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28, 2007

在這裡,在那裡!

季季  (20071128)


 我看著那細細的尾溜,一時彷彿被潮水淹沒,一時又浮出來隨著潮水左擺右擺,彷彿在和噶瑪蘭公主玩著捉迷藏的遊戲。

 1


 這地球上的島嶼於我大多遙遠而神祕,只能從地圖裡看到它們的形狀,在書本裡讀到一些簡約或稍為詳盡的文字解讀。浮緣此生,雖也曾踏訪台島周邊或遠方國度裡的島嶼,在腦海裡留下那裡的歷史,溫度,地貌,食物,人,以及各種動植物的特殊印象,然而行旅中的生命留駐往往像夢一般,短暫的耽溺之後返回生活原點,那些曾經清晰的影像,初始還隨著島嶼周遭的潮水在腦海翻湧,回味,隨著時光分秒流轉,幾次翻湧沖刷之後,新的記憶皺褶又是一番層層疊架,島嶼的形色竟而日漸淡薄,有些甚至依稀彷彿,終而渺不可尋。
 然而龜山島,一座我未曾踏足的島嶼,影像卻始終那麼清晰,常在我的腦海裡昂首擺尾。一九六四年六月,《皇冠》發行人平鑫濤先生請皇冠基本作家到羅東和太平山遊玩。十九歲的我在雲林長大,從沒到過台灣東部,有幸和聶華苓、司馬桑敦、司馬中原、段彩華、瓊瑤等前輩同行自是十分興奮。火車進入宜蘭縣境不久,車廂裡就有人指著窗外說:「在那裡!龜山島在那裡!」就在初見的剎那,那隻海中巨龜活蹦蹦躍入我的腦海,於今盤踞逾四十年。

  2

 那隻巨龜浮身頭城外海據說已有七千年。關於它的神話有幾個版本,我比較喜歡的,是說龍宮裡美麗的噶瑪蘭公主愛上了宮裡的龜將軍,龍王不知是嫌他窮或醜或笨,總之,龍王像天下嚴父以自己的法則禁止女兒和龜將軍相愛,年輕的他們也像天下戀人唯愛至上以私奔反抗威權。情侶必須私奔,過程難免艱辛曲折,有情人也未必終成眷屬。龜將軍雖然體態魁偉,氣宇昂然,無奈龜背厚重,步履遲緩,終被怒火攻心的龍王急追而至,引爆火山把他焚為寸步難行的石頭!傷心的公主則逃到離他最近的岸邊,化身噶瑪蘭平原日夜守望愛人背影;伊的淚水鬱鬱蒼蒼滋潤平原大地,養育了一代代蘭陽子孫……。

 而伊的愛人,頭朝東,尾朝西,安身於西太平洋暖流之中接納天地生靈,終而山林茂秀,蟲鳥群聚,周邊海域且是台灣三大漁場之一,自清末1853年間即有閩人來此定居。加拿大人馬偕博士1888年造訪這個神祕小島,紀錄當時島民已逾三百……。

 1977年,中國文化革命結束次年,六百多島民移往頭城鎮大溪漁港定居,龜島被國防部劃為軍事管制區,在其內開膛破肚,興建坑道和砲口,駐紮陸軍砲兵部隊。2000年世紀交替世局丕變,軍事管制魔咒解除,龜島開放遊客登岸觀光。今年初秋時節,宜蘭的淑姐熱情相約,我終於也有了龜島初旅。

 九月十一日上午從頭城烏石港搭遊艇航向噶瑪蘭公主的愛人,距離雖僅十公里,航程倒有四十多分鐘,在海水翻湧浪花四射中,不免遙想當年一對情侶私奔該是如何驚濤駭浪險象環生。遊艇駛近那七千歲的島嶼,緩緩繞著它駛行半小時:林木蒼翠密佈,眼鏡洞怪異幽深,鐘乳石參差峭立,方形砲口森冷詭譎……。行經龜首之時,但見其下磺氣噴湧,形成藍綠分明冷熱交溶的陰陽海奇觀。那滾滾熱氣,彷彿來自龜將軍心臟深處,積壓七千年噗噗不絕,仍然在向龍王示威吶喊:在這裡,在這裡,我的心還是熱的!

