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12, 2008

松本清張(Matsumoto Seicho)

要理解日本社會派推理小說大師松本清張的前半生,以及他的寫作動機,這是一本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松本清張寫實自傳,他的回憶錄!

松本清張絕對不只是世界文學史上的傳奇,他的不凡成就、小說影響,致使他成為20世紀文學巨人!

透過松本清張,看日本,進入日本,深入日本!

【名家推薦】
◎楊照(新新聞周刊副社長兼總主筆,小說家、評論家)
「這本《半生記》就非常詳細地道盡松本清張親身經歷40年艱苦的生活磨練,致使他在作品中特別同情小人物。身為一個只有小學學歷、出身卑微的僱員,松本清張在報社屢屢遭受白眼,甚至漠視他所蒙受的屈辱和鬱悶。松本清張在成名以後常常回憶過去的生活,表示:「那些夢,幾乎都是貧窮時代或軍隊時代的夢啊。沒有米了,明天拿什麼給家人吃呢?在北韓的兵營裡,思念著家人怎樣生活而坐立不安……早晨醒來,渾身都是冷汗。」這種時代與生活的烙印,使松本清張的創作呈現出一種「庶民性」,不僅在思想上代表了日本的平民文學,而且他力求自己的作品接近庶民,即為普通老百姓而寫。與江戶川亂步、橫溝正史相比,松本清張的文風更加平易近人,通俗流暢,從而深獲日本各個階層的讀者所喜愛。

松本清張是個傳奇,無法複製的文學史,甚至是人類文化史傳奇。一個沒有推理習慣,缺乏推理能力的社會,必然招引來許多謊言,更多黑霧。今天在台灣讀松本清張有何意義?意義大了!借人家『清張革命』來培養我們自己的推理傳統,更希望借人家『清張革命』的歷史視野,來透視、來驅趕籠罩著台灣人的眾多謊言與更多黑霧。

松本清張早期作品,從《零的焦點》、《點與線》到《砂之器》,幾乎都處理同樣的主題。一個人如何努力地想要維持自己在「戰後」混亂中得到的新身分新機會,他們不惜犯罪殺人都要保守祕密,不願回到從前貧困低賤的命運裡。

這種有血有淚的犯罪動機,震撼了日本讀者。有人在這些角色身上讀到自己的「戰後」變動,更多人則藉此領略到了自己所處社會的嚴格無情,也分享了那些罪犯悲劇性的追求,追求超越著身分的難得自由。

靠著戰前戰後的親身具體經驗,松本清張才有辦法把這些人物與故事,寫得有血有淚。他不只了解他們,他就是他們之中的一員,在「戰後」改變了命運脫離貧賤微寒的人。

松本清張是幸運的,他一路走上了和前半生截然相反的後半生,沒有人沒有什麼力量,可以逼他回到前半生的處境裡去。他清楚明白自己的幸運,他清楚明白有些人不像他那麼幸運,他也就清楚明白這些人的絕望與痛苦。他將這些人的絕望、痛苦寫得淋漓盡致,讓讀者不忍心讀,卻又忍不住要讀。

看似意外,和後半生格格不入的前半生回憶,其實正藏著松本清張作品迷人感人力量的深刻源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