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13, 2008

論閱讀的品味

非觀點隨筆》論閱讀的品味

【聯合報╱劉森堯】 2008.08.13 03:18 am


吉朋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一書中分析羅馬帝國最後滅亡的幾個主要原因,其中有一個竟然是帝國末期全民知識品味的腐化低落,想來真是耐人尋味。吉朋這樣寫道:「大詩人的名字幾乎已被忘光,大演說家的名字為詭辯家所取代,一大堆批評家、編輯家及註解家等模糊掉了真正學問的面目,天才的式微引發品味的腐化低落。」就學問這一環而言,羅馬帝國晚期的哲學早已淪為古物研究的不正經風氣,要不就是耽溺於占星術的迷信行為,使得人們在面對殘酷的命運之時一籌莫展。總之,羅馬共和晚期,也就是西塞羅時代,大家對知識的高品味格調至此蕩然無存,未幾羅馬帝國遂亡。

當然,一個社會在知識上品味的低劣必然和許多其他因素互為因果,比如政治不清明,經濟蕭條,教育水平低落,社會風氣敗壞等等,都可能對整體人們的心靈造成重大影響。據說以前胡適先生每次從國外回來,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去逛書店,想了解一下近時大家都在讀些什麼書,書店裡頭書本銷售情形必然反映著當下一般人的心靈狀況和思想水平,或者更進一步看,說明著大家在性靈生活上的品味方向。

前陣子報載台北兩所女子高中在入學考試甫一放榜,學校立即為即將入學的新生開出入學前必讀的書單,我看書單上所羅列書目,大多是以文藝為主的作品,幾乎沒有一本和課業有關,有人或許會懷疑,對一個即將進入高中的學生而言,讀這些書有什麼益處呢?我的看法是,要說實際效益恐怕談不上,但從另一角度看,這些書卻又都是有助拓展心靈視野的文學作品,對一個高中學生而言,一方面帶有智慧啟蒙的功能,另一方面又有助於提昇文學閱讀的品味能力,智慧的啟蒙靠天資和機緣,這是個人的造化,而閱讀品味的提昇則有待慢慢的培養,大多時候,有待學校師長在課堂上的諄諄善誘。

近時經常有人批評當今大學生在閱讀品味方面普遍低落的現象,依我近年來的觀察所得,這是事實,不但閱讀品味低俗,連衣著打扮或甚至所進行的愛情活動也是如此。許多人進了大學之後,閱讀品味仍停留在國中水平,有的甚至還耽溺於看幼稚的漫畫讀物,不少女大學生仍天天看劇情可笑的韓、日劇,藉此滿足永遠達不到的愛情幻想。我看更有不少大學生特愛看智商水平極低的進口鬼片,飽受被虐驚嚇之餘,更是嘖嘖稱奇,樂此不疲,以致我在課堂上為破除怪力亂神迷信而再三強調這世上沒有鬼怪這回事時,竟然沒有人肯相信,甚至還被譏評為「鐵齒」不可理喻,我只能說,天要下雨,娘要改嫁,隨她去吧。

我堅持認為讀文學絕不只是學文的人的事情,不管你進大學讀的是什麼專業,好好接觸文學,精采的文學,這甚至還是一種生活教化和品味培養的生命風格,一生受用不盡。我認為上述台北兩所女子高中的做法非常有創意,也很值得效法,從高中階段培養讀課外讀物的習慣,並藉著此一習慣的養成,慢慢深入文學知識的堂奧,未來漫漫無涯的知識探索之路,肯定必是多采多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