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圓夢,就在多一秒的堅持!」
‧財富人生 2008/10/06
景氣寒風刺骨,「海角七號」吹起的熱風,卻讓國人感受到強大的熱力,幕後推手魏德聖入行十多年,累積能量如火山爆發,在這之前,他是怎麼熬過來的?
【文/高行】
踏入果子電影公司,首先印入眼簾的,是類似攝影棚的一塊空盪空間,幾支大型鹵素燈懸吊在天花板上,四周白色的牆面上,清湯掛面掛了幅《海角七號》的電影海報,很像是剛搬完家,有些垃圾還沒清理完畢。
穿過所謂的攝影棚,又是一番不同景象。小會議室四周的玻璃板上,密密麻麻地記載了加映的場次、套票海報價、主題曲CD、長串的行程記事…,一旁此起彼落電話聲響,都是四面八方粉絲迴響的投射。在場工作人員大呼很興奮,一切來得太快,感覺太不真實了!
不僅是整個戲組,就連導演兼製片加上編劇的魏德聖,也直呼不可思議。
七號現象 儼然成為全民運動
整起如《麻雀變鳳凰》般的奇妙故事,就從那張男女主角阿嘉和友里(分別由歌手)深情相擁的海報開始,這算是當初僅有的宣傳媒介。
上映前夕,翻開報紙電影廣告,《海角七號》的篇幅,相較來勢洶洶的好萊塢大片,不意外地縮限在版面一隅,十足「國片」規格。8月22日正式上映,賣座一如預期般地相當「國片」,當日僅開出十來萬元的慘澹票房。
在片子開演一周,預告將淪落「火速下片」的命運時,奇蹟悄然出現。「海角七號」的台呼屢屢出現在年輕族群的MSN,各入口網站的關鍵字搜尋的名次愈擠愈往前。
這部跨越一甲子時光的感動交錯、穿透小人物的悲喜哀樂的純種國產片,極速向各角落擴散,口耳相傳的威力,絲毫不遜於病毒複製的速度。
倒吃甘蔗 創造國片賣座佳績
到了9月上旬,片子進入上映的第二周。《海角七號》在國外大成本製作的夾殺下直奔台北市票房寶座,中旬衝破5,000萬元創下國片影史紀錄。票房曲線有別於其他電影,上映愈久賣座愈佳。到了9月18日,短短一周,正式宣告衝破一億元票房。
暴衝的成績不令人意外,全省加映的戲院家數、場次擴增了好些倍,報紙電影廣告的版面比上映之初還來的大。
走進戲院,有些年輕學子已經看了三遍不說,許多未在預期中的新面孔也猛然現身,頭髮花白的老夫妻相偕入座,落幕後仍緊握著手,耽溺於故事的餘韻裡,久久不忍離席。
有些「激進」的支持者吶喊說,如果海角的票房沒有衝破兩億元,那是因為海角依舊背負著國片原罪的十字架。
不言放棄 再怎麼苦都要回來
說十字架也許太沈重,說實在的,身為這部堪稱「台灣奇蹟」的幕後推手魏德聖,自始自終都沒想過要背負振興國片的偉大使命,之所以咬著牙,七拼八湊地填補資金缺口將全片殺青,一切都只因為「不甘心!」
今年40歲的魏德聖心有未甘的真情告白,就如影片中描寫的一幕,由范逸臣飾演的阿嘉以不太服輸的語氣,淡淡地向女主角宣告:「其實,我並不差!」
影片裡,無論是抱怨當不成模特兒的友里、自詡為「國寶」但感覺嚴重被忽視的阿茂伯、被霹靂小組踢出來的交警勞馬、還是為情傷所苦的飯店服務生明珠,隱約中都含了一口淡淡的怨氣。
今年「高齡」40歲的新銳名導魏德聖不諱言指出,其實劇中所描寫的人物,儘管個性區隔鮮明,巧手塑造歡笑橋段背後的悲涼、寂寞,多多少少都是自身經驗的投射和縮影。
現實裡,《海角七號》可說是魏德聖第一次正式手持大螢幕導演筒的力作,在此之前,他在電影圈少說悶了十年之久。「這些年一直都在等待,每次感覺到活不下去時,還是得屈就現實離開這個環境。」他有點悵然地回憶,「但每一次的離開,都是為了再回來作準備。」
景氣寒風刺骨,「海角七號」吹起的熱風,卻讓國人感受到強大的熱力,幕後推手魏德聖入行十多年,累積能量如火山爆發,在這之前,他是怎麼熬過來的?
