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劉黎兒 VS. 劉維公跨國界對談 台北 X 東京 30世代命運大不同
一位是旅居日本多年的社會觀察作家,一位是近年對台灣社會分析頗有見地的學者,跨國界的30世代觀察,激盪出精彩的對話。
從漫畫到偶像劇,從無印良品到甜甜圈,日本的時尚風潮無時無刻影響著台灣的30世代。使得跨國界的兩個30世代,有著極大的相似,卻又有著根本的不同。
旅居日本20餘年的都會作家劉黎兒,長期而深入的觀察日本社會,每每讓讀者透過她深入淺出的文字,感受到日本文化的特殊性。任教於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的劉維公,則是觀察台灣年輕世代生活消費風格的新銳。兩人將就30世代的職場、消費、感情等面向,進行一場跨國界的世代觀察對談。
職場
日本:30世代都在泡沫經濟崩潰後進入職場,女性多淪為打工族。
台灣:30世代工作壓力大,專業能力要求高,但薪水卻沒有提高。
劉黎兒:日本現在的30世代是很慘的,尤其35歲以下的年輕人都在泡沫經濟崩潰後才開始工作,想找到一份正式工作很困難,尤其大部分女性上班族都是派遣員工或打工族。
女性在工作不順利時會想結婚,男性則相反,工作順利才會有結婚念頭。問題是,日本女性都希望嫁給比自己優勢的男人,但是粥多僧少,所以不婚的現象愈來愈嚴重。至於日本男性過去不大容易被裁員,裁員的對象都是女性,但現在日本女性也開始擔任主管工作,男性工作者也要與女人競爭,這在過去的日本職場是不曾出現的現象。
雖然說,日本景氣這幾年已有復甦的現象,但產業空洞化,對於一般人的就業一點幫助也沒有,通貨緊縮的狀態,企業沒幫員工調薪,正式員工變少的結果,造成現在上班族工作量變成原來的兩、三倍,加班時數增加,30歲的男女都在加班,不婚的問題又更嚴重。
劉維公:我覺得台灣職場上的30世代與日本類似,台灣30世代現在面對的是經濟產業結構變化的第一波,一些新的制度包括勞保、知識經濟與工時等新規定都直接衝擊30世代。現在的四年級在他們30歲時,工作環境並沒有太大變動,所以現在幾乎都順理成章成為中高階主管。但現在的30世代工作環境壓力大,大學的知識已經不夠,還要抽空去進修,因為職場要求更多的專業能力,但是薪水卻沒有提高。
劉黎兒:沒錯,這種現象日本又更明顯,因為所有職位都被40、50歲的人占住了,30歲根本沒有出頭機會,長期領很低的薪水。而且日本並沒有引進外籍勞工,所以公司最累的人永遠都是剛進來的30世代,過去可能五年內就可以升任課長,現在連十年都不可能,還可能過勞死。
劉維公:不過,現在對30世代的契機是打破過去垂直式的升遷,有了水平發展的可能性。如果找不到理想的公司,30世代會根據自己生活理念去當SOHO族,或是自由工作者,網路創業也不斷出現,雖然不一定賺大錢,但是獲得更多的自我空間。
劉黎兒:這讓我想到現在日本也流行週末創業族,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但是現在卻鼓勵副業,日本的網路又比台灣健全,現在日本很流行在部落格寫書評,因為寫得好的話,可以連結到日本亞馬遜書店網站,對方還會付費,有人因此一年賺進幾千萬日幣。
劉維公:相較之下,台灣因為各種制度都不健全,30世代的創業風險比較高,但是我對這種非傳統創業的競爭力還是很期待的。
消費
日本:年輕一代看不到社會保障的未來。
台灣:不景氣,30世代回歸簡單的生活。
劉黎兒:日本不僅單身寄生貴族多,現在就連結婚,男女雙方還是各自住在自己的娘家,因為不生小孩,所以不必住在一起共同養育,想見面的時候再見面。各自住在家裡的好處是,不僅省了不少生活費與不必做家事,還可以把賺來的錢花在買外國進口車與名牌上,年輕一代也不繳國民年金,因為他們看不到社會保障的未來,所以拒繳的30世代愈來愈多。
劉維公:台灣的年輕消費者近年來因為受到卡債風波影響,在消費行為上已趨於保守,一方面也是奢華風已過,很多30世代開始想要回歸原點,所以LOHAS(樂活)風現在在台灣造成很大迴響,日本是否也有這個現象?
劉黎兒:日本雖然也有,但是它的對象是銀髮族,因為他們認為30世代既沒有消費能力,生活形態也不一樣,半夜很餓的時候還是選擇泡麵而不是健康的食品,日本最好的餐廳中午都是銀髮族在消費。
劉維公:我想台灣30世代一方面是因為經濟不景氣,一方面是因為面對現實的壓力,與其過著沉重的生活,不如回歸簡單、符合生態意識的生活,而且台灣很容易受到美國生活方式的影響,加上台灣媒體宣傳的力量也不容小覷。
感情
日本:30世代愈來愈保守,連一夜情都嫌麻煩。
台灣:社會對兩性問題視而不見,只停留在小說型態的描寫。
劉黎兒:現在日本30世代覺得過了30歲不戀愛也行的人開始增加了,因為沒有時間,甚至連性愛問題都寧願自行解決,像是日本的御宅族就用滑鼠來解決性慾問題,女性專用的情趣玩具也變多了。
人與人溝通愈來愈困難,最近日本檢討少子化問題,發現過去政策都是錯誤的,因為結婚的人不認為生養是問題,問題是不婚的人把生育率拉低了,所以現在地方政府辦很多聯誼,很多父母也會拿子女相片去婚友社相親,滿意了再回去告訴子女,但是日本30世代愈來愈保守,連一夜情都嫌麻煩,造成很多二度處女與二度處男現象。
劉維公:我覺得這是社會的一個退縮現象,生活條件退到一個人,又有網路相伴,只是日本社會願意把這個現象當成社會議題討論,但台灣社會卻故意視而不見、或沒有清楚的輪廓在裡面。台灣對社會現象的描述比較喜歡用小說的型態來描寫,但某種程度又會讓人覺得是虛構的,不像日本社會一旦有徵兆出現,就會立刻做調查與分析。
社會
日本:社會基本上是用同情的眼光來看30世代。
台灣:對世代問題沒有太多關照,採高標準對待30世代。
劉黎兒:日本社會基本上是用同情的眼光來看30世代,日本40、50歲的人對於自己卡位的現象有很多的反省,所以現在日本年輕一代離職率高,公司都要求主管要負責任,甚至送這些中高階主管去受訓,學習如何講出鼓勵屬下的話,還會一一寫在筆記本裡,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事,現在他們認為屬下離職率高代表主管有問題。
劉維公:這在台灣沒法想像,相較之下,日本社會對30世代像慈父,台灣社會對30世代卻像嚴父,日本社會注意到時代的變化,所以有很多政策去幫助新世代。但是台灣40、50歲的人對於權力有非常強的掌控,反而不願意釋放出來,對於世代問題也沒有太多的關照,較容易對30世代採高標準,認為年輕一代抗壓性低、投機取巧等,所以有草莓族之類的名詞誕生。其實台灣的30世代基本上還是穩紮穩打在培養自己的能力,只是沒有權力而已。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