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愈缺 他們愈賺
南美洲巴西的亞馬遜河沖積平原上,一群孩子們快樂的在上面踢足球,這裡原本只能通行獨木舟,但是2年前的大旱災卻讓河流乾涸,河水水位下降12公尺,造成數百社區陷入困境。
場景再移到英國倫敦。去年底英國政府通過一個高達40億英鎊的專案,只為強化泰晤士河水閘。40億英鎊可不是一筆小錢,它相當2,450億新台幣,「但是現在不投資這筆錢,未來損失金額可能不只5倍。」英國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很肯定的說。
氣候影響全球經濟活動
布萊爾不是危言聳聽,根據英國環境署評估,2080年泰晤士河最糟的狀況將可能上升2公尺。屆時,125萬的倫敦居民、河岸邊的倫敦市機場(City Airport)和另外8座電廠都可能被河水淹沒。
巴西的旱災與英國的水災,肇因全都是全球暖化問題。根據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研究估計,自有測量儀器開始,2005年是最溫暖的一年,歐洲不少國家都因此創下百年以來的高溫紀錄。
而全球暖化不只影響墾丁外海珊瑚白化、瑞士阿爾卑斯山冰原融化、北極熊生存空間變小,還影響到數十兆美元的經濟活動。
《氣候經濟學》作者弗里德黑姆.施瓦茨(Friedhelm Schwarz)推估,氣候甚至將影響全球五分之四的經濟活動。因為氣候變遷,降低了農業、水力、電力基礎建設的產值,同時也增加能源的消耗量,這股自然的力量不容忽視。
但是就如施瓦茨的推論,當某一個產業因為氣候而受創,就會有某一個產業因此受惠,「第一線的企業已開始替暖化找新商機,」瑞銀投信研究部葉映竹點出趨勢,像是美國的奇異公司(GE)投資替代能源,在風力發電的建造已躍居全球領導地位。
從新疆月牙灣聯想到糧荒商機
不僅大企業注意到氣候所帶來的新商機,嗅覺敏銳的個體戶也成為氣候變遷的「受惠者」。退休5年的高中老師張啟榮,幾乎每年會到新疆走一趟,這些年來他發現,新疆著名的月牙灣面積愈來愈小,大陸西北方的部分深井甚至已經抽不到水。
「原來元凶就是暖化,氣溫升高會造成旱災,受傷最重的不就是農作物?」張啟榮第一時間就聯想到,未來全球恐怕會有缺糧荒。他嗅到了錢的味道,於是去年9月,當他知道香港有一檔德意志銀行發行的DWS環球神農基金,毫不考慮就把部分退休金投入,買進至今不到1年時間,就賺進了4成。
有人看到月牙灣面積縮水,聯想到糧荒;也有人因為巴西紛紛將雨林變成玉米田,而循著產業上游找到更佳的投資機會。
長期觀察農產品走勢的元大京華期貨協理吳子靖,知道國內根本沒有玉米商品可以投資,他卻從食物的產業鏈,推敲到飼料業與肉雞業。因為,玉米大漲,飼料與肉雞一定會水漲船高,「誰能夠將成本轉嫁出去,誰就能賺最多!」吳子靖找到的受惠標的就是大成長城(2110)。
去年玉米漲3倍,大成在半年內就調整雞價,短短不到1年股價漲了5倍,創掛牌來的天價;即使轉嫁能力較弱的卜蜂(1215),漲勢較晚,但若從低點起算,也有4倍的漲幅。
吳子靖建議,當投資人看到農產品大漲時,並不需要去搶買農產品期貨,如果能從產業的上中下游紮實去研究股票基本面,反而能賺更多。
從上海見聞聯想到中鋼大成長
過去50年來,亞洲總人口只成長1倍,但都市人口卻增加2倍,因此,隨著都市化腳步加速,各項原物料也都出現歷年來最大的缺口現象。自1992年以來,中國國內每年包括煤、石油、天然氣、水力及核能等能源供應,開始趕不上需求,大量消耗資源的結果,讓能源缺口日益嚴重。
在運輸公司工作的李倫,每年都要到大陸開會出差,2003年開始,他觀察到上海城市的每個角落都有進行中的建設,有如20年前的台灣。他知道,基礎建設要用到很多的貴金屬、鋼鐵、水泥等原物料,這些都是「有限」的礦產資源,未來的缺口必定是有增無減。
