說,已年近七十,父親過世也好幾年了。
記憶中,每天忙完晚飯,餵飽全家老小,清理廚房之後,媽媽就和爸爸一起出去散步,有時也會帶上孩子中的一兩個。從日式木屋的巷弄,大約走十幾分鐘就到新興區圓環邊的市街,白天是菜場,晚上是熱鬧的夜市,玩具店、書店、鞋店、布店,各式小吃攤,燈光、人氣、食物香、叫賣攬客聲,隨著晚風,一波波撲面而來。高雄的天氣,無分冬夏,日落後的風總是舒爽怡人。雖然剛吃完飯,仍然在水果、剉冰攤前駐足流連。爸媽一路閒閒聊天、慢慢走,目的地是戲院旁的租書店。店面不大,燈光明亮,架上多半是武俠。那時正是台灣武俠創作的全盛期,名家輩出,各爭勝場,報紙副刊連載更是兵家必爭,緊跟著就出單行本,薄薄一小冊,一套動輒數十集。這家租書店,新書到得很快,爸媽是老主顧,舊書看完,老闆就讓他們看新書,有時連編碼都還沒貼上。最多兩天,一定還,從不延誤,書也整潔如新,彼此建立了良好互信。歸途經過麵包店,爸爸會買個麵包給我們,一路啃回家。牽著爸媽的手,仰頭聽他們說話,風吹拂爸爸的衣衫、媽媽的垂髮,他們都很開心。在長久艱困、壓抑、從未寬裕的年月,每天晚上的散步,應該是爸媽生活中明亮、歡悅的時刻。在電視尚未普及的年代,閱讀武俠,是他們僅有的脫逸。以極少的花費,從日復一日的生活重擔下,遁逃而出,避入想像無羈的空間,雖然只有短暫時刻。
偶爾,我也會偷看放在爸媽床頭的武俠,沒頭沒尾,抓到哪本就看哪本,偷看總是有味,不知前情後事照樣看得入神。日後才知,那些作者原來就是古龍、金庸、司馬、臥龍……這是我最初的武俠啟蒙。
媽媽會從唸誦《楚辭》轉而看武俠,除了從現實中尋求另類「出口」,也許和小時候看過還珠的《蜀山》有關。但媽媽說她並沒有從頭看完,因為家中大人不讓孩子看,說看了《蜀山》就想上山,學劍求仙。身居蜀地,更不能放任小孩「學壞」,她只能從堂表兄弟那裡摸來偷看而已。爸媽在高雄看武俠的時日,那間書店並沒有《蜀山》。前幾年,有大字本印行,錯過未買,後來就買不到了,而借來的小字本,字實在太小,媽媽目力大不如前,要輕鬆閱讀已難,只能放棄。世事往往如此,也許媽媽和這部書就是無緣。
我偶然在課堂上提及此事,誰知幾個月後,有一箱書寄到學校,系裡通知我去領回,打開一看,竟然是舊版的全套《蜀山》,顯然是從舊書店蒐購而得,因為書皮上蓋有不同店名的印記。當時的心情真是又驚訝又感動,是誰這麼有心?這麼用心?如此費心?紙箱送貨單上寄件人的姓名可以辨認,知道是修過課的應屆畢業生,但每年學生這麼多,很難將姓名正確連接到個別的容顏。他應該在服兵役吧?紙單上的地址已模糊漫漶,只能認出是南部的地名,手機號碼無論如何認不清。不知如何道謝,這個名字,這份心意,我不會忘記,還有,媽媽看到書時開心的笑顏。
在看到《蜀山》之前,媽媽已經又開始看武俠,那是爸爸過世幾年之後,一個偶然。
爸爸退休後,決定搬來台北,因為和我們住在同一城市,心裡比較踏實。他和媽媽常常隨興閒遊,走遍大街小巷。現在想來,那幾年應是爸媽牽手一生中,最後的晚晴時光。當時,女兒還小,我們正為工作家庭忙得兩頭燒,完全沒有想到看來神采奕奕、興致昂然的爸爸會這麼快走掉。從查出惡疾到遽然辭世,只有短短兩個月。大家都措手不及,媽媽更頓失生活重心,什麼事都提不起精神,我們儘量陪她出遊散心,讓孫兒孫女相伴左右,我們也想念爸爸,但失去老伴的傷痛,只有媽媽自己知道。
