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澳門生存之道 當賭城,更當文化城
世界文化遺產一小時逛完
威尼斯受到全球矚目,並不是一棟、兩棟老房子被保存,而是整個城市被完整地保存下來。更重要的是,威尼斯仍然活著,人們仍然在這個老城市裡生活著。
澳門也是用這種思惟去營造「老城區」。缺乏像北京天壇、故宮等大型歷史景點的澳門,去年能成功申請世界文化遺產,除了善用中西融合的特色外,也是因為把25個古蹟景點串起來,以整個歷史城區申報。以前,像「大三巴」這些古蹟是三三兩兩地散布在各處,澳門人即使住在這些「世界遺產」旁,也以為不過是些「破爛房子」。但是經過葡萄牙統治者及特區政府有計畫地整合,這些破爛房子串成一個完整的古蹟帶,從澳門西南端的媽閣廟、一直延伸到民政總署所在的「議事亭前地」廣場、大三巴教堂。
如此一來,世界上除了澳門,很難找到第二個可以在一個小時內逛完的世界文化遺產。台北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蕭麗虹表示,澳門政府的古蹟維護觀念很先進、細緻,並不是把古蹟變成木乃伊、封鎖起來,而是採取「活化運用」的思惟,與城市規劃結合,連帶把居民的生活品質提升起來。像建於1784年的「民政總署」,是澳葡統治時期的行政中心,現在從大門進入,一邊是民眾洽公的地方,另一邊可以看到葡國修道院風格的圖書館,不但座椅裝潢有古典氣息,同時專門收藏17世紀以來的外文書籍。
古蹟生活
在百年市場裡買菜
澳門歷史城區不但塑造古蹟聚落,而且還結合居民生活、藝術表演、購物、閱讀。像澳門市中心的議事亭前地廣場,以前兩線道的馬路,人車夾雜,現在變成一個類似西門町的徒步區,人車分離。「屈臣氏」「星巴克」的賣場就在有百年歷史的建築裡;廣場內還有一棟兩層樓高、堪稱遠東最大的葡文書店。議事亭廣場前地附近的「營地市場」,也是一個已有百年歷史的傳統市場,經過改造後,裡面仍然賣現宰活魚,但卻一點也不顯髒亂。來自澳門的設計師黃永洪在台北的工作室緊臨著大安市場,同樣是傳統市場,但是衛生條件與澳門的營地市場相比,卻差了一大截。黃永洪非常欣賞像營地市場這種「人可以在古蹟裡買菜」的情景,人可以活在古蹟裡,卻又不干擾到古蹟。黃永洪表示,這種作法,讓澳門就像個剪貼簿,把現在和過去都粘在一起。
澳門旅遊局駐台代表梁吳蓓琳表示,到澳門,觀光客可以走馬看花,一個小時就逛完所有世界文化遺產,但如果行程加上吃吃小吃、看看書、逛逛街,慢慢品味,也足夠讓人在澳門停留個四、五天。
藉古捧古
荒廢老宅風光重返人間
澳門政府的用心,可以從維修盧家大屋(澳門第一代賭王盧九建於1889年)中看出。結合中葡建築風格,有中式的磚雕、灰塑、橫披、掛落、蠔殼窗;有南歐式的青花瓷、鑄鐵欄杆、葡式百葉窗及半圓彩色玻璃,這種建築風格,中國沒有、葡國沒有,是目前僅存最具澳門建築特色的古建築。
不過,從1949年大陸動亂開始,大陸難民大量湧入寄居,最多時曾住著500多人。1999年回歸後,澳門特區政府先是派人到香港,勸說盧家後代放棄老宅的所有權;接著,就是逐一與老宅中的500多位居民交涉,以補償金、換房各種方式,將他們遷離老宅。但是盧家大屋已荒廢半個多世紀,許多澳門人即使經常路過,卻不知道這座老宅的重要性。因此,當2003年3月,這座「在人群中消逝的古宅」完成初步整修後,澳門文化局立即進行一系列宣傳活動,讓這座澳門最著名的老宅「重返人間」。文化局先是利用當年3月舉辦藝術節機會,在盧家大屋演出《鄧碧雲夜訪澳門金玉堂》歷史劇。曾在澳門學戲的已故粵劇女演員鄧碧雲,在港澳的知名度相當於「台灣楊麗花」,文化局藉一個古人來介紹一座古宅,成功地達到宣傳效果。一張門票相當於新台幣420元(約100元澳門幣)的《鄧》劇,一連上演11場,70個座位,場場爆滿。
