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12, 2007

第一流的脾氣

【聯合報╱楊照】 2007.12.12 03:16 am


1932年,全美國最敏銳的政治觀察家李普曼(Walter Lippmann)用直接而坦白的字句形容當時正在競選的一位總統候選人:「他讓人覺得舒服,但身上卻完全沒有任何重要的素質足可勝任總統工作。」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何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也說:「這個人有第一流的脾氣,可惜只有第二流的才智。」

他們說的,是從1932年到1945年擔任美國總統,破天荒連續當選四任,帶領美國度過經濟大恐慌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性挑戰的羅斯福。過去半個世紀間,不管什麼機構用什麼方式調查,這位羅斯福總統永遠都排名在美國民眾心中最偉大總統的前三名。

事實很簡單,李普曼和何姆斯看錯了。看錯政治人物,猜錯政治人物會有的功績貢獻,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李登輝當然不是第一個。不過,更值得我們關心的是,為什麼李普曼和何姆斯會錯,會嚴重低估了羅斯福的能力呢?

李普曼和何姆斯其實都看見了羅斯福身上最重要的長處,他「讓人舒服」,他「有第一流的脾氣」,問題是,他們不了解在嚴峻的政治局面下,這樣的長處有多重要,有多難得。

「讓人舒服」,「有第一流脾氣」的羅斯福,取得了困境中美國人的信任。他開始每周向國人談心的「爐邊廣播」,回頭看他當年講的話,誠實、空洞到驚人地步。他典型的談話內容是告訴民眾:「我不會每次站上打擊區都能擊出安打。」「這個國家需要勇敢且持續的實驗,常識教我們選一種方法去試,如果失敗了,坦白承認,換個方法再試一次。最重要的是──至少要去試!」

如果是別人講這種話,美國公民會接受,還投票讓他連任嗎?羅斯福用他讓人舒服的魅力,說服美國人一起嘗試「新政」,在大蕭條中還同意讓聯邦政府大筆花錢大幅投資。「新政」當然要靠遠見膽識,但「新政」更需要社會的信任與支持。

李普曼和何姆斯就是在評估社會信任上,犯了錯。他們不了解一個政治人物的修養、脾氣,在政治實踐上,有多重要。尤其在民主政體下,尤其在媒體越來越發達的環境裡,修養、脾氣爭取來信任,才有時間空間思考試驗政策路線,也才有機會找到對的方法,將國家帶到正途上。

真難想像,在台灣,政治人物似乎都在比賽看誰最沒修養,看誰的脾氣最差,看誰最能讓人不舒服。每天充斥在政治版面上的,都是些跳樑小丑最沒內容最沒教養的話。這些人竟然能在民主制度下大剌剌地擁有權力,對照羅斯福的例子,顯然台灣這種完全不須爭取社會信任的民主,已經出了很嚴重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