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25, 2007

從斷簡殘篇中探尋文學之光

從斷簡殘篇中探尋文學之光

【聯合報╱林水福】 2007.12.25 03:10 am


客廳裡掛著一幅長25公分,寬15公分《新古今和歌集》(1305年)手抄本的斷簡,內容只有三首和歌。

那是日本東北大學仁平道明教授送我的,面積不到北海道富良野薰衣草畫的二十分之一,卻是家中裝飾品裡最值錢的。

它不僅僅因為稀有而珍貴,更重要的是象徵著我與仁平教授之間深厚的情誼。

仁平教授雖也出身東北大學,但長我六歲,我負笈東北大學時,仁平教授已離開仙台,任教於靜岡大學。

猶記得第一次和仁平教授交談,是在大阪車站月台候車時。那一年中古文學學會在大阪舉行,跟隨指導教授前往,認識了幾位已畢業的學長,仁平教授是其中之一。仁平教授個性拘謹,治學嚴謹,每次見面時談論的話題總是圍繞在研究上,以至於有的學生害怕見到他,因為每次都問研究近況,而且記憶力超強,幾年前,甚至十數年來談過的事都記得。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是否認真研究,絕對逃不過仁平教授的法眼。

東北大學以文藝學開宗立派,尤其重視文學作品中的「美」,仁平教授發表的論文除了呈現文藝學特質之外,部分論文著重於考證,比較偏向文獻學。

日本平安時代(八至十二世紀)的名著之一《伊勢物語》作者在原業平,與其兄弟在原行平,除了留下諸多膾炙人口的和歌之外,業平本身既為貴族,且文采出眾,風流倜儻。仁平教授曾「考證」出,賜姓「在原」二字其實典出中國《詩經》〈常棣〉篇:「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永嘆……」意指兄弟和睦,互相扶持。

仁平教授如上述身兼文藝學與文獻學之長,治學範圍相當廣泛,上自《萬葉集》(上代),經平安時代、鎌倉、室町,以至於近現代。微視以見其細微,巨視以理其脈絡,因此所發表之言說,甚受日本學界重視。曾多次來台,於輔大、台大、興國講學。

這次,仁平教授將畢生蒐集的文學資料,從12月26日到31日於興國管理學院圖書館展出,主要內容可分為三大類。

一是手抄本的斷簡:諸如《源氏物語》、《伊勢物語》、《古今和歌集》等,還包含和歌大家藤原定家的斷簡。二是重要作家名著的初版本。江戶時代的《南總里見八犬傳》、《東海道中滕栗毛》,以及近代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島崎藤村、北原白秋、三好達治等作品之初本。三是作家親筆撰寫的詩箋,有與謝野晶子、芥川龍之介、土井晚翠等的作品。

展出前夕,爰撰此短文以為祝賀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