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服
李明璁 (20070630)
整理去夏在東京的照片,發現有個場景讓我一連拍了十幾張──其實不過就是行人三兩成群走過一排明亮櫥窗的畫面罷了。之所以讓我如此凝視,或許是因為櫥窗裡排站著身穿和服的男女人偶,既傳統典雅卻又時尚瀟灑;同時也更因為,這個場景的所在地,竟是全日本各類前衛風潮的發散中心:涉谷街頭。
可曾仔細端詳一件剪裁單純卻內蘊豐富的和服?我總覺得,和服不只為了遮蔽或彰顯身體,更是連結個人與自然的介面-它是身體的向外延伸,也是自然的融入人體。當女性穿著和服緩步行走,其上的花鳥圖繪便隨之搖曳生姿。脫下攤掛架上,則仿若一片有風景的「襖」(室內隔扇)。由此,和服經常象徵又同時再現著,關於季節流變或情色遐想。
其實,和服不過就是「一塊布」。俐落的矩形,宣示著原來極簡主義的服裝概念,早就在古代日本實踐。和服的線條全為直線,並無玲瓏有緻的曲折。如此剪裁,註定了它的沈穩。至於包裹在內、浮動的女體起伏,則藉由微調繫於腰部的寬大衣帶得以呈顯、或者修飾。也因此,就機能而言,即便是同樣大小的和服,實際上卻能適應胖瘦不一的人。
據此「彈性」,和服成了跨世代女性之間的特殊禮物(和一般以父系為軸線的「傳家寶」不同)。在小津安二郎的電影「東京物語」中,長女於喪禮結束後,捧視著母親所遺留和服的長鏡頭令人難忘。畢竟,那將不只是一件僅供紀念的前人遺物,更是不經修改即可穿著上身的傳承象徵。
和服雖名之為「和」,但卻不純然日本。其基本樣式來自中國唐朝;而腰帶的華麗化,則溯及十六世紀北九州技師模仿西方教士,在寬幅腰帶上工筆彩繪。如同其他領域,日本「吸取他人文化進而鎔鑄己身文化」的功力向來高超;腰帶設計雖師法外人,但繫法卻能自創兩百七十八種,且建立了一套「繫帶即繫心」的美學論述。
如今,和服的影響力不但沒有消失,還透過像三宅一生這樣的時尚巨匠,飄洋過海、經由巴黎而轉進世界舞台。無論是「一塊布哲學」,或者對「身體/衣著/自然三位一體」的強調,三宅一生的服飾裡經常映著和服之影。而日式庭園中的石頭、青竹、細砂,乃至空中飄的風與雲,則持續供給設計師無窮靈感。
從十九世紀中葉的藝文圈到二十世紀後期的時尚圈,巴黎毫無疑問一直是「跨文化的和服系譜」得以發揚之重要據點。一百多年前,不僅莫內曾讓自己太太穿上和服、手執摺扇入畫(見於一八七五年的名作「艾利奧夫人」),就連拿破崙三世之妻歐仁妮皇后,都成為愛穿和服的元組級哈日粉絲。
我曾在某次國際學人派對中,見過一對相當用心打扮的日本留學生:女的著粉綠色「西陣織」和服,男的穿三宅一生墨綠色上衣。他們的自信穿著,體現了一種古典與現代巧妙對位的美學,令我至今難忘。巧的是去夏在涉谷街頭拍下的那幾張照片,展示著和服的櫥窗交融於時髦的人潮,遂成了這段記憶延伸的影像註腳。
整理去夏在東京的照片,發現有個場景讓我一連拍了十幾張──其實不過就是行人三兩成群走過一排明亮櫥窗的畫面罷了。之所以讓我如此凝視,或許是因為櫥窗裡排站著身穿和服的男女人偶,既傳統典雅卻又時尚瀟灑;同時也更因為,這個場景的所在地,竟是全日本各類前衛風潮的發散中心:涉谷街頭。
可曾仔細端詳一件剪裁單純卻內蘊豐富的和服?我總覺得,和服不只為了遮蔽或彰顯身體,更是連結個人與自然的介面-它是身體的向外延伸,也是自然的融入人體。當女性穿著和服緩步行走,其上的花鳥圖繪便隨之搖曳生姿。脫下攤掛架上,則仿若一片有風景的「襖」(室內隔扇)。由此,和服經常象徵又同時再現著,關於季節流變或情色遐想。
其實,和服不過就是「一塊布」。俐落的矩形,宣示著原來極簡主義的服裝概念,早就在古代日本實踐。和服的線條全為直線,並無玲瓏有緻的曲折。如此剪裁,註定了它的沈穩。至於包裹在內、浮動的女體起伏,則藉由微調繫於腰部的寬大衣帶得以呈顯、或者修飾。也因此,就機能而言,即便是同樣大小的和服,實際上卻能適應胖瘦不一的人。
據此「彈性」,和服成了跨世代女性之間的特殊禮物(和一般以父系為軸線的「傳家寶」不同)。在小津安二郎的電影「東京物語」中,長女於喪禮結束後,捧視著母親所遺留和服的長鏡頭令人難忘。畢竟,那將不只是一件僅供紀念的前人遺物,更是不經修改即可穿著上身的傳承象徵。
和服雖名之為「和」,但卻不純然日本。其基本樣式來自中國唐朝;而腰帶的華麗化,則溯及十六世紀北九州技師模仿西方教士,在寬幅腰帶上工筆彩繪。如同其他領域,日本「吸取他人文化進而鎔鑄己身文化」的功力向來高超;腰帶設計雖師法外人,但繫法卻能自創兩百七十八種,且建立了一套「繫帶即繫心」的美學論述。
如今,和服的影響力不但沒有消失,還透過像三宅一生這樣的時尚巨匠,飄洋過海、經由巴黎而轉進世界舞台。無論是「一塊布哲學」,或者對「身體/衣著/自然三位一體」的強調,三宅一生的服飾裡經常映著和服之影。而日式庭園中的石頭、青竹、細砂,乃至空中飄的風與雲,則持續供給設計師無窮靈感。
從十九世紀中葉的藝文圈到二十世紀後期的時尚圈,巴黎毫無疑問一直是「跨文化的和服系譜」得以發揚之重要據點。一百多年前,不僅莫內曾讓自己太太穿上和服、手執摺扇入畫(見於一八七五年的名作「艾利奧夫人」),就連拿破崙三世之妻歐仁妮皇后,都成為愛穿和服的元組級哈日粉絲。
我曾在某次國際學人派對中,見過一對相當用心打扮的日本留學生:女的著粉綠色「西陣織」和服,男的穿三宅一生墨綠色上衣。他們的自信穿著,體現了一種古典與現代巧妙對位的美學,令我至今難忘。巧的是去夏在涉谷街頭拍下的那幾張照片,展示著和服的櫥窗交融於時髦的人潮,遂成了這段記憶延伸的影像註腳。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