【文/高行】
踏入果子電影公司,首先印入眼簾的,是類似攝影棚的一塊空盪空間,幾支大型鹵素燈懸吊在天花板上,四周白色的牆面上,清湯掛面掛了幅《海角七號》的電影海報,很像是剛搬完家,有些垃圾還沒清理完畢。
穿過所謂的攝影棚,又是一番不同景象。小會議室四周的玻璃板上,密密麻麻地記載了加映的場次、套票海報價、主題曲CD、長串的行程記事…,一旁此起彼落電話聲響,都是四面八方粉絲迴響的投射。在場工作人員大呼很興奮,一切來得太快,感覺太不真實了!
不僅是整個戲組,就連導演兼製片加上編劇的魏德聖,也直呼不可思議。
七號現象 儼然成為全民運動
整起如《麻雀變鳳凰》般的奇妙故事,就從那張男女主角阿嘉和友里(分別由歌手)深情相擁的海報開始,這算是當初僅有的宣傳媒介。
上映前夕,翻開報紙電影廣告,《海角七號》的篇幅,相較來勢洶洶的好萊塢大片,不意外地縮限在版面一隅,十足「國片」規格。8月22日正式上映,賣座一如預期般地相當「國片」,當日僅開出十來萬元的慘澹票房。
在片子開演一周,預告將淪落「火速下片」的命運時,奇蹟悄然出現。「海角七號」的台呼屢屢出現在年輕族群的MSN,各入口網站的關鍵字搜尋的名次愈擠愈往前。
這部跨越一甲子時光的感動交錯、穿透小人物的悲喜哀樂的純種國產片,極速向各角落擴散,口耳相傳的威力,絲毫不遜於病毒複製的速度。
倒吃甘蔗 創造國片賣座佳績
到了9月上旬,片子進入上映的第二周。《海角七號》在國外大成本製作的夾殺下直奔台北市票房寶座,中旬衝破5,000萬元創下國片影史紀錄。票房曲線有別於其他電影,上映愈久賣座愈佳。到了9月18日,短短一周,正式宣告衝破一億元票房。
暴衝的成績不令人意外,全省加映的戲院家數、場次擴增了好些倍,報紙電影廣告的版面比上映之初還來的大。
走進戲院,有些年輕學子已經看了三遍不說,許多未在預期中的新面孔也猛然現身,頭髮花白的老夫妻相偕入座,落幕後仍緊握著手,耽溺於故事的餘韻裡,久久不忍離席。
有些「激進」的支持者吶喊說,如果海角的票房沒有衝破兩億元,那是因為海角依舊背負著國片原罪的十字架。
不言放棄 再怎麼苦都要回來
說十字架也許太沈重,說實在的,身為這部堪稱「台灣奇蹟」的幕後推手魏德聖,自始自終都沒想過要背負振興國片的偉大使命,之所以咬著牙,七拼八湊地填補資金缺口將全片殺青,一切都只因為「不甘心!」
今年40歲的魏德聖心有未甘的真情告白,就如影片中描寫的一幕,由范逸臣飾演的阿嘉以不太服輸的語氣,淡淡地向女主角宣告:「其實,我並不差!」
影片裡,無論是抱怨當不成模特兒的友里、自詡為「國寶」但感覺嚴重被忽視的阿茂伯、被霹靂小組踢出來的交警勞馬、還是為情傷所苦的飯店服務生明珠,隱約中都含了一口淡淡的怨氣。
今年「高齡」40歲的新銳名導魏德聖不諱言指出,其實劇中所描寫的人物,儘管個性區隔鮮明,巧手塑造歡笑橋段背後的悲涼、寂寞,多多少少都是自身經驗的投射和縮影。
現實裡,《海角七號》可說是魏德聖第一次正式手持大螢幕導演筒的力作,在此之前,他在電影圈少說悶了十年之久。「這些年一直都在等待,每次感覺到活不下去時,還是得屈就現實離開這個環境。」他有點悵然地回憶,「但每一次的離開,都是為了再回來作準備。」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