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達邵蓋房子
【聯合報╱鄭立明】
我們的數目都已經比黑面琵鷺還要少了,為什麼還要把我們本來的土地搶走?
常說給一個人魚吃,倒不如教他捕魚的技術。
這話說來簡單,只不過捕魚這門技術是真的那麼容易教,又或容易學得成的嗎?我當然知道我犯了把比喻當成事實的錯誤,這成語強調了一技之長是自立謀生的關鍵。不過,如果把捕魚換成蓋房子、畫建築圖呢?這恐怕也不是一項人人想學就能學得成、做得了的事吧!
別以為這是在開玩笑,從921大地震發生直到今天都已經快十年了,試問災區住屋問題完全獲得解決了嗎?
事實上,一個社會中的施與受,往往都不會只是一樁單純的一對一個人行為,尤其到了人際網絡繁密的現代,更是如此。只是,除了個人的善心之外,我們只能天真地坐待政府部門的德澤廣被嗎?
從種種條件看來,日月潭伊達邵社區的協力造屋運動,就算不能視為一個奇蹟,也絕對是重建經驗中一個極為難得的寶貴經驗。共同成就這個經驗的是日月潭地區的伊達邵原住民,以及921後,從新竹趕來的謝英俊建築師團隊,直到八年後的今天,這個動人的經驗仍然持續著。
協力造屋計畫,顧名思義就是把沒有房子可住的人聯合起來,大家一起來蓋房子。這計畫說來理想,只不過要能短時間掌握建築技術,絕非易事,更何況重建所需的材料經費,更不是一些平時家無恆產、此刻又遭逢天災的民眾所負擔得起的。這些花費可不僅僅是一張漁網的錢啊!
首先,在技術與人力的問題。由於邵族和許多其他部落的原住民一樣,像是阿貴、憨仔等,有不少人在地震前就做過建築營造工人。蓋房子的技術可以讓這些有經驗的人負責帶頭來教,然後,壯丁負責需要爬高扛重的工作,而婦女處理一些輕便材料,如竹子加工的部分。
謝英俊建築師為因應這個緊急狀況,憑著他多年建築與營造經驗,對建材生產流程與專業技術環節的熟悉,想出了一套透過建築工法的簡化來降低造價方案。開始著手設計房屋的標準圖,並且當地設立了組件加工廠,讓蓋屋的過程,從設計、構件生產到組裝能盡量在當地一貫作業,省去了建商層層轉包所耗去的經費,使得伊達邵社區蓋的房子,得以比其他在外地進行的工程節省40﹪以上的成本。
施工與構材的規格化與簡化,不但節省了生產設備的成本,連帶地也使得原本不是建築專業民眾,可以在經過簡短訓練後就一起加進來參與造屋的工作。另一方面民間捐助的重建經費,在扣除材料工具的經費之後,還能以「工代賑」的方式讓參與施作的族人賺取工資,這套協力造屋措施,連帶地解決部分族人在地震後的失業困境。
當然這一整套規畫,仰賴的是專業奧祕。雖然,謝建築師在談話中再三地強調他們作的不是慈善事業。對一個有能力承攬竹科晶圓廠房設計,新竹、美濃文化中心等公共建築的建築師,讓團隊擱著賺錢機會,而投入艱困的地震重建工作,當然得有一股強大的願力。而這願力若非慈善會是什麼呢?那是理念之力,一股把建築當作社會運動理想。而也是這股理想讓整個團隊的年輕人與他一起同心協力投入這項工作,實踐「另一種建築」的理想。
另一種建築,簡單說,是以人為中心的。他們關注的不只是硬體的形式風格,而更重要的是人與其生活的環境,而且,不以服務有錢階級為目標。