2004年開始,澳門文化局每個月又在盧家大屋辦一次中樂團演奏,並且,還不定期邀國際社團,在大屋裡舉辦德國花藝展等活動。因此,當2005年8月盧家大屋開放參觀以來,即使一週只開放兩天,參觀人數很快就超過一萬人次。
他山之石
小學生在老校舍悠遊
跟香港一樣,台灣在文物保護工作上,也比不上澳門。從1982年開始、長達24年為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所做的準備,比世界文化遺產的稱號更重要。因為透過官民的參與,強化了澳門人對澳門的認同,這或許才是澳門最大的收穫。
面海的利瑪竇小學雖然建校只有50多年,但校舍卻是1868年葡萄牙人蓋的別墅。由於是政府列管的古蹟,不能隨意整修,因此沒有雨天操場、沒有禮堂。
但是校方卻隨遇而安,把附帶壁爐的大廳,變成圖書館及親子活動場。每天,有許多家長帶孩子到學校後,順手就拿起架上的童話書,講故事給孩子聽。小學部副校長張潔玲更樂觀地表示,雖然沒有禮堂,但是老洋房採光好、挑高夠、通風、牆壁厚。更重要的孩子從小就在古蹟裡生活,自然可以培養他們保護文物的意識。在一間教室的布告欄上,還有這樣的海報,上面寫著:「澳門美麗的景色,有一座高高的大三巴。有很多古老的教堂。到處都有美麗的蓮花。有一個廣闊的黑沙灘。」
台灣大部分人的祖先400年前就到了台灣,澳門則有一半人是20年前才到澳門的「新移民」。台灣百年以上的小學比澳門多,但有多少老校舍被保留下來? 只有一個台北市內湖區大小的澳門,透過文化古蹟活出新生命,這個城市成功經驗值得台灣細細研究,努力學習。
威尼斯受到全球矚目,並不是一棟、兩棟老房子被保存,而是整個城市被完整地保存下來。更重要的是,威尼斯仍然活著,人們仍然在這個老城市裡生活著。
澳門也是用這種思惟去營造「老城區」。缺乏像北京天壇、故宮等大型歷史景點的澳門,去年能成功申請世界文化遺產,除了善用中西融合的特色外,也是因為把25個古蹟景點串起來,以整個歷史城區申報。以前,像「大三巴」這些古蹟是三三兩兩地散布在各處,澳門人即使住在這些「世界遺產」旁,也以為不過是些「破爛房子」。但是經過葡萄牙統治者及特區政府有計畫地整合,這些破爛房子串成一個完整的古蹟帶,從澳門西南端的媽閣廟、一直延伸到民政總署所在的「議事亭前地」廣場、大三巴教堂。
如此一來,世界上除了澳門,很難找到第二個可以在一個小時內逛完的世界文化遺產。台北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蕭麗虹表示,澳門政府的古蹟維護觀念很先進、細緻,並不是把古蹟變成木乃伊、封鎖起來,而是採取「活化運用」的思惟,與城市規劃結合,連帶把居民的生活品質提升起來。像建於1784年的「民政總署」,是澳葡統治時期的行政中心,現在從大門進入,一邊是民眾洽公的地方,另一邊可以看到葡國修道院風格的圖書館,不但座椅裝潢有古典氣息,同時專門收藏17世紀以來的外文書籍。
古蹟生活
在百年市場裡買菜