返台後,李倫選擇自己最熟悉的中鋼(2002),在15~20元左右買進就放著,若不算近年配發的股利,光是帳面股價就漲了2倍多,單靠這筆投資,李倫就賺到一大筆的退休金。
中鋼只是全球缺礦潮帶動大漲的眾多股票之一。保德信全球資源基金經理人翁啟森表示,以巴西知名的鐵礦砂公司淡水河谷(CRVD)為例,近年股價已翻漲3倍,投資人只要買進資源基金或?金基金,間接成為淡水河谷的股東,就能跟著一起發資源財。
選擇坐困愁城、還是主動出擊
所有你聯想得到埋在地底下的金屬礦物通通漲,當然更不會漏掉身價更高的黃金。台灣銀行貿易部理楊天立觀察過去黃金偶有波動都是因為設備老舊、開採效率低,也就是只反映有限的供給,但是,從2000年後需求也上來了,開採的速度根本趕不上激增的需求缺口,於是,他在黃金每盎司270美元的低點進場布局,如今金價上看800美元。
亞洲人一向鍾愛黃金,其中印度是全球最大的黃金消費國,占全球總量達22%,但印度央行卻只有4.4%的黃金儲備,未來的成長幅度很大,再加上美元貶勢會助漲黃金上揚。
過去各國央行爭相倒出黃金賠錢貨,現在則是巴不得黃金儲備愈多愈好,配合民間的共襄盛舉,這些實質需求加上結構性因素,讓黃金走勢很樂觀。
貝萊德投顧董事長張凌雲表示,未來投資人的資產配置組合裡,一定要放進新興市場及天然資源。
張凌雲的論調從近5年指數走勢可見端倪。根據Bloomberg統計,從2002年開始至今,匯豐全球礦業類股指數漲幅557%,MSCI全球能源類股指數漲近231%,但是標準普爾500指數漲幅只有約104%,這意謂著,過去投資在礦業或是能源業的報酬,比一般股票型基金還高。
以美林世界礦業基金為例,過去5年報酬率5.4倍,表示只要投資「對」的趨勢,買基金一樣也能有股票的亮眼成長。
當氣候變遷遇上全球人口暴增時,尤其是餵不飽的中國龍與印度象的需求大幅崛起,缺糧、缺水、缺電、缺油、缺礦,就會像失速的下山車一樣,愈來愈難以控制。你是要選擇坐困愁城、被各種缺口帶動的物價大漲吃掉財富?還是主動出擊、大賺資源缺口財呢?想必看到這裡,你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場景再移到英國倫敦。去年底英國政府通過一個高達40億英鎊的專案,只為強化泰晤士河水閘。40億英鎊可不是一筆小錢,它相當2,450億新台幣,「但是現在不投資這筆錢,未來損失金額可能不只5倍。」英國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很肯定的說。
氣候影響全球經濟活動
布萊爾不是危言聳聽,根據英國環境署評估,2080年泰晤士河最糟的狀況將可能上升2公尺。屆時,125萬的倫敦居民、河岸邊的倫敦市機場(City Airport)和另外8座電廠都可能被河水淹沒。
巴西的旱災與英國的水災,肇因全都是全球暖化問題。根據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研究估計,自有測量儀器開始,2005年是最溫暖的一年,歐洲不少國家都因此創下百年以來的高溫紀錄。
而全球暖化不只影響墾丁外海珊瑚白化、瑞士阿爾卑斯山冰原融化、北極熊生存空間變小,還影響到數十兆美元的經濟活動。
《氣候經濟學》作者弗里德黑姆.施瓦茨(Friedhelm Schwarz)推估,氣候甚至將影響全球五分之四的經濟活動。因為氣候變遷,降低了農業、水力、電力基礎建設的產值,同時也增加能源的消耗量,這股自然的力量不容忽視。
但是就如施瓦茨的推論,當某一個產業因為氣候而受創,就會有某一個產業因此受惠,「第一線的企業已開始替暖化找新商機,」瑞銀投信研究部葉映竹點出趨勢,像是美國的奇異公司(GE)投資替代能源,在風力發電的建造已躍居全球領導地位。
從新疆月牙灣聯想到糧荒商機
不僅大企業注意到氣候所帶來的新商機,嗅覺敏銳的個體戶也成為氣候變遷的「受惠者」。退休5年的高中老師張啟榮,幾乎每年會到新疆走一趟,這些年來他發現,新疆著名的月牙灣面積愈來愈小,大陸西北方的部分深井甚至已經抽不到水。
