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09, 2008

全球上萬種口味都掌握在它手裡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1076 期作者:黃宥寧



20坪的研發室,就是市面上逾5成茶飲品的發源地。攝影●張家毓
桔揚,這間公司雖然名字陌生,做的事卻一點都不冷門。它不僅無中生有,創造低價茶飲料商機,更一年供應近八千噸茶葉,躍居全球最大茉莉花茶製造商。
台灣茶葉王國美名,如今安在?誰能逃出茶業日漸沒落的宿命? 歷史的現場,是環視皆山的三峽,它曾是北部最重要的產茶區,龍井、香片揚名國際。林立的山頭,不是蓊鬱的蒼木,而是約莫六十公分高的茶樹,這裡曾是台灣最大的茶菁產地,是奠定台灣茶葉王國的重要基礎。 群山間的交通要道——橫溪,雖是方圓不到六平方公里的小村落,民國六○年代以前卻是銷茶重鎮。「走在街上,三、五步就有一間茶莊,」三峽鎮溪東里里長劉錦煌說道。 然而隨著工資上漲、外銷市場退燒,如今只剩樓房的斑白牆面還在憑弔當年的輝煌。在橫溪地區穿梭,只見四、五家小茶莊慘澹經營,「以前不管站在什麼地方,看到的都是茶,山都光光的,現在又變成森林了,」三峽老茶農、現任竹崙里里長方進陸回憶。 不過,在小村落中有一家小茶莊,在茶業由盛轉衰之際,由么子繼承下傳承五代的茶莊,卻沒有順著沒落的歷史洪流浮沉。二十多年後,前身為利昌茶行的桔揚公司站上國際,一年掌握近八千噸茶葉,成為兩岸最大茶原料供應商、世界最大的茉莉花茶製造商,全球超過一成的茉莉花茶原料都由桔揚供應。 桔揚所有相關企業,去年年營收超過三十億元,在台灣茶商中,規模僅次於天仁集團。但在二十二年前桔揚董事長周文裕接手家業時,其營收規模還不到天仁集團當年的一%。 沒有雄厚資本,復興工專冷凍工程科肄業、沒上過一天商學課的周文裕,卻開闢一條前人未走過的路。他成為最早的低價茶原料供應商,二十多年來穩坐全台第一,如今市占率仍逾五成,早餐店如美而美、罐裝茶如悅氏、飲料店如85度C等業者的茶原料,全出自桔揚。 現年四十四歲的周文裕,接手家業時是二十歲出頭的小夥子,混在叔伯長輩群中做生意,覺得自己「被限在一個框框內」。茶莊裡一斤要價上千元的高山茶,是周文裕口中的「老人茶」。泡一壺老人茶,有著如老太太裹腳布般的傳統規定和約束,「那麼麻煩,還會有人愛喝嗎?」邊做生意、他的心中不斷質疑。 他不甩傳統,堅持走自己的路:「我為什麼要賣老人茶,我要賣『年輕人茶』!」 怪點子,養出龐大商機。 茶為何不能像酒?開始加糖、變口味 什麼是年輕人茶?周文裕看到菜市場賣紅茶冰的攤販,思索著:「為何我們的茶(烏龍茶、綠茶等茶種)不能做冰的?」「為何茶水不能加糖?」他在Pub看到各式調酒口味,也聯想:「酒能有這麼多口味,茶為何不行?」 但是,同業的長輩們卻認為周文裕「搞怪」。在茶商中找不到共鳴,周文裕因此靠向非茶莊出身、但有意進入茶領域的人,例如原本是公務員的春水堂創辦人劉漢介,共同開發屬於年輕人的茶:把茶做成冰的、有口味變化的、價格更低的……。 雖是新市場,周文裕生意算盤打得很清楚。扳著手指計算,他解釋:「這怎麼會是小市場,這個市場才大!