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25, 2007

不在乎文化?

【聯合報╱馮翊綱】 2007.12.25 03:10 am


多人進行討論時,總把目標放在「取得共識」,一旦取得共識,創意就被抹煞!……

看到衛星電視轉播一場余秋雨先生在日本神戶的演講。

講壇型的電視節目,在大陸掀起一波熱潮,一時之間,「品三國」、「品莊子」、「品文化」,百家爭鳴,也真不辜負《百家講壇》這個節目的稱號。台灣沒有類似的電視節目,或許依照民情,藍綠蛋頭學者各開節目對罵的收視率,比較看得到實際效益。

當對峙的兩方,另一邊的電視在「品文化」,一般民眾看到的內容,是聊聊筷子的起源、內衣的起源;而這一邊的電視卻在「臭幹譙」,逼使民眾選邊站的時候,高下立判,也令人沮喪。

余秋雨在演講中強調了中國人的三個「不喜歡」:不喜歡遠征、不喜歡極端、不喜歡失控;這是使得中華文化得以在歷史洪流中,從未斷絕的原因。但這也導致身為後代子孫的中國人,缺乏前瞻,並以回顧漢唐輝煌為習性,也順便產生了三個「不在乎」:不在乎公德、不在乎真假、不在乎創新。

說「中國人不在乎創新」一節,我特別有感觸。多人進行討論時,總把目標放在「取得共識」,一旦取得共識,創意就被抹煞!因為創意就是特立獨行、我行我素、雖千萬人吾往矣!傑出的創意,附帶的就是強烈的個人意識形態,總會招致反對意見的駁斥。例如我在相聲藝術方面,二十年來所進行的各種測試,招來不少批判、輕視,甚至罵聲。我覺得很好,很受用,我的創意原就不是為了「取得共識」而做的。

那場演講後有一段與聽講者的互動交流。一位六十歲左右的男士打了一個很好的比方:一艘船在海上航行,螺旋槳的三片葉子要不斷的調整、校準,以保障船隻穩定的向前航行。如果把「政治」、「經濟」、「文化」比喻作三片扇葉,那麼,過度重視文化,是否令得螺旋槳施力不均,導致船隻原地打轉呢?

比喻得真好!余秋雨當場讚嘆!當然也做了適度的回應。

以下是我的延伸。台灣的選舉不談文化,沒有任何一邊以文化訴求為未來願景,或許是因為台灣的選舉本身所包含的一切行為,包括叫別人去跳海,就是我們的文化?還是……因為我們是台灣人,所以,必須「不在乎中華文化」,甚至「不在乎文化」?

既然知道只談文化,一古腦的談文化,會造成發展的力度不平均;那麼,現下的政治狂熱,或相信拚經濟是第一要務的思維,是不是導致社會已然失衡或原地打轉的原因呢?

深思文化的原理並付諸行為,可以救我們的國家,那……我們可以談文化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