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30, 2009

血管攝影

肝臟的檢查:血管攝影

一般人聽到血管攝影這四個字,大都是毛骨悚然,退避三舍。然而,血管攝影究是什麼東西呢?為什麼有的肝病病人要做血管攝影呢?有沒有危險性呢?

所謂血管攝影就是將顯影劑打到你的血管(通常是動脈)內,然後照相。血管攝影可分為診斷性的血管攝影及治療性的血管攝影 (就是血管栓塞)。不管是哪一種血管攝影,其做法是,病人必須先空腹,操作時,先局部消毒,在局部麻醉後,一般是從腹股溝處,用針刺個小洞,進入股動脈。將導管經由此小洞放進股動脈,再往前推送至腹腔動脈叢或是肝動脈,然後打入顯影劑。若是做血管栓塞,則是同時將栓塞劑經由導管打入動脈內。

血管攝影通常用於懷疑有肝腫瘤的病人。診斷性的肝血管攝影其目的為:
1.判是腫瘤的數目
2.鑑別腫瘤的性質

也許有人會問,超音波與電腦斷層都已看到肝腫瘤,為什麼還要血管攝影呢?
理由如下:
一、因為有的腫瘤不容易被超音波或電腦斷層偵測到,只有在血管攝影才會出現原形。所幸這種情況並不會很多。雖然不常發生這情況, 但可能會因此而改變治療方式(譬如說,若肝細胞癌原來在左葉,只有一個,原是要手術治療,但血管攝影卻告訴我們,在肝的右葉也有一顆小腫瘤,此時醫師就會再做評估,是否依照原定計劃開刀,或者是改為血管栓塞)。

二、有時超音波與電腦斷層不易鑑別肝腫瘤是惡性肝細胞癌還是良性的肝血管瘤,但這兩種肝腫瘤在血管攝影上各有其特徵,可幫助我們做鑑別診斷。然而,以上的敘述並不是說血管攝影是最好的檢查。也有一些肝腫瘤,尤其是小型肝癌,超音波可以看得到,可是血管攝影卻看不到。所以,超音波、電腦斷層與血管攝影是相輔相成的檢查。因為超音波是最不具侵襲性,所以做為影像診斷的第一線工具。而血管攝影較具有侵襲性,所以一般是用於準備手術治療的病人,鑑別診斷有因難的病人,或做血管栓塞的病人。

血管攝影有什麼危險性呢?
診斷性的血管攝影最怕的就是對顯影劑過敏所導致的過敏性休克,所幸的是,這種機率並不大。若過敏不是那麼嚴重,可能只是會出現蕁痲疹而已。血管攝影可能也會使腎功能不全的病人,腎功能稍加惡化。此外,就是局部的副作用,比如說疼痛等。做血管攝影所需的時間,平均約須1至2小時,但會因病情不同而有所不同。做完血管攝影後,一般要平躺24小時,以避免傷口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