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12, 2006

摘錄》杜書伍:為自己唸書

  在念書的過程,我一直希望自己以後有發展,找到好的工作。考大學時,這個念頭始終在腦海。我照著電子領域分數排名一路填下來,考上交大計算機與控制工程系,不知道這個系是什麼,很焦慮,只覺得名字好偉大。當時就思考,到底念計算機未來會有什麼工作。有了這個疑問,自己開始找答案。

  一進大學,我就想盡各種方式探聽,摸出一個大概,寒暑假儘量找關係到電腦中心實習,看人家在幹什麼。我不斷追索這個領域,也會去想學校學的跟這個領域有什麼關係?知道電腦是技術,企業的電腦化是為了管理,如果不懂管理、不懂企業運作,怎麼做電腦化?所以,除了修本科系的電腦課,自己還去修管理課程、自己買書看,看完彼得杜拉克厚厚幾本管理書。算一算,大學就讀了六、七十本課外書,心理學、管理學都有,還看了一些跟趨勢有關的書。

  就是一直想了解未來是什麼,今天才能做準備。大學四年幾乎沒有玩,可能是之前在建中玩瘋了,上了大學,發現未來還是重要。

  除了閱讀很多課外書,住校對我也有很大的衝擊,可以和各式各樣不同的家庭背景相處,知道原來這個世界有這麼多不同的想法、觀念,這是擴大視野的第一步。

  大學所學的專業知識只是浩瀚知識的滄海一粟,而且出社會十年、二十年就會過時。上大學最重要的是培養思考的習慣和學習的方法,這比學習專業知識還要重要。

  大學是跨進成年,進大學那一天你怎麼認知、得到什麼?這很重要,很多人沒有認知,結果混混混混到大四,隨波逐流,沒有主見。大學是出社會之前的先修班,必須知道,這是出社會前去學習能力而能在社會生存的地方,有了這樣的價值認知,會認為這四年很重要;會知道如何找尋未來職涯領域,並了解這個領域,學習相關知識,如此一來,學和用之間會有比較緊密的連結,學習效果也比較好。

  在大一的時候,應該積極去了解、認知,真正不喜歡就趕快轉系,或者去修輔系。有了這樣的認知,你會知道為什麼要讀書,有哪些不足,自己會去修課、去閱讀,這是為自己職涯負責的自主表現。現在很多大學生,完全跟著別人安排好的路徑,卻不知道為什麼要走。大學生不能那樣的不去想,要為自己走、為自己念書,自主而清晰的意識要先抓對。

養成深度思考的習慣

  大學時還要練習深度思考,習慣去思考任何事物,強化自己的決策判斷力。現在很多大學生缺乏深度思考、想得太短,學了很多東西,卻沒有融會貫通,腦海裝的都是一些沒有通透理解的資訊。進大學之後,對每件事情都必須像在做研究一樣,長時間思考一些事情,這會變成一種習慣,這就像呼吸和深呼吸一樣,呼吸吸進來的氣很淺,深呼吸就不一樣。資訊再多,都要養成深度思考的習慣。

  另一方面,大學應當從科系或學院角度告訴大學生,在他這個領域,未來到社會是做什麼、可做什麼,甚至要收集資料,讓他們了解哪類公司或哪個公司是在這個領域。讓大學生開始了解,將來在社會是什麼樣的工作、什麼樣的公司、性質是什麼,他們自然會產生興趣。

  大學生對於資訊,必須有所選擇,要去先摸索、設定未來要走的方向,有了大方向,第一優先接收這個類別的訊息,然後好好、慢慢的思考透徹,不要什麼東西都要。

  我出社會三十年,很想跟年輕人說,不要急著玩,慢慢玩,玩光了,你的人生就沒什麼趣味了。我世界很多地方都走過,常常不知道要去哪裡,得到想要的東西之後,就不稀罕了。留一點給未來玩,大學是非常關鍵的時期,不把思考的習慣培養好,會影響你一輩子。當你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碰到什麼不懂,自然而然會去學習。要學的東西很多,但是核心的學習能力有了,自然觸類旁通。

  喜歡動腦比學歷重要

  我的公司找人才,並不考量學歷。在面試時,我們會注重他成長的境遇,他跌倒過嗎?那時他怎麼想?我們會去偵測他思考的習慣,喜歡動腦筋的習慣,是在哪個年齡層養成的?時間愈久,這個習慣愈牢靠。我還會看他的思考品質好不好,看他跌跤時想什麼?看他贏的時候在想什麼?這些都會影響他的人格特質。我還會看他的成熟度,喜歡動腦、遇到東西有鑽研的習性,具備這種特質,我就知道他很容易教,學習沒問題。喜歡動腦,懂得體悟真正的內涵,這跟學歷沒關係。學歷好,有時只是死讀書,是相當相當narrow(狹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