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14, 2008

搞怪玩地球 旅遊書作家的另類奇想

【聯合報╱李維國/報導】
2008.07.13 02:10 am

知名旅遊景點看膩了,旅遊書作家紛紛前進蠻荒之地博讀者青睞。圖為美國加州死亡谷。美聯社資料照片
炎炎熱夏,熾陽酷曬像是要把人融化,偏偏卻是旅遊旺季。人人從現實生活出走,在旅途中活過另一種人生。或是供身體力行的背包客找靈感,或是讓油價瘋漲時代省荷包的宅男紙上臥遊過乾癮,書市一到暑假前,不免湧出各形各色旅遊書,滿足消費需求。
旅遊書作者背景千奇百怪,年輕浪子和中年危機熟男各自帶隊,出發理由無奇不有:圓人生大夢、追尋真我、放逐找刺激、到蠻荒探險獵奇。書山書海中,想要脫穎而出博得青睞,傳統的「旅遊日誌」滿足不了重口味的讀者,這些四海闖蕩的旅遊作家自然得使出渾身解數,標新立異,大玩另類花招,越搞怪越有看頭。
二十八歲的布萊斯‧柯貝特(Bryce Corbett)和女友分手後,辭掉倫敦的工作到巴黎開闢新生活。新工作他「既不上手也沒興趣」,公寓很破,沒事和一幫愛開趴的老外混。這些交織成《我和巴黎墜入情網》(A Town Like Paris: Falling in Love in the City of Light)的主題,讀來可能眼熟:說英語在法國處處碰壁、高不可攀的法國美女和糟透了的公寓水管,所幸柯貝特敏銳的觀察力替老調增添新活力,像他感嘆著名的莎士比亞書店淪為海削觀光客的景點,「文學氛圍早被鮮明的美國中產氣味取代,只見Snapple冰茶、汗濕的Teva運動涼鞋和Tommy Hilfiger古龍水。」
和脫衣舞孃熱戀,拎大包小包橫越黑暗大陸
當膩了高薪白領,湯瑪士‧孔思坦(Thomas Kohnstamm)從華爾街出走,跑去替全球最大旅遊出版社Lonely Planet寫巴西旅遊指南。他在黑色幽默的《旅遊作家該下地獄嗎?》(Do Travel Writers Go To Hell?)書中,鉅細靡遺招認他寫指南時不負責任的胡搞瞎混:到巴西兩個月,孔思坦窩在儼然賊窟的廉價旅社,靠一夜情打發無聊。交稿期限到,口袋空空的孔思坦只好流連餐館外讀菜單,順手記下食客的餐點;和巴西美女的熱戀下場是跌進脫衣舞孃俱樂部,發現枕邊人真面目:「從沒人告訴我她是妓女。」
逃避婚姻破裂創傷,英國記者理察‧葛蘭特(Richard Grant)大膽闖入墨西哥山間惡名昭彰的三不管地帶,《上帝的中指》(God's Middle Finger)細膩描繪當地種大麻的農戶和惡鬥的毒梟,輪番演出的染血販毒史。法蘭‧山德翰(Fran Sandham)的《橫越黑暗大陸》(Traversa: A Solo Walk Across Africa From the Skeleton Coast to the Indian Ocean)實錄他橫越非洲一路吃盡苦頭。效法十九世紀傳教士李文斯敦深入非洲宣教壯舉,山德翰把倫敦的家和書店工作放兩旁,徒步由納米比亞走到坦尚尼亞,熱衰竭頻頻昏倒,擦水泡的藥膏用到光,還有揮之不去的采采蠅纏身。他從非洲人的眼光看自己:「一個白人帶著大包小包踽踽獨行,登山杖看來像在路上滑雪,頭巾讓我變成海盜。」
騎單車巡遊六大洲,重訪古希臘英雄腳步
探險家吉姆‧馬魯薩(Jim Malusa) 的《人往低處走》(Into Thick Air: Biking to the Bellybutton of Six Continents)源自他的奇想:替Discovery頻道的紀錄片騎單車巡遊六大洲的最低點,由南美高原、澳洲沙漠、死海盆地、裡海沿岸、北美死亡谷到東非吉布地共和國的阿沙爾湖(Lac Assal)。馬魯薩寫景特高明:阿沙爾湖「極藍的中心鑲著純白,沉陷於火山的黑色熔岩」;騎向澳洲艾耳湖(Lake Eyre)路上的石子「如亮銅閃閃放光」。
史考特‧胡勒(Scott Huler)則受荷馬史詩《奧德賽》啟發,留下懷孕的妻子重訪古希臘英雄的腳步,寫下《無人之境》(No-Man's Lands: One Man's Odyssey Through The Odyssey)。胡勒自認尋獲了荷馬史詩中的奇石和巨漩,還有異想天開的妙喻:他將《奧德賽》的希臘水手比做《星艦奇航》(Star Trek)中跑龍套的船員,「想找尋新星球,卻一命嗚呼,讓寇克船長成為打敗壞蛋的英雄,還經常吻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