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5個熱門職缺 讓你出國工作!(上)
‧Cheers 2008/09/23
近年新加坡經濟似乎不受國際景氣衰退的影響,依然成長強勁。台灣人才有哪些優勢?哪些機會?《Cheers》雜誌特地走訪新加坡,深入特許半導體等公司,第一手採訪報導台灣人在新加坡工作的現況。
【文/吳凱琳;攝影/劉國泰】
7月中的新加坡,出乎意料之外地不若往常炎熱,不過以前總給人沉悶感覺的新加坡,今年卻異常喧鬧。
全世界最大、高42層,造價2.4億美元的摩天輪,今年4月正式對外開放,成了新加坡的新地標。濱海灣區(Marina Bay)正大興土木,20多部起重機同時作業,由美國金沙集團(Las Vegas Sands)投資36億美元興建的賭場與濱海灣綜合度假村,即將於2009年完工。今年9月28日更將舉行F1一級方程式賽車,是全球第一個夜間公路賽,耗費7,000萬美元,道路兩旁已紛紛架起夜間賽車的照明設備,正準備進行測試。
新加坡這個蕞爾小國,永遠有寫不完的驚嘆號。當別人嫌她「無聊」,她就徹底改頭換面、要讓外界重新認識她。不僅僅在硬體建設上頻頻創造奇蹟,軟體的投資更展現出絲毫不遜於大國的強烈企圖。尤其是吸引外籍人才進入新加坡工作。
根據美國《時代》雜誌(TIME)報導,自1990年代以來,外派至新加坡的外籍人才每年增加約10萬名。如今,外籍人才佔新加坡整體人口將近20%,香港則大約有8%。
2007年,新加坡經濟成長率高達7.7%,共創造了236,600個工作機會,其中有61%的工作是由外籍人士取得。整體失業率卻僅有2.1%,遠低於台灣的3.91%。
地理位置接近、同樣說華語,加上扎實的專業訓練,台灣人才擁有絕佳優勢,更是新加坡企業極力爭取的對象。
位居台灣經濟發展龍頭的科技業,最為明顯。
科技人才大搬風
新加坡負責人才招募的半官方機構「聯繫新加坡」(Contact Singapore),今年3月率領英飛凌、特許半導體(Chatered Semiconductor)等科技廠商,分別到新竹、台中、台南舉辦徵才說明會,提供150個工作機會。現場人潮爆滿,等著面試的人大排長龍。短短5個月後,8月30日,他們又再度造訪台灣大舉徵才,明顯看出是企圖將上回的「漏網之魚」,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掃進」新加坡對人才飢渴的胃納裡。
當那廂敲鑼打鼓、號召台灣人才集體出走他鄉時,這廂把台灣科技人推出去的力道也不小。
今年起正式實施員工分紅費用化後,台灣科技業過去的高配股神話正式終結是主要關鍵。「收入和投入不成比例,沒理由繼續再待下去,」幾位在特許半導體工作的台灣工程師紛紛表示。根據104人力銀行2007年進行的調查,科技業個人年薪平均縮水7%左右,半導體業上班族的荷包縮水最多,將近8.5%。
自去年開始,特許半導體便接到愈來愈多台灣工程師的履歷表,其中不乏台積電與聯電的員工。特別是中階主管,已擁有多年工作經驗,必須尋求更大的發揮舞台,累積國際經驗。就在記者來此採訪的前幾天,特許半導體才剛決定錄用一位台積電上海廠的員工。目前在特許半導體,已大約有20名台灣員工。
還有更多台灣上班族選擇台灣廠商在新加坡的分公司,適應上比較不會有太大問題。曾在台積電服務的郭睦義,跟隨前主管的腳步,轉戰至新加坡聯電,甚至在這裡結婚、買房子,「當初只是想來這裡看看,沒想到會落地生根,」郭睦義說。
分紅費用化是引發人才流動的觸媒之一,此外,許多企業基於全球布局考量,決定裁撤或整併部門,台灣員工因此沒了工作,但不少人卻因禍得福,在異地找到更大的揮灑空間。
63年次、亞東工專(現改制為亞東技術學院)畢業的蔡孟澤,原本在鴻海集團的群創光電產品設計部門工作,公司為縮短產品研發與生產部門的溝通距離,決定將設計部門移往中國。不願到中國工作的他,只得另謀出路。
要出走?或留下?蔡孟澤其實沒有太多掙扎。對設計工作者而言,在以代工為主的台灣沒有多餘空間,向外發展是必然的選擇。
雖然沒有顯赫的學歷、不曾出國留學,但過去在實務界累積的十多年工業設計實力,讓他順利進入新加坡飛利浦電子的設計部門,擔任產品設計顧問。
問起新加坡和台灣兩地工作的差異,他直說:「真輕鬆!」不同於台灣代工廠商總為了保住3%的微利,想盡辦法省成本、縮人力。反觀走自有品牌的外商企業,不僅沒有工作量過大的問題,福利待遇更是優渥,房租、醫療津貼一樣不缺,返台機票公司全額支付,同時還給假。
但仍有某些東西,物質難以彌補。公司內有一半的員工來自歐美國家,在異地工作的心情正好和蔡孟澤形成強烈對比。「看他們非常享受的樣子,有點想不通他們怎麼可以這麼快就融入當地生活,」蔡孟澤苦笑說。來到新加坡工作快2年,全家也跟著移民,但他心裡仍有隱隱約約的不安定感,「還是希望有一天可以回到台灣工作。」
