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29, 2006

摘錄》讀者是我的獎

賴明珠  (20061229)


村上作品擁有貫通東西方文化直搗人心的地方,既寬廣又深入。豐富的想像力、異想天開的幽默感和謎樣的故事在在吸引讀者。書中難以用道理和邏輯解釋的地方,讓讀者讀後還留下餘韻和不斷在心中繼續思索。勾引起屬於自己的新感覺。也因此引起讀者想要創作的強烈衝動。

無論在台灣、香港、大陸,都可以看到許多創作者的作品,所帶出的孤寂感和某些創作符號,例如幾米的圖文集,王家衛的電影,都難免令人聯想到村上春樹作品的某些意象。


德國譯者威.K.荷曼說「村上春樹好像邀請你說進來呀!然後,卻不讓你出去。」可見他的作品讀了真的會上癮。無論對東方或西方讀者,都同樣深具魅力。
如果要追究村上春樹作品的魅力來源。可以從他生長的故鄉,和他走過的國家循線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村上出生於文化古都京都,但隨即搬到神戶郊區,少年時期成長在神戶。父母親是國文老師。因此在小學以前可以說已經打下日文基礎。神戶是個向世界開放的大港,可以接觸到許多世界各國的東西。

中學時代家裡給他訂了「世界史」、「世界文學全集」,每個月到書店取書。他反覆閱讀無數次,可以說對世界歷史和文學瞭若指掌。奠定下他深厚的人文素養。

在他的隨筆「邊境.近境」中,他對自己的故鄉這樣描寫。

「我戶籍上雖然是京都生的,不過出生後很快就搬家到兵庫縣西宮市的夙川這地方,不久後又搬到蘆屋市去,十幾歲時大半在這裡度過。高中因為在神戶的郊區,因此去玩的當然是神戶的街上,或三宮一帶。就這樣形成一個典型的『阪神間少年』。當時的阪神間──當然或許現在還是這樣──是從少年期到青年期過起來相當舒服的地方。安靜又悠閒,有一點自由的氣氛,也受到山、海等大自然的恩惠,鄰近就有大都會。可以去聽音樂會、可以到舊書店去找便宜的平裝書、可以去泡爵士喫茶店、也可以到藝術電影院去看新潮電影。……」

因為這樣的成長背景,使他對外國始終充滿憧憬,特別喜愛西洋音樂、西洋文物。從高中就閱讀大量英語小說。並且對學習外國語超乎尋常的熱心。

從「終於悲哀的外國語」中,可以看出他學過的外國語有英語、德語、法語、希臘語、土耳其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總共達七種外國語。這不但是其他日本作家所少見的,也是其他亞洲作家所不及的。學習的動機,部分因為想到這些國家旅行或長住,部分因為在翻譯英語作品時,經常會遇到有必要了解其他語言的時候。

村上春樹除了自己創作小說之外,也翻譯美國作家的小說。

1984年夏天,他第一次造訪美國時,就到普林斯頓去,因為普林斯頓大學是他最喜愛的作家史考特.費滋傑羅的母校,他很想去看看。因此特地選了經過那裡的火車。先在校園逛逛,再到圖書館的展覽室請管理員讓他看看費滋傑羅的親筆原稿。

在那七年後,村上再度造訪普林斯頓,在這裡他住下來,寫了他最精心、最長的小說──「發條鳥年代記」。

那是1990年秋天,在他住過歐洲三年多,寫出「挪威的森林」之後,由於書意外的暢銷,紛紛擾擾,使他再度想逃離日本,希望能到像普林斯頓那樣安靜的地方不受打攪地悠閒寫小說。

「終於悲哀的外國語」寫的就是他到普林斯頓大學任駐校作家期間,生活中的種種感觸。普林斯頓是一個和平而遺世獨立的美好郊外城鎮。在這裡他對各種事情做了一些思考。包括美國與日本,東方與西方。

他年輕時候,剛開始寫小說的時候,還想盡量逃離日本,也就是盡量遠離日語式的束縛,認為那樣才能寫出比較接近自己的東西。然而到了美國之後,才開始認真地,正面去思考日本這個國家,和日語這種語言。漸漸發現日語對自己的意義,並開始喜歡用日語寫小說這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