先暫且回到那個捕魚的比喻吧。魚網和打漁技術都齊備之後,接下來的問題呢?你能順利在這個海域工作嗎?甚至作為漁人的精神和認同是什麼?這些問題有點像是魚和水之間的複雜關係。而對於在震前僅存283人,幾乎是世上僅存最稀有的種族來說,無疑就是這個部落的土地和文化傳承了。負責主持祭儀的長老總是對地震後蜂擁而至的記者們這麼說:「我們的數目都已經比黑面琵鷺還要少了,為什麼還要把我們本來的土地搶走?」
土地既是房子基礎,也是部落的根源。同時是造屋運動和邵族復育的根本憑藉。伊達邵社區底下的這塊土地,是地震災後重建的根據地,更是過往淪陷在不當政策下的邵族祖先耕地,因此「還我土地」成了最急切而有力的訴求。
豈止是邵族呢,土地和住屋也是各災區重建問題的核心。地震發生後第二年、三年,部分地區就紛紛傳出一些災民的安置未妥,又遇上荒謬措施對待的狀況,有的遇到土地使用權上的糾紛、有的被通報以違章建築為由,被斷水、斷電甚而強制拆遷的情形層出不窮。即使因為重建成果斐然,成為幾位主政領導者爭相到訪收割的「景點」,伊達邵社區仍然得三番兩次地和公部門衝突、抗爭。
而在這塊地震後「失而復得」的土地上,謝建築師團隊將之前在新竹投入過的社區工作經驗,導入了邵族的部落文化復育工作。在一磚一瓦地搭蓋家屋的同時,也一步一步地關注到邵族傳統文化祭儀的復育。接續921那一刻被地震打斷的歌聲,重新在祖先耕地播下稻種,再次架起春風中的綠竹鞦韆。在榔頭與榫頭,鏗鏘聲與歌唱聲中,將部落的精神脊樑重新樹立起來。
這批在地震後臨時成軍的建築工作隊,會一邊唱歌一邊蓋房子,還會用麥克筆在手臂上畫日月圖騰,戲稱自己是日月神教的邵族友人們,沒多久就熟練了整套建築的工作流程。蓋好了自己的房子之後,工作隊也沒有荒廢了這套因緣際會習得的專業技術,仍繼續到鄰近部落去幫忙蓋房子,一直到現在,都還忙著呢!呵,這也算是日月如梭的邵族新解呢!
我們的數目都已經比黑面琵鷺還要少了,為什麼還要把我們本來的土地搶走?
常說給一個人魚吃,倒不如教他捕魚的技術。
這話說來簡單,只不過捕魚這門技術是真的那麼容易教,又或容易學得成的嗎?我當然知道我犯了把比喻當成事實的錯誤,這成語強調了一技之長是自立謀生的關鍵。不過,如果把捕魚換成蓋房子、畫建築圖呢?這恐怕也不是一項人人想學就能學得成、做得了的事吧!
別以為這是在開玩笑,從921大地震發生直到今天都已經快十年了,試問災區住屋問題完全獲得解決了嗎?
事實上,一個社會中的施與受,往往都不會只是一樁單純的一對一個人行為,尤其到了人際網絡繁密的現代,更是如此。只是,除了個人的善心之外,我們只能天真地坐待政府部門的德澤廣被嗎?
從種種條件看來,日月潭伊達邵社區的協力造屋運動,就算不能視為一個奇蹟,也絕對是重建經驗中一個極為難得的寶貴經驗。共同成就這個經驗的是日月潭地區的伊達邵原住民,以及921後,從新竹趕來的謝英俊建築師團隊,直到八年後的今天,這個動人的經驗仍然持續著。
協力造屋計畫,顧名思義就是把沒有房子可住的人聯合起來,大家一起來蓋房子。這計畫說來理想,只不過要能短時間掌握建築技術,絕非易事,更何況重建所需的材料經費,更不是一些平時家無恆產、此刻又遭逢天災的民眾所負擔得起的。這些花費可不僅僅是一張漁網的錢啊!