  3

 傍晚七點多在遊客中心吃過從頭城送來的美味晚餐,其實已經有點累了。大清早從台北出發,幾雙已顯倦怠的眼神微笑對望,亢奮的氣氛卻四周浮盪;有人打起了哈欠,但是沒人去打開睡袋。

 「走,到外面看星星去!」

 「對,這裡沒有污染,星星最亮!」

 外面就是我們下午繞著它漫步兩個多小時的龜尾湖。湖水映著向晚微光,有如一面墨綠的鏡子,湖上的天空則是烏沉沉的,一個難掩失望的聲音說:「哇,怎麼沒有星星!」但是緊接著有人伸出手這裡那裡的指著說:「有啦,有啦,在那裡,在那裡!」於是好幾個人幾乎同時的驚叫著:「有啦有啦,看到了,看到了!……」

 星星們藏在深厚的雲層背後。等我們的眼睛適應了周遭的黑暗,它們也一顆顆探出頭來,在那遙遠的天際和我們打起了招呼:在這裡,在這裡,我在這裡!……

 微涼的風無聲的輕拂過來,一天的睏倦似乎也隨風飄走了。有人默默行走沉思,有人抽著菸繼續和星星打招呼。淑姐她們幾個年輕的小姐,隨興在湖邊的龜卵(礫石灘)上躺下來,數著星星,輕聲的唱起了歌謠。即使有人聊天,也都像那低吟的歌謠一般輕微,唯恐打擾了湖中的魚林間的蟲鳥,以及日夜以潮水親吻噶瑪蘭公主的島嶼主人。

 望著對岸的點點燈火,想著那是不是噶瑪蘭公主的眼睛?日落之後,沉睡之前,她是否必須幻化出更多的眼睛,才能清楚的看到她的愛人身影?

 想著過去幾十年度過的夜晚,哪個晚上我曾在如此安靜的湖邊,瞭望著湖,瞭望著海,瞭望著遠處的燈火和星空?

 想著下午的環湖步行,湖濱四處蔓延著海埔姜、山殼菜、濱豇豆、水丁香、馬鞍籐……,那裡原是昔日島民的居住之處,而今只能在「龜山島文物館」的泛黃圖片裡遙想當年。想著那些因著應戰而建的軍事坑道,陰暗而潮濕,其中幾條還殘留著巨大的鋼砲,牆壁上註明它們的名稱,砲彈威力,射擊距離;那些坑道和砲口,可都是在龜將軍的肚腹內挖骨刨肉啊!但是它腹大能容,接納了生靈萬物,也接納了鋼鐵和槍砲。

 想著環湖之後爬上毛柿步道,土坡陡峭難行,斜坡邊有一棵一百多年前即被馬偕博士紀錄過的,島民尊稱為「毛柿公」的老樹;據說初生嬰兒都要被抱到祂面前燒香祈福,請祂收為義子加以護佑。來過島嶼多次的徐惠隆先生,在群樹圍繞間指點我們看那棵胸徑寬達80公分的大樹:「仔細看哦,頂頭有幾顆已經轉紅了呢!」在墨綠交錯的光影中,我們抬起頭伸直脖子睜大眼睛,終於有人興奮的說:「有有,我看到一顆!在那裡,在那裡!」黃昏的夕色在數丈高的枝葉間閃爍,我終於也發現了幾顆成熟的毛柿,以無比嫵媚的誘人之姿俯視著吾等蒼生。那一顆顆毛柿,渾圓飽滿,橙紅表皮密佈細毛,夕暉於細毛間灑下薄亮金光,彷彿是神祇為它們特別妝點容顏。我低下頭來,合掌膜拜。有人則彎下腰來,在粗大的樹根與微濕的腐葉間尋覓:「看能不能找到一顆熟透了掉下來的!」──除了龜島子民,有誰能領受那神祇妝點的果實?如果真能尋到一顆,想必是得到神祇的特別眷顧與祝福吧?