台灣一年八個月是夏天,冬天才四個月,我當然賣冰的比較好賺。」「國際上誰喝老人茶?老人茶才是小市場。」 果然,新式的泡沫紅茶、珍珠奶茶等「冰茶」一炮而紅,從台中延燒至全台,周文裕是幕後的藏鏡人,為這些茶飲店供應原料。 闢通路,全台走透透。除了跑遍食材行,連賣米的店也請託輔導新興的茶藝店、泡沫紅茶店還不夠,「年輕人茶」的價格低,必須透過增量維持利潤,所以他再把自己定位成「傳教士」,瞄準沒有賣過茶、甚至沒有喝茶習慣的潛在顧客,開發出茶葉的新通路。 台灣區製茶公會顧問黃正敏表示:「他年輕、有衝勁,是經營現代式的食品廠,不是茶莊了。」在台灣,他是第一個把茶葉當大宗食品原料來賣的人。 他走進賣糖漿、奶精的食品材料行,告訴他們什麼叫「冰茶」,利潤如何、做法如何,讓食材行成為種籽部隊,把產品介紹給小攤販、餐廳,開拓出更多新通路。「我還去找賣米的,問他要不要賣茶米(台語:茶葉)。」 不過,要怎麼讓不懂茶的人迅速上手?「我對數字比較有概念,」周文裕發展出一套極為簡易的定量式說明,「半公斤水,九十公克茶,滾水把它倒落去(倒下去),七分鐘到了,過濾起來,安捏(這樣)就好了。」捨棄茶道中的專業用語,甚至不必辨別茶葉、茶種和煮法,周文裕直接幫食材行把口味都調配好,只講簡單、迅速,不講究細緻口感,「沒人喝過這種冰茶,我說好喝就是好喝了。」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周文裕只有過年十天回家,全年在各縣市推廣泡沫紅茶。全省一千多家食材行和連鎖茶飲店,都是周文裕親自教出來的,越多人會泡簡易式冰茶,桔揚營收就越漂亮。 「他是我們茶界裡面最有國際觀、最有創意的,」和周文裕的父親往來生意、認識周文裕超過二十年的中華茶藝聯合促進會理事長吳冠巍說。「年輕人茶」的生意,不是讓一公斤上千元的茶葉生意變成上萬元,反而自砍百倍單價,改做一公斤幾十元的生意,讓同業都傻眼,起初沒有人跟進,周文裕因此一人橫掃市場。
周文裕回憶,當時還是股市上萬點的時候,許多同業乘勢放下茶葉這個夕陽產業,轉而投資股市,甚至勸他:「賣那個錢還要幹嘛,炒股票一天就賺七%了。」但他堅持落實自己的創意「我喔,就是把眼睛蒙起來慢慢做,不要看太多世俗。」直到現在,他都沒開證券投資帳戶,一心一意做專業。 等同業驚覺茶原料市場的廣闊,周文裕已經「巡迴」全台的食品材料行好幾次,建立穩定的往來關係,穩站先行者的優勢。 蒐茶葉,再跑遍全球。 找出成本低、口味好、品質穩定貨源
台灣自產的茶,因冷飲茶需求大增,不敷周文裕使用。為了穩定貨源,周文裕在民國七○年代就踏出國門找茶。 「材料也是個門檻,」周文裕握著拳頭說,「傳統茶莊只知道台灣各山頭的茶區口味,但我知道全世界各個茶區的口味,」從茶業跨足食品製造業,講究的不是茶葉的單純口感,而是找到成本低、口味好而且品質穩定的組合。 周文裕拿出在全台跑透透的傳教士精神,跑遍全球茶區,記錄各茶園的口味、產量、價位變動等資訊。除了找茶,他也四處尋找種茶、開工廠的地點,從生產源頭就開始掌控品質。「二十四歲,我就搬到越南住。農業就是要徹底本土化,才能掌握到最好、最穩的品質。」 85度C董事長吳政學從成立休閒小站時就和周文裕合作,他觀察:「他們這種行業就像製造業。