日子靜靜流過,孩子漸漸長大,同儕友伴取代了父母,不知從哪一天開始?驀然回首,他們已不再跟前跟後。先生開始迷上電腦,自力學習、買書研讀、上網求解,真正是孜孜矻矻、夙夜匪懈,從完全無知到可以自行拆解、組裝、修理,充分發揮射手座好奇、渴求新知的特質,可能也有補償心理,為了彌補童年沒有精緻玩具的遺憾,電腦,絕不只是工具,的的確確是他的大玩具。於是,假日我們常去光華商場。對於「機盲」的人,來到這電腦迷的樂園,除了逛舊書攤外,還能做什麼?寄生於各式各樣喧囂明亮電腦主機、零件專賣店間的舊書店,安靜得毫不起眼,也很難期待傳奇、掘寶式的大發現,只是後知後覺的親身體驗:原來大眾文學的市場產量這麼大,推陳出新的速度也快得驚人,新舊雜陳的書讓坪數不大的店面擠得很難自在迴旋。就在這些捆紮成堆的舊書中,竟然發現有好多老武俠。有別於時下年輕寫手先在網路連載的新武俠,這些作者正是爸媽當年在高雄租書店借閱的名家。隨著武俠創作熱潮的消退,他們大多擱筆,有的已不在人世,當日盛極一時的出版社,也轉行、歇業,但書,幾經滄桑流轉畢竟還有留存。趕快打手機問媽媽:想不想再看武俠?有沒有空看武俠?想啊!我現在什麼時候都空。
從此,展開了「光華搜尋行動」,每次他去逛先進科技,我則翻尋塵封故紙。要找當年熟悉的名家,作品有一定水準,而且要冊數完整、有頭有尾、中間不缺,書頁雖不能如新,至少不能太髒。就這樣經年累月,一次一次,陸續買了一套又一套,直到妹妹說,家裡可以開租書店了。寄居大橋下多年的光華商場也拆了,新蓋的幾排臨時鐵皮屋,舊書店減少,老武俠更少,跟媽媽說:「怎麼辦?已經找不到好看的了。」「沒關係,我可以重看。現在好多書看過就忘了。」心裡一陣酸疼,強笑無言。博聞強記、過目不忘的媽媽,真的越來越老,她是懷抱怎樣的心情又看起武俠?忽然想起普魯斯特那段常被引述的話,也許武俠是媽媽過去歲月的保留地,是它的精粹,在摒棄之後又重新發現,會讓我們「眼淚流乾以後,又再度潸然淚下」。
【2006/08/11 聯合報】
圖/林崇漢
【方瑜】
媽媽又開始看武俠小說,已年近七十,父親過世也好幾年了。
記憶中,每天忙完晚飯,餵飽全家老小,清理廚房之後,媽媽就和爸爸一起出去散步,有時也會帶上孩子中的一兩個。從日式木屋的巷弄,大約走十幾分鐘就到新興區圓環邊的市街,白天是菜場,晚上是熱鬧的夜市,玩具店、書店、鞋店、布店,各式小吃攤,燈光、人氣、食物香、叫賣攬客聲,隨著晚風,一波波撲面而來。高雄的天氣,無分冬夏,日落後的風總是舒爽怡人。雖然剛吃完飯,仍然在水果、剉冰攤前駐足流連。爸媽一路閒閒聊天、慢慢走,目的地是戲院旁的租書店。店面不大,燈光明亮,架上多半是武俠。那時正是台灣武俠創作的全盛期,名家輩出,各爭勝場,報紙副刊連載更是兵家必爭,緊跟著就出單行本,薄薄一小冊,一套動輒數十集。這家租書店,新書到得很快,爸媽是老主顧,舊書看完,老闆就讓他們看新書,有時連編碼都還沒貼上。最多兩天,一定還,從不延誤,書也整潔如新,彼此建立了良好互信。歸途經過麵包店,爸爸會買個麵包給我們,一路啃回家。牽著爸媽的手,仰頭聽他們說話,風吹拂爸爸的衣衫、媽媽的垂髮,他們都很開心。在長久艱困、壓抑、從未寬裕的年月,每天晚上的散步,應該是爸媽生活中明亮、歡悅的時刻。在電視尚未普及的年代,閱讀武俠,是他們僅有的脫逸。以極少的花費,從日復一日的生活重擔下,遁逃而出,避入想像無羈的空間,雖然只有短暫時刻。
偶爾,我也會偷看放在爸媽床頭的武俠,沒頭沒尾,抓到哪本就看哪本,偷看總是有味,不知前情後事照樣看得入神。日後才知,那些作者原來就是古龍、金庸、司馬、臥龍……這是我最初的武俠啟蒙。
媽媽會從唸誦《楚辭》轉而看武俠,除了從現實中尋求另類「出口」,也許和小時候看過還珠的《蜀山》有關。但媽媽說她並沒有從頭看完,因為家中大人不讓孩子看,說看了《蜀山》就想上山,學劍求仙。身居蜀地,更不能放任小孩「學壞」,她只能從堂表兄弟那裡摸來偷看而已。爸媽在高雄看武俠的時日,那間書店並沒有《蜀山》。前幾年,有大字本印行,錯過未買,後來就買不到了,而借來的小字本,字實在太小,媽媽目力大不如前,要輕鬆閱讀已難,只能放棄。世事往往如此,也許媽媽和這部書就是無緣。
