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王福裕,把自己種回土裡
‧台灣光華雜誌 2009/01/23
每週三早上,「大王菜舖子」的老闆「大王」總顯得戰戰兢兢,天還沒亮就驅車趕往七星潭的定置漁場,混在鄰近居民、海產店專業搶手間,等候漁獲上岸,自「山貓」巨鏟翻轉落地的剎那,一場搶魚劇碼就要上演……
【文/陳歆怡】
王福裕擁有博士級的環境規劃專業的敏感,也還保有農家小孩對土地的赤誠。(攝影/藍春曉)
每週三早上,「大王菜舖子」的老闆「大王」總顯得戰戰兢兢,天還沒亮就驅車趕往七星潭的定置漁場,混在鄰近居民、海產店專業搶手間,等候漁獲上岸,自「山貓」巨鏟翻轉落地的剎那,一場搶魚劇碼就要上演……
自稱握住貨車駕駛盤就「感覺很基層」的王福裕,台南務農家庭出身,念到都市計劃博士,從事城鄉規劃與研究多年。3年前,因為負責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的東部永續發展計劃而移居花蓮。時常上山下海趴趴走的他,比許多在地人,更熟悉這片土地的人文與自然風貌。
一年前,他徹底告別「紙上談兵」的學術生涯,放棄了博士資格,卻仍留居花蓮,並且選擇「把自己種回去」──回到自己充滿土味的童年記憶,也回應這些年在規劃案中提出的農村發展課題──方法卻是開一間有機蔬菜的共同購買小舖。
其實,因為常在鄉間走動,王福裕早就認識許多散佈在花東縱谷的有機農場,有的成立超過20年,目的不在賺錢而在守護家人健康,有的最近才接受輔導,從重藥、重肥的慣行農法轉向無毒農耕。
一年多前,36歲的他開始下田學習、熟悉農事,並且採行棄絕藥物、甚至連生物防治也不做的高難度「自然農法」,原本打算跟女友,即後來的太太蘇莉婷兩人回歸田園,為肚子裡的寶貝預約一個跟土地連結的未來,然而,水瓶座「博愛」又「重諾」的個性,讓他每回從見習的農場離開時,必得順便幫周圍親友多帶好幾份鮮脆蔬菜回去,久而久之打下「人脈」與「口碑」的創業條件。
歡迎到「大王菜舖子」買菜、喝現打豆漿,挑選有機乾貨!(攝影/藍春曉)
2008年初,「大王菜舖子」開張,標舉「享受新鮮」、「守護自然」、「支持農夫」3大原則。為實踐理念,大王只與在地有機農場合作,「取近不取遠」;出貨日前一週公布菜單,前一天截止訂單,再用電話跟農場確認。隔天清晨,親自開冷藏車到農場挑選剛採收的菜,也免除農人預冷及運送的負擔。配送則採快遞及來店自取兩種。
10個月來,他與太太及另2名工作伙伴邊做邊學財務管理、商品企畫及流程控管,也從農民身上見識到「順應自然」的豁達精神;例如,春、夏昆蟲肆虐,菜葉有時被啃得「像個網球拍」,農民竟只是對蟲兒默念:「要啃就啃乾淨點,把其他的留給人吃唷」;即將採收的甜蜜桃在大雨過後全部落地,農民竟笑稱「果醬跟果醋要豐收了」。而為了支持農夫,「大王」會幫忙颱風天搶收;與農夫合作本土有機黃豆、紅豆的小規模契作,培育初期的良率及產量低,伙伴們還得去蕪存菁、分級包裝,用品質打動人心……
比較特別的是,因為覺得「住海邊不吃魚太可惜」,所以「大王菜舖子」也配送新鮮、價值高的海魚。王福裕以往就很享受到定置漁場等魚上岸、搶魚、回家烹煮的過程,有時候去晚了,熟識的老闆娘還會幫他留一隻「牛甘仔」或「土魠」。
3年練出來的眼明手快功夫,加上跟漁場老闆的交情,是「大王菜舖子」販魚的利基。然而,當嗜好變成商業承諾,又是另一回事。
大王解釋,漁場現撈的魚新鮮味美、價格又實惠,上岸不到15分鐘內,好的魚種就會被內行人搶光。而且,「魚不像菜園裡的菜」,漁場今天會捕到什麼魚?是多是少?完全無法預料。因此,當漁場豐收,他一趟便滿載而歸,中午過後就可以悠閒晃蕩,否則就得多跑幾處,最下策是到魚市場買魚,等於是為上門的客人「提供免費服務」。
不屈不撓、「校長兼撞鐘」的王福裕,稱這樁小生意為「微型社會企業」,他期許未來訂戶成長到240戶(目前約有200個訂戶),規模也不要再大,「如果到處都有菜舖子,台灣的有機農業就有希望了。」他很樂意跟人分享與傳授菜舖子的心得。
看著他前一天批魚、挑豆到半夜,隔天又起大早去批菜,記者忍不住問他,這樣的日子還能「慢活」嗎?