單價不能太高,為了公司擴大,他總是想得比較遠。」吳政學曾跟周文裕到越南看茶,憶起當年經驗,他說:「叫我像他一個人去越南那樣,真的沒辦法,我沒那麼勇敢。」 八十一年後,周文裕首先在越南設廠,從不會一句越南話開始,在茶園中奔走,鼓勵當地農民種茶、種茉莉花,建立起如今年產量三千噸茶葉的越南廠,越南話也相當「輪轉」。 他的收茶領域則擴及越南、中國、印度、斯里蘭卡、非洲等地,經營食品原料的三大關鍵:價格低廉、品質穩定、供貨穩定,其他茶商做不到,周文裕都做到了。立門檻,拿出茶人專業。 品質研發室 為客戶調配出最佳組合
不過,光是保證原料還不夠,要墊高競爭門檻,周文裕在食品製造領域中,又緊抓回他身為茶人的專業。 雖然是賣茶原料,但周文裕不只是把茶葉送到客戶手上。「這是在服務(上勝出),我們不可能那麼深入去了解茶的專業,但是他(周文裕)可以從栽種、烘焙開始,協助我們做研發,」吳政學指出。 買茶的客戶不懂茶,懂茶的茶商不會為客戶配原料,周文裕在兩者之間,找到一片藍海。他先提供樣品,讓客戶以此調整甜度、香味、色澤等,當客戶指定口味後,研發成員會從上萬種材料中,調配、定味,發展出上萬種口味供客戶選擇。「每種原料的味道都在我腦中,」周文裕自信的說。桔揚桃園大溪廠二十坪大的「品質研發室」,就是他的研發秘密基地。 「先把主要口感找出來,判斷是哪個茶區、哪個等級的茶,」周文裕解釋,接著還要判斷殺青、烘焙等製程,每個細節都會影響茶的味道,「因為我投入工廠才能這麼了解製程,這是我的優勢,台灣除了天仁,還有誰有廠?」 從產地、生產過程,甚至到添加物何時加、加多少,以及殺菌條件,都由這個實驗室找出最適配方,一次幫客戶調配好,「要有多細節就有多細節,可以幫整個食品廠line-in(整廠輸出)。」周文裕解釋。 而桔揚的研發人員,觸角甚至擴及飲料廠的生產機台,連客戶的工廠都研究,「機器的效率會影響茶的氧化程度,」周文裕甚至因此先送一百公斤茶葉到工廠「試車」,回來才配出最適合該工廠生產的茶原料配方。「農業跨到食品的障礙,就從這裡開始,」周文裕自豪的說。 做生意,走向系統管理。 產地、配方編號,業務不懂茶也能交易 不過,出了品質研發室,桔揚和客戶的溝通又很「平易近人」,「我們交易沒有在講茶的,」業務員甚至不懂茶,因為周文裕把上萬種茶原料編號,從產地開始到組合成各種比例的配方,都有一組代表號碼,簡化交易。 不過,茶原料市場面對後進者的殺價威脅,毛利從二十年前的五成降至如今的一成,他必須再次墊高桔揚的價值,「人家不要命,我還要命(指殺價競爭)。」五年前,周文裕跨足茶食品包裝技術:「他(指競爭者)服務還不行(的時候),我(就)在包裝上也做(出技術門檻),他做不到,才是穩。」 他的眼光,放在茶商品的整個供應鏈,從原料、加工、包裝、配送,全部包辦。「除了品牌不是我們的,其他的我們都包。」「國際代工是做多少億人的生意,毛利又有五○%,只是看我有沒有能力去做。」 站在台灣的土地上,周文裕卻放眼國際大餅。就好像他表面上離開三峽沒落的茶葉小鎮,其實卻是持續專注在茶葉的領域,反而把觸角伸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