我偶然在課堂上提及此事,誰知幾個月後,有一箱書寄到學校,系裡通知我去領回,打開一看,竟然是舊版的全套《蜀山》,顯然是從舊書店蒐購而得,因為書皮上蓋有不同店名的印記。當時的心情真是又驚訝又感動,是誰這麼有心?這麼用心?如此費心?紙箱送貨單上寄件人的姓名可以辨認,知道是修過課的應屆畢業生,但每年學生這麼多,很難將姓名正確連接到個別的容顏。他應該在服兵役吧?紙單上的地址已模糊漫漶,只能認出是南部的地名,手機號碼無論如何認不清。不知如何道謝,這個名字,這份心意,我不會忘記,還有,媽媽看到書時開心的笑顏。
在看到《蜀山》之前,媽媽已經又開始看武俠,那是爸爸過世幾年之後,一個偶然。
爸爸退休後,決定搬來台北,因為和我們住在同一城市,心裡比較踏實。他和媽媽常常隨興閒遊,走遍大街小巷。現在想來,那幾年應是爸媽牽手一生中,最後的晚晴時光。當時,女兒還小,我們正為工作家庭忙得兩頭燒,完全沒有想到看來神采奕奕、興致昂然的爸爸會這麼快走掉。從查出惡疾到遽然辭世,只有短短兩個月。大家都措手不及,媽媽更頓失生活重心,什麼事都提不起精神,我們儘量陪她出遊散心,讓孫兒孫女相伴左右,我們也想念爸爸,但失去老伴的傷痛,只有媽媽自己知道。
日子靜靜流過,孩子漸漸長大,同儕友伴取代了父母,不知從哪一天開始?驀然回首,他們已不再跟前跟後。先生開始迷上電腦,自力學習、買書研讀、上網求解,真正是孜孜矻矻、夙夜匪懈,從完全無知到可以自行拆解、組裝、修理,充分發揮射手座好奇、渴求新知的特質,可能也有補償心理,為了彌補童年沒有精緻玩具的遺憾,電腦,絕不只是工具,的的確確是他的大玩具。於是,假日我們常去光華商場。對於「機盲」的人,來到這電腦迷的樂園,除了逛舊書攤外,還能做什麼?寄生於各式各樣喧囂明亮電腦主機、零件專賣店間的舊書店,安靜得毫不起眼,也很難期待傳奇、掘寶式的大發現,只是後知後覺的親身體驗:原來大眾文學的市場產量這麼大,推陳出新的速度也快得驚人,新舊雜陳的書讓坪數不大的店面擠得很難自在迴旋。就在這些捆紮成堆的舊書中,竟然發現有好多老武俠。有別於時下年輕寫手先在網路連載的新武俠,這些作者正是爸媽當年在高雄租書店借閱的名家。隨著武俠創作熱潮的消退,他們大多擱筆,有的已不在人世,當日盛極一時的出版社,也轉行、歇業,但書,幾經滄桑流轉畢竟還有留存。趕快打手機問媽媽:想不想再看武俠?有沒有空看武俠?想啊!我現在什麼時候都空。
從此,展開了「光華搜尋行動」,每次他去逛先進科技,我則翻尋塵封故紙。要找當年熟悉的名家,作品有一定水準,而且要冊數完整、有頭有尾、中間不缺,書頁雖不能如新,至少不能太髒。就這樣經年累月,一次一次,陸續買了一套又一套,直到妹妹說,家裡可以開租書店了。寄居大橋下多年的光華商場也拆了,新蓋的幾排臨時鐵皮屋,舊書店減少,老武俠更少,跟媽媽說:「怎麼辦?已經找不到好看的了。」「沒關係,我可以重看。現在好多書看過就忘了。」心裡一陣酸疼,強笑無言。博聞強記、過目不忘的媽媽,真的越來越老,她是懷抱怎樣的心情又看起武俠?忽然想起普魯斯特那段常被引述的話,也許武俠是媽媽過去歲月的保留地,是它的精粹,在摒棄之後又重新發現,會讓我們「眼淚流乾以後,又再度潸然淚下」。
【2006/08/11 聯合報】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