 想著想著……,夜漸深,星星更密而四野更沉寂了。明天清晨要登401高地,我終於也難掩倦意,回到遊客中心打開了睡袋。

  4

 通往401高地的步道入口有個粗壯的圓木桶,桶邊刻了四個字:打草驚蛇。滿滿一木桶的細竹棍,每支長約一百公分。

 「啊,太好了,」同行的友人幾乎異口同聲的歡叫一聲。

 「對啊,不止可以打草驚蛇,還可以當柺杖呢。」

 雖然還未到必須拄杖的年紀,但平常四體不勤,甚至也不常爬樓梯,如今要沿著龜背爬至海拔401公尺之處,體力和腿力都面臨考驗。這條2002年2月鋪設的步道,石板寬敞厚實,台階間距合宜,舉足落足不覺艱難,有了竹棍支撐前導,彷彿多了一隻腳,行進起來輕快多了。

 步道兩側林木幽深,初昇的太陽從葉緣縫隙亮出點點微光,芬多精的芳香不容拒絕的一絲絲鑽入肺腑。睡袋裡一夜好眠,吃了飯團豆奶早餐,初始的爬行確實愉悅而有力。雖然分不清此起彼落的喘息,卻聽得清沿途的嘹喨歌聲和驚喜的應答:「啊呀,這棵牛奶榕長得好奇怪哦!」「你看那個姑婆芋,果子好大好紅啊!」「哎喲,那些鳳梨怎麼長得那麼高?」「哎呀,那不是鳳梨,是林投啦,年輕人都不認識林投啦,以前有個林投姐的故事很有名,你們大概也不知道吧?」

 …………

 漸漸的,歌聲消失,驚叫消失,一階階傳來的喘息聲似乎越來越急促了。越過了金字標明的300階,背後傳來一聲年輕小姐的歡呼:「啊,還有一百多階就到了呀!」另一個聲音說:「還早啦,先別高興。」──原來她以為全程只有401個石階呢。

 從龜尾湖畔平坦之處開始,順著龜背一階階往上,必須登完1706階才到達頂端的401高地。過了300階,腰腿漸感沉重,內裡的薄衣濕了,額上汗水繼續滾落於龜背之上。但是,身體似乎變輕了,在凡塵都會積累的濁氣,一滴滴隨著汗水釋放,釋放,一種鬆弛、飛躍的感覺從內心深處上升,上升。吸氣,吐氣,出汗;步行,爬行,修行,這龜背上的每一步,不是健行比賽,而是自我修鍊,必須堅忍而行。於是學著龜將軍緩慢舉步,腿痠了就停下來,觀賞四周的樹木花草。那些識其名或不識其名的植物,形色品類各異,有的謙卑匍伏於地,有的昂然高聳向天,它們與龜背相伴也許近百年或幾十年了吧,我與它們卻是今生初會,每一照面都是值得珍惜的因緣。

  5

 修鍊二小時,近九點時終於在幾位前行者之後抵達401高地。回頭一望,背後還有七八個修行者喘息著跟上來。

 「快來看龜尾,這裡看最清楚!」登上瞭望台的前行者說。

 「看龜首也很清楚啊!」另一個前行者說。

 「在這裡看哪裡都嘛很清楚!」還有一個前行者下了結論。

 401高地是在398公尺處搭建一座3公尺高的雙層迷彩瞭望台,登上頂層果然四野開闊,波光潾潾,漁船過處浪花翻湧,氣象萬千盡收眼底。站在朝西的方向往下望,龜尾湖彷彿一面小小明鏡,龜尾則如一支巨大而細長的鐵鉤蜿蜒入海,在潮水中與浪花戲耍。徐惠隆先生說,颱風季節風強雨驟,龜尾有時會被大浪沖斷,「但是嘸免煩惱,過一陣它就會自己接好。」八月中旬聖帕颱風時,聽說龜尾又斷成好幾節,「現在好像又漸漸接起來了,等它全部接好,那尾溜還會不時左擺右擺,有時一高興還會翹起來呢!」

 我看著那細細的尾溜,一時彷彿被潮水淹沒,一時又浮出來隨著潮水左擺右擺,彷彿在和噶瑪蘭公主玩著捉迷藏的遊戲。左擺右擺,一高興還會翹起來,那豈不是龜將軍在向噶瑪蘭公主說:「在這裡,我還在這裡!」

 望向潮水彼岸,一列火車正沿著平原向北而行。噶瑪蘭公主雲煙繚繞,身影依然美麗典雅,彷彿也在向伊的愛人說:「在這裡,我還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