【2008年9月Cheers雜誌 大將就是你】
近年新加坡經濟似乎不受國際景氣衰退的影響,依然成長強勁。台灣人才有哪些優勢?哪些機會?《Cheers》雜誌特地走訪新加坡,深入特許半導體等公司,第一手採訪報導台灣人在新加坡工作的現況。
【文/吳凱琳;攝影/劉國泰】
7月中的新加坡,出乎意料之外地不若往常炎熱,不過以前總給人沉悶感覺的新加坡,今年卻異常喧鬧。
全世界最大、高42層,造價2.4億美元的摩天輪,今年4月正式對外開放,成了新加坡的新地標。濱海灣區(Marina Bay)正大興土木,20多部起重機同時作業,由美國金沙集團(Las Vegas Sands)投資36億美元興建的賭場與濱海灣綜合度假村,即將於2009年完工。今年9月28日更將舉行F1一級方程式賽車,是全球第一個夜間公路賽,耗費7,000萬美元,道路兩旁已紛紛架起夜間賽車的照明設備,正準備進行測試。
新加坡這個蕞爾小國,永遠有寫不完的驚嘆號。當別人嫌她「無聊」,她就徹底改頭換面、要讓外界重新認識她。不僅僅在硬體建設上頻頻創造奇蹟,軟體的投資更展現出絲毫不遜於大國的強烈企圖。尤其是吸引外籍人才進入新加坡工作。
根據美國《時代》雜誌(TIME)報導,自1990年代以來,外派至新加坡的外籍人才每年增加約10萬名。如今,外籍人才佔新加坡整體人口將近20%,香港則大約有8%。
2007年,新加坡經濟成長率高達7.7%,共創造了236,600個工作機會,其中有61%的工作是由外籍人士取得。整體失業率卻僅有2.1%,遠低於台灣的3.91%。
地理位置接近、同樣說華語,加上扎實的專業訓練,台灣人才擁有絕佳優勢,更是新加坡企業極力爭取的對象。
位居台灣經濟發展龍頭的科技業,最為明顯。
科技人才大搬風
新加坡負責人才招募的半官方機構「聯繫新加坡」(Contact Singapore),今年3月率領英飛凌、特許半導體(Chatered Semiconductor)等科技廠商,分別到新竹、台中、台南舉辦徵才說明會,提供150個工作機會。現場人潮爆滿,等著面試的人大排長龍。短短5個月後,8月30日,他們又再度造訪台灣大舉徵才,明顯看出是企圖將上回的「漏網之魚」,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掃進」新加坡對人才飢渴的胃納裡。
當那廂敲鑼打鼓、號召台灣人才集體出走他鄉時,這廂把台灣科技人推出去的力道也不小。
今年起正式實施員工分紅費用化後,台灣科技業過去的高配股神話正式終結是主要關鍵。「收入和投入不成比例,沒理由繼續再待下去,」幾位在特許半導體工作的台灣工程師紛紛表示。根據104人力銀行2007年進行的調查,科技業個人年薪平均縮水7%左右,半導體業上班族的荷包縮水最多,將近8.5%。
自去年開始,特許半導體便接到愈來愈多台灣工程師的履歷表,其中不乏台積電與聯電的員工。特別是中階主管,已擁有多年工作經驗,必須尋求更大的發揮舞台,累積國際經驗。就在記者來此採訪的前幾天,特許半導體才剛決定錄用一位台積電上海廠的員工。目前在特許半導體,已大約有20名台灣員工。
還有更多台灣上班族選擇台灣廠商在新加坡的分公司,適應上比較不會有太大問題。曾在台積電服務的郭睦義,跟隨前主管的腳步,轉戰至新加坡聯電,甚至在這裡結婚、買房子,「當初只是想來這裡看看,沒想到會落地生根,」郭睦義說。
分紅費用化是引發人才流動的觸媒之一,此外,許多企業基於全球布局考量,決定裁撤或整併部門,台灣員工因此沒了工作,但不少人卻因禍得福,在異地找到更大的揮灑空間。
63年次、亞東工專(現改制為亞東技術學院)畢業的蔡孟澤,原本在鴻海集團的群創光電產品設計部門工作,公司為縮短產品研發與生產部門的溝通距離,決定將設計部門移往中國。不願到中國工作的他,只得另謀出路。
要出走?或留下?蔡孟澤其實沒有太多掙扎。對設計工作者而言,在以代工為主的台灣沒有多餘空間,向外發展是必然的選擇。
雖然沒有顯赫的學歷、不曾出國留學,但過去在實務界累積的十多年工業設計實力,讓他順利進入新加坡飛利浦電子的設計部門,擔任產品設計顧問。
問起新加坡和台灣兩地工作的差異,他直說:「真輕鬆!」不同於台灣代工廠商總為了保住3%的微利,想盡辦法省成本、縮人力。反觀走自有品牌的外商企業,不僅沒有工作量過大的問題,福利待遇更是優渥,房租、醫療津貼一樣不缺,返台機票公司全額支付,同時還給假。
但仍有某些東西,物質難以彌補。公司內有一半的員工來自歐美國家,在異地工作的心情正好和蔡孟澤形成強烈對比。「看他們非常享受的樣子,有點想不通他們怎麼可以這麼快就融入當地生活,」蔡孟澤苦笑說。來到新加坡工作快2年,全家也跟著移民,但他心裡仍有隱隱約約的不安定感,「還是希望有一天可以回到台灣工作。」
【2008年9月Cheers雜誌 大將就是你】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