首先,在技術與人力的問題。由於邵族和許多其他部落的原住民一樣,像是阿貴、憨仔等,有不少人在地震前就做過建築營造工人。蓋房子的技術可以讓這些有經驗的人負責帶頭來教,然後,壯丁負責需要爬高扛重的工作,而婦女處理一些輕便材料,如竹子加工的部分。
謝英俊建築師為因應這個緊急狀況,憑著他多年建築與營造經驗,對建材生產流程與專業技術環節的熟悉,想出了一套透過建築工法的簡化來降低造價方案。開始著手設計房屋的標準圖,並且當地設立了組件加工廠,讓蓋屋的過程,從設計、構件生產到組裝能盡量在當地一貫作業,省去了建商層層轉包所耗去的經費,使得伊達邵社區蓋的房子,得以比其他在外地進行的工程節省40﹪以上的成本。
施工與構材的規格化與簡化,不但節省了生產設備的成本,連帶地也使得原本不是建築專業民眾,可以在經過簡短訓練後就一起加進來參與造屋的工作。另一方面民間捐助的重建經費,在扣除材料工具的經費之後,還能以「工代賑」的方式讓參與施作的族人賺取工資,這套協力造屋措施,連帶地解決部分族人在地震後的失業困境。
當然這一整套規畫,仰賴的是專業奧祕。雖然,謝建築師在談話中再三地強調他們作的不是慈善事業。對一個有能力承攬竹科晶圓廠房設計,新竹、美濃文化中心等公共建築的建築師,讓團隊擱著賺錢機會,而投入艱困的地震重建工作,當然得有一股強大的願力。而這願力若非慈善會是什麼呢?那是理念之力,一股把建築當作社會運動理想。而也是這股理想讓整個團隊的年輕人與他一起同心協力投入這項工作,實踐「另一種建築」的理想。
另一種建築,簡單說,是以人為中心的。他們關注的不只是硬體的形式風格,而更重要的是人與其生活的環境,而且,不以服務有錢階級為目標。
先暫且回到那個捕魚的比喻吧。魚網和打漁技術都齊備之後,接下來的問題呢?你能順利在這個海域工作嗎?甚至作為漁人的精神和認同是什麼?這些問題有點像是魚和水之間的複雜關係。而對於在震前僅存283人,幾乎是世上僅存最稀有的種族來說,無疑就是這個部落的土地和文化傳承了。負責主持祭儀的長老總是對地震後蜂擁而至的記者們這麼說:「我們的數目都已經比黑面琵鷺還要少了,為什麼還要把我們本來的土地搶走?」
土地既是房子基礎,也是部落的根源。同時是造屋運動和邵族復育的根本憑藉。伊達邵社區底下的這塊土地,是地震災後重建的根據地,更是過往淪陷在不當政策下的邵族祖先耕地,因此「還我土地」成了最急切而有力的訴求。
豈止是邵族呢,土地和住屋也是各災區重建問題的核心。地震發生後第二年、三年,部分地區就紛紛傳出一些災民的安置未妥,又遇上荒謬措施對待的狀況,有的遇到土地使用權上的糾紛、有的被通報以違章建築為由,被斷水、斷電甚而強制拆遷的情形層出不窮。即使因為重建成果斐然,成為幾位主政領導者爭相到訪收割的「景點」,伊達邵社區仍然得三番兩次地和公部門衝突、抗爭。
而在這塊地震後「失而復得」的土地上,謝建築師團隊將之前在新竹投入過的社區工作經驗,導入了邵族的部落文化復育工作。在一磚一瓦地搭蓋家屋的同時,也一步一步地關注到邵族傳統文化祭儀的復育。接續921那一刻被地震打斷的歌聲,重新在祖先耕地播下稻種,再次架起春風中的綠竹鞦韆。在榔頭與榫頭,鏗鏘聲與歌唱聲中,將部落的精神脊樑重新樹立起來。
這批在地震後臨時成軍的建築工作隊,會一邊唱歌一邊蓋房子,還會用麥克筆在手臂上畫日月圖騰,戲稱自己是日月神教的邵族友人們,沒多久就熟練了整套建築的工作流程。蓋好了自己的房子之後,工作隊也沒有荒廢了這套因緣際會習得的專業技術,仍繼續到鄰近部落去幫忙蓋房子,一直到現在,都還忙著呢!呵,這也算是日月如梭的邵族新解呢!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