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31, 2008

誰是蘋果未來接班人?工業設計教父呼聲高

‧商業周刊 2008/07/28
誰的作品能讓英國女王埋單?誰的名氣能比下貝克漢?他,是iPod的造物者,也是美國最具影響的英國人。


【文/尹鳴】

誰是強納森.義夫(Jonathan Ive)?陌生的名字,設計界的教父,iPod的造物者,蘋果(Apple)的工業設計資深副總裁。


沒有錯,因為他,iPod才得以成為人類科技史上最暢銷的電子產品,而不是史提夫.賈伯斯(Steve Jobs)。沒有他,賈伯斯理想中能夠蠱惑人心的產品,將永遠只是空談;「真正賦予iPod生命,讓iPod變成真實的人,是義夫。」英國《電訊報》(Telegraph)如是說。


義夫的作品,被公認為全世界最棒的工業設計之一;他獲獎無數,包括美國工業設計協會(Industrial Designers Society of America)傑出工業設計獎二○○二及二○○三年設計博物館(Design Museum)年度設計師大獎、二○○七年以iPhone獲得美國國家設計獎;二○○六年獲英國女王授予最高級司令爵士勳章(CBE),伊莉莎白二世告訴他,連她,都買了一台iPod。


英國《電訊報》今年元月將他評選為美國最具影響力的英國人,貝克漢排在他後面;《麥金塔世界》(Macworld)雜誌最近一次的民調中,將義夫在一九九二年加入蘋果,列為蘋果電腦史上第六重要的事件。


老派、低調又儉樸 一心一意追求完美


聲譽如此卓著,義夫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翻開義夫的檔案,他出道以來,專訪到他的媒體,只有《GQ》雜誌和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


他正統,畢業於倫敦紐卡斯爾藝術學校(Newcastle Polytechnic)設計系,除了設計,他沒做過別的工作;他老派,太太是青梅竹馬的歷史學家,交往三十年,育有一對雙胞胎;閒暇時,他編電子音樂、陪老婆種菜;他低調,儘管擁有盛名和鉅額財富,身上穿的永遠是T恤、牛仔褲;據他在英國工作時的雇主格林爾說,他住在「沒有一絲炫耀與浮誇」的房子裡,他沒有度假別墅,不出席矽谷的社交場合,也很少參加業內盛事或頒獎典禮。


現年四十一歲的義夫,出生於倫敦的一個中產家庭,從小就耽溺於造物的神秘。「小時候,任何東西到了我手裡,都會被我拆解,後來演變成對這些東西是用什麼方式、什麼材料做出來的而感興趣。」一九八五年,義夫被紐卡斯爾藝術學校設計系錄取,他的天賦很快就顯現出來。


在設計顧問公司Roberts Weaver 實習期間,他設計了一支在筆頂端有圓球和夾子的筆,那圓球和夾子除了消遣別無他用。但「這種筆立刻成為很多人的最愛,因為你會一直想玩它」。


當時是Roberts Weaver的員工格林爾回憶:「我們稱之為強尼式玩意兒,非生活所必需,卻能讓人釋放潛在情感的東西。」格林爾造訪過義夫的家,驚訝的發現,屋子裡掛滿了他設計的模型,其中,包括一個非常漂亮的助聽器,「果不出所料,他用的是白色塑膠。」格林爾說:「這傢伙,一心一意追求完美。」格林爾後來自立門戶,成了義夫的雇主。


從麥金塔第一次接觸 注定和蘋果一生一世關係


畢業時,義夫已經是英國設計圈的傳奇,他獲得皇家藝術學會(Royal Society of Arts)的學生設計大獎,不是一次,而是兩次。第一次的獲獎作品是一台自動提款機,這次獲獎,使他贏得飛往美國實習的機票。


義夫決定到設計公司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的矽谷。到了他實習的Lunar設計公司,這年輕小夥子讓人大吃一驚;「我嚇呆了,不是保麗龍模型,而是擁有獨立、完整內部元件的真正模型。」看到義夫拿出自己設計的優美問號形狀電話機,他的主管布朗納回憶當時的感覺:「那不僅是設計上富有感情的產品,而且是量產的工程設計、生產材質、生產流程,都已經考慮完備的產品。」


畢業後在英國工作,義夫卻抑鬱不得志,他只想專注於設計本身,對於必須把大部分時間用於向業主推銷而感到很痛苦。一九九二年,他決定到美國發展。


那時布朗納已經是蘋果設計團隊的主管,他邀請義夫到蘋果。當時的蘋果風雨飄搖,華爾街一片看衰之聲,但「出於一種(對布朗納)不計後果的信任,」義夫說,他決定加入蘋果。


他和蘋果的關係,卻非此時才開始。在英國念設計時,「我的素描爛透了,老是無法透過畫筆表達我的概念,」直到設計者的利器——蘋果的麥金塔(Mac)出現。


「讓我從認為自己很爛,到變成別人認為我很棒。」他當時還不知道,他和蘋果電腦的關係,注定一生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