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07, 2007

四菜一湯何難也

【聯合報╱舒國治】 2007.12.07 03:11 am


要點是客人坐下吃飯,五分鐘便可起身,而所得是又乾淨又無味精、輕輕淡淡的一頓午飯……

這一兩年,感覺每天三頓飯在外頭吃越發不容易後,非常盼想找那種只做四菜一湯的小鋪子來解決果腹之需,但是整個台灣,沒有。

所謂四菜一湯,四菜呢,或許三素一葷。那一葷,可能是一尾煎魚,也可能是一鍋紅燒肉,而這帶皮帶肥的紅燒肉或還與蘿蔔同燉,甚至旁邊還擱了滷蛋、豆腐乾;故而客人點一小碟,大約紅燒肉三塊,蘿蔔五塊,豆乾一片(滷得胖鼓鼓且帶氣孔),滷蛋半個。至若那三素,或許一款白菜,但未必與開陽同炒,也可能與少許毛豆同燒(毛豆先入油炒,再擱白菜),也許與黃豆芽同燒,又也許與豆腐皮同燒。再就是一款燒絲瓜,若是台式,常製成一缽湯兮兮的絲瓜滷,最得我心。再一款或可製成炒蛋;不論是番茄炒蛋,是蘿蔔乾炒蛋(所謂菜脯蛋),抑是香菜、青椒絲炒蛋,皆好。

如此湊成的四菜,便甚好。

一湯,最簡單的,是蘿蔔排骨湯。這樣的四菜一湯,就著一碗白飯,已是最好的家常便飯。

但何處覓這樣的小館?沒有。倘有,不是備有二、三十道菜的自助餐店,便是早把飯菜打好的教人提不起勁的便當。恰恰沒有這樣因簡單而可能製作得較為精美的小菜食店。

其實何曾需要四菜?兩菜亦甚夠,甚至全部燉燒在一鍋裡,要吃時,取杓子撈出白燒的五花肉、胡蘿蔔、馬鈴薯,燒得不甚爛的長段蒜苗與不甚爛的長段青蔥,與燒得較軟的芥菜梗子、大片的白菜、切成不太短的玉米,然後以筷子細心的將各菜分裝在小碟中,吃時,挾取何菜皆能分明,甚至有自家曬釀的豆醬可供塗沾,便更美也。

當消費者愈想吃得簡單真實,而販賣者愈一心想弄得花樣複雜,這社會便產生了鴻溝。解決之法無他,便是令消費者自己主動提出他所要之物。

故前數日我與朋友在談,何妨在永康街的小巷裡找一間三坪大的房子,租下來,再請一位稍會燒菜的媽媽,每日寫好最簡單的四菜一湯的菜單交付她早上到菜場買來,中午前燒好,便在這爿三坪大的小鋪售賣,賣至下午三、四點鐘。要點是客人坐下吃飯,五分鐘便可起身,而所得是又乾淨又無味精、輕輕淡淡的一頓午飯。

這樣的小鋪子(根本只可稱「小廚房」),若它的租金與這位燒菜的媽媽之薪水,總合不超過每月六、七萬,而每日所售給三、四十批吃客若有每月五萬之譜的收入,則此事已可為矣。乃所不足的一兩萬元「虧損」,我們幾個合夥朋友,完全樂意承擔,主要這正是我們中午的飯費。

我們是這麼聊著,聊它已很快樂。看來亦未必不能實行,雖然這個媽媽是此事之最大成敗關鍵,她會不會愈做愈懶?不每日買菜而是在冰箱放三天的菜?會不會愈做愈像是出產行貨?或甚至太受好評乾脆考慮自己到外頭開館子……

這類事情極可能發生,如今許多的坊間餐館會變得那麼不堪,當年原本也是想要做成是自己家飯桌上的那麼簡單好吃的四菜一湯,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