澳門歷史城區不但塑造古蹟聚落,而且還結合居民生活、藝術表演、購物、閱讀。像澳門市中心的議事亭前地廣場,以前兩線道的馬路,人車夾雜,現在變成一個類似西門町的徒步區,人車分離。「屈臣氏」「星巴克」的賣場就在有百年歷史的建築裡;廣場內還有一棟兩層樓高、堪稱遠東最大的葡文書店。議事亭廣場前地附近的「營地市場」,也是一個已有百年歷史的傳統市場,經過改造後,裡面仍然賣現宰活魚,但卻一點也不顯髒亂。來自澳門的設計師黃永洪在台北的工作室緊臨著大安市場,同樣是傳統市場,但是衛生條件與澳門的營地市場相比,卻差了一大截。黃永洪非常欣賞像營地市場這種「人可以在古蹟裡買菜」的情景,人可以活在古蹟裡,卻又不干擾到古蹟。黃永洪表示,這種作法,讓澳門就像個剪貼簿,把現在和過去都粘在一起。
澳門旅遊局駐台代表梁吳蓓琳表示,到澳門,觀光客可以走馬看花,一個小時就逛完所有世界文化遺產,但如果行程加上吃吃小吃、看看書、逛逛街,慢慢品味,也足夠讓人在澳門停留個四、五天。
藉古捧古
荒廢老宅風光重返人間
澳門政府的用心,可以從維修盧家大屋(澳門第一代賭王盧九建於1889年)中看出。結合中葡建築風格,有中式的磚雕、灰塑、橫披、掛落、蠔殼窗;有南歐式的青花瓷、鑄鐵欄杆、葡式百葉窗及半圓彩色玻璃,這種建築風格,中國沒有、葡國沒有,是目前僅存最具澳門建築特色的古建築。
不過,從1949年大陸動亂開始,大陸難民大量湧入寄居,最多時曾住著500多人。1999年回歸後,澳門特區政府先是派人到香港,勸說盧家後代放棄老宅的所有權;接著,就是逐一與老宅中的500多位居民交涉,以補償金、換房各種方式,將他們遷離老宅。但是盧家大屋已荒廢半個多世紀,許多澳門人即使經常路過,卻不知道這座老宅的重要性。因此,當2003年3月,這座「在人群中消逝的古宅」完成初步整修後,澳門文化局立即進行一系列宣傳活動,讓這座澳門最著名的老宅「重返人間」。文化局先是利用當年3月舉辦藝術節機會,在盧家大屋演出《鄧碧雲夜訪澳門金玉堂》歷史劇。曾在澳門學戲的已故粵劇女演員鄧碧雲,在港澳的知名度相當於「台灣楊麗花」,文化局藉一個古人來介紹一座古宅,成功地達到宣傳效果。一張門票相當於新台幣420元(約100元澳門幣)的《鄧》劇,一連上演11場,70個座位,場場爆滿。
2004年開始,澳門文化局每個月又在盧家大屋辦一次中樂團演奏,並且,還不定期邀國際社團,在大屋裡舉辦德國花藝展等活動。因此,當2005年8月盧家大屋開放參觀以來,即使一週只開放兩天,參觀人數很快就超過一萬人次。
他山之石
小學生在老校舍悠遊
跟香港一樣,台灣在文物保護工作上,也比不上澳門。從1982年開始、長達24年為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所做的準備,比世界文化遺產的稱號更重要。因為透過官民的參與,強化了澳門人對澳門的認同,這或許才是澳門最大的收穫。
面海的利瑪竇小學雖然建校只有50多年,但校舍卻是1868年葡萄牙人蓋的別墅。由於是政府列管的古蹟,不能隨意整修,因此沒有雨天操場、沒有禮堂。
但是校方卻隨遇而安,把附帶壁爐的大廳,變成圖書館及親子活動場。每天,有許多家長帶孩子到學校後,順手就拿起架上的童話書,講故事給孩子聽。小學部副校長張潔玲更樂觀地表示,雖然沒有禮堂,但是老洋房採光好、挑高夠、通風、牆壁厚。更重要的孩子從小就在古蹟裡生活,自然可以培養他們保護文物的意識。在一間教室的布告欄上,還有這樣的海報,上面寫著:「澳門美麗的景色,有一座高高的大三巴。有很多古老的教堂。到處都有美麗的蓮花。有一個廣闊的黑沙灘。」
台灣大部分人的祖先400年前就到了台灣,澳門則有一半人是20年前才到澳門的「新移民」。台灣百年以上的小學比澳門多,但有多少老校舍被保留下來? 只有一個台北市內湖區大小的澳門,透過文化古蹟活出新生命,這個城市成功經驗值得台灣細細研究,努力學習。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