「是我悠閒的時候妳沒看到,」大王頓了一下,認真地說:「新鮮、美味是要付出代價的。」他替「慢活」下新解──「慢活」不是慢慢吃,而是願意為好吃、新鮮又健康的食材而等待,然而,「身為販子,出手要快,快是為了慢,才能創造人群的幸福。」
【本文出自《台灣光華雜誌》一月號】
每週三早上,「大王菜舖子」的老闆「大王」總顯得戰戰兢兢,天還沒亮就驅車趕往七星潭的定置漁場,混在鄰近居民、海產店專業搶手間,等候漁獲上岸,自「山貓」巨鏟翻轉落地的剎那,一場搶魚劇碼就要上演……
【文/陳歆怡】
王福裕擁有博士級的環境規劃專業的敏感,也還保有農家小孩對土地的赤誠。(攝影/藍春曉)
每週三早上,「大王菜舖子」的老闆「大王」總顯得戰戰兢兢,天還沒亮就驅車趕往七星潭的定置漁場,混在鄰近居民、海產店專業搶手間,等候漁獲上岸,自「山貓」巨鏟翻轉落地的剎那,一場搶魚劇碼就要上演……
自稱握住貨車駕駛盤就「感覺很基層」的王福裕,台南務農家庭出身,念到都市計劃博士,從事城鄉規劃與研究多年。3年前,因為負責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的東部永續發展計劃而移居花蓮。時常上山下海趴趴走的他,比許多在地人,更熟悉這片土地的人文與自然風貌。
一年前,他徹底告別「紙上談兵」的學術生涯,放棄了博士資格,卻仍留居花蓮,並且選擇「把自己種回去」──回到自己充滿土味的童年記憶,也回應這些年在規劃案中提出的農村發展課題──方法卻是開一間有機蔬菜的共同購買小舖。
其實,因為常在鄉間走動,王福裕早就認識許多散佈在花東縱谷的有機農場,有的成立超過20年,目的不在賺錢而在守護家人健康,有的最近才接受輔導,從重藥、重肥的慣行農法轉向無毒農耕。
一年多前,36歲的他開始下田學習、熟悉農事,並且採行棄絕藥物、甚至連生物防治也不做的高難度「自然農法」,原本打算跟女友,即後來的太太蘇莉婷兩人回歸田園,為肚子裡的寶貝預約一個跟土地連結的未來,然而,水瓶座「博愛」又「重諾」的個性,讓他每回從見習的農場離開時,必得順便幫周圍親友多帶好幾份鮮脆蔬菜回去,久而久之打下「人脈」與「口碑」的創業條件。
歡迎到「大王菜舖子」買菜、喝現打豆漿,挑選有機乾貨!(攝影/藍春曉)
2008年初,「大王菜舖子」開張,標舉「享受新鮮」、「守護自然」、「支持農夫」3大原則。為實踐理念,大王只與在地有機農場合作,「取近不取遠」;出貨日前一週公布菜單,前一天截止訂單,再用電話跟農場確認。隔天清晨,親自開冷藏車到農場挑選剛採收的菜,也免除農人預冷及運送的負擔。配送則採快遞及來店自取兩種。
10個月來,他與太太及另2名工作伙伴邊做邊學財務管理、商品企畫及流程控管,也從農民身上見識到「順應自然」的豁達精神;例如,春、夏昆蟲肆虐,菜葉有時被啃得「像個網球拍」,農民竟只是對蟲兒默念:「要啃就啃乾淨點,把其他的留給人吃唷」;即將採收的甜蜜桃在大雨過後全部落地,農民竟笑稱「果醬跟果醋要豐收了」。而為了支持農夫,「大王」會幫忙颱風天搶收;與農夫合作本土有機黃豆、紅豆的小規模契作,培育初期的良率及產量低,伙伴們還得去蕪存菁、分級包裝,用品質打動人心……
比較特別的是,因為覺得「住海邊不吃魚太可惜」,所以「大王菜舖子」也配送新鮮、價值高的海魚。王福裕以往就很享受到定置漁場等魚上岸、搶魚、回家烹煮的過程,有時候去晚了,熟識的老闆娘還會幫他留一隻「牛甘仔」或「土魠」。
3年練出來的眼明手快功夫,加上跟漁場老闆的交情,是「大王菜舖子」販魚的利基。然而,當嗜好變成商業承諾,又是另一回事。
大王解釋,漁場現撈的魚新鮮味美、價格又實惠,上岸不到15分鐘內,好的魚種就會被內行人搶光。而且,「魚不像菜園裡的菜」,漁場今天會捕到什麼魚?是多是少?完全無法預料。因此,當漁場豐收,他一趟便滿載而歸,中午過後就可以悠閒晃蕩,否則就得多跑幾處,最下策是到魚市場買魚,等於是為上門的客人「提供免費服務」。
不屈不撓、「校長兼撞鐘」的王福裕,稱這樁小生意為「微型社會企業」,他期許未來訂戶成長到240戶(目前約有200個訂戶),規模也不要再大,「如果到處都有菜舖子,台灣的有機農業就有希望了。」他很樂意跟人分享與傳授菜舖子的心得。
看著他前一天批魚、挑豆到半夜,隔天又起大早去批菜,記者忍不住問他,這樣的日子還能「慢活」嗎?
「是我悠閒的時候妳沒看到,」大王頓了一下,認真地說:「新鮮、美味是要付出代價的。」他替「慢活」下新解──「慢活」不是慢慢吃,而是願意為好吃、新鮮又健康的食材而等待,然而,「身為販子,出手要快,快是為了慢,才能創造人群的幸福。」
【本文出自《台灣光華雜誌》一月號】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