「原來元凶就是暖化,氣溫升高會造成旱災,受傷最重的不就是農作物?」張啟榮第一時間就聯想到,未來全球恐怕會有缺糧荒。他嗅到了錢的味道,於是去年9月,當他知道香港有一檔德意志銀行發行的DWS環球神農基金,毫不考慮就把部分退休金投入,買進至今不到1年時間,就賺進了4成。
有人看到月牙灣面積縮水,聯想到糧荒;也有人因為巴西紛紛將雨林變成玉米田,而循著產業上游找到更佳的投資機會。
長期觀察農產品走勢的元大京華期貨協理吳子靖,知道國內根本沒有玉米商品可以投資,他卻從食物的產業鏈,推敲到飼料業與肉雞業。因為,玉米大漲,飼料與肉雞一定會水漲船高,「誰能夠將成本轉嫁出去,誰就能賺最多!」吳子靖找到的受惠標的就是大成長城(2110)。
去年玉米漲3倍,大成在半年內就調整雞價,短短不到1年股價漲了5倍,創掛牌來的天價;即使轉嫁能力較弱的卜蜂(1215),漲勢較晚,但若從低點起算,也有4倍的漲幅。
吳子靖建議,當投資人看到農產品大漲時,並不需要去搶買農產品期貨,如果能從產業的上中下游紮實去研究股票基本面,反而能賺更多。
從上海見聞聯想到中鋼大成長
過去50年來,亞洲總人口只成長1倍,但都市人口卻增加2倍,因此,隨著都市化腳步加速,各項原物料也都出現歷年來最大的缺口現象。自1992年以來,中國國內每年包括煤、石油、天然氣、水力及核能等能源供應,開始趕不上需求,大量消耗資源的結果,讓能源缺口日益嚴重。
在運輸公司工作的李倫,每年都要到大陸開會出差,2003年開始,他觀察到上海城市的每個角落都有進行中的建設,有如20年前的台灣。他知道,基礎建設要用到很多的貴金屬、鋼鐵、水泥等原物料,這些都是「有限」的礦產資源,未來的缺口必定是有增無減。
返台後,李倫選擇自己最熟悉的中鋼(2002),在15~20元左右買進就放著,若不算近年配發的股利,光是帳面股價就漲了2倍多,單靠這筆投資,李倫就賺到一大筆的退休金。
中鋼只是全球缺礦潮帶動大漲的眾多股票之一。保德信全球資源基金經理人翁啟森表示,以巴西知名的鐵礦砂公司淡水河谷(CRVD)為例,近年股價已翻漲3倍,投資人只要買進資源基金或?金基金,間接成為淡水河谷的股東,就能跟著一起發資源財。
選擇坐困愁城、還是主動出擊
所有你聯想得到埋在地底下的金屬礦物通通漲,當然更不會漏掉身價更高的黃金。台灣銀行貿易部理楊天立觀察過去黃金偶有波動都是因為設備老舊、開採效率低,也就是只反映有限的供給,但是,從2000年後需求也上來了,開採的速度根本趕不上激增的需求缺口,於是,他在黃金每盎司270美元的低點進場布局,如今金價上看800美元。
亞洲人一向鍾愛黃金,其中印度是全球最大的黃金消費國,占全球總量達22%,但印度央行卻只有4.4%的黃金儲備,未來的成長幅度很大,再加上美元貶勢會助漲黃金上揚。
過去各國央行爭相倒出黃金賠錢貨,現在則是巴不得黃金儲備愈多愈好,配合民間的共襄盛舉,這些實質需求加上結構性因素,讓黃金走勢很樂觀。
貝萊德投顧董事長張凌雲表示,未來投資人的資產配置組合裡,一定要放進新興市場及天然資源。
張凌雲的論調從近5年指數走勢可見端倪。根據Bloomberg統計,從2002年開始至今,匯豐全球礦業類股指數漲幅557%,MSCI全球能源類股指數漲近231%,但是標準普爾500指數漲幅只有約104%,這意謂著,過去投資在礦業或是能源業的報酬,比一般股票型基金還高。
以美林世界礦業基金為例,過去5年報酬率5.4倍,表示只要投資「對」的趨勢,買基金一樣也能有股票的亮眼成長。
當氣候變遷遇上全球人口暴增時,尤其是餵不飽的中國龍與印度象的需求大幅崛起,缺糧、缺水、缺電、缺油、缺礦,就會像失速的下山車一樣,愈來愈難以控制。你是要選擇坐困愁城、被各種缺口帶動的物價大漲吃掉財富?還是主動出擊、大賺資源缺口財呢?想必看到這裡,你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