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06, 2007

農家悲歌--平均每月才賺1萬7千元

法國政治哲學家盧梭說得好:「有些人寄希望於明天,有些人寄希望於下月,還有些人寄希望於十年之後。」但是,台灣的農民呢?
 

行政院主計處最近公佈最新國內農林漁牧業普查結果,農家全年平均農業收入只有20萬4千元。平均每月才1萬7千元。農民生活之苦,那是可想而知了。
 
由於農家的農業收入低,因而國內農民有78.4%必須兼差才能過日子。但是,當下台灣經濟景氣趨向衰退,兼差也是越來越困難了。許多農民已忍不住大叫「苦也!苦也!」
 
根據普查數據顯示,國內農林漁牧業持續呈現規模日見萎縮,從業人員高齡化的嚴重情況,有接近兩成的農業從業人員,屬於65歲以上的退休一族。收入如此之低,作農又是那麼辛苦,現代的年輕人誰還願意作農?實在是不得已。此所以3日一小搶,5日一大搶,搶劫犯罪層見錯出,真是其來有自。
 
這些年來,台灣經濟成長率遲緩,2005年雖達百分之4.1,國民平均所得突破15271美元,但已落後我們一向領先的韓國1千多美元。去年又出現政治危機,朝野政黨尖銳對立,紅衫軍崛起,政局動盪不安。但全年的經濟成長率還能達成百分之4.4,國民平均所得也超過了16000美元。揆其原因,主要在於「外熱內冷」。拜高科技產業之賜,火熱的外貿需求,在經濟指標上填補了內需降溫的成長缺口。但是農林漁牧業的從業人員,仍然無法改變他們的生活感受。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年來,台灣的休閒農業大有發展。其年平均收入2005年達200.9萬元的高峰。但是傳統的農林漁牧業,同年全年收入卻只有19萬5千元,兩者差距超過十倍。然而休閒農業的農家只有2102家,僅佔全國農業家數的2.9%,使得全國農家的年平均農業收入只有20萬4千元。
 
既然如此,為什麼農民不轉型從事休閒農業呢?一來,轉型休閒農業需要有投資的本錢,甚至還得靠借貸;二來,經營規模需要有相當的條件,還得全心全力投入工作;三來,轉型能否成功還在未定之天。此所以絕大部分農民不敢貿然從事,以免背負一身債,寧願找尋兼差,補貼生活過日子。
 
羅馬哲學家塞尼加說:「人生在世,重要的是並非你忍受什麼,而是如何忍受」。台灣農民何其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