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12, 2008

【摘錄二】■民國96年12月31日 大家都需要康樂股長

我岳母每天的快樂時光便是親手做兩個熱騰騰的阿嬤便當,趁著午餐時間專程送到學校給外孫女倆。人還沒到教室門口,小朋友們遠遠看到她就七嘴八舌地說:「阿嬤來了!阿嬤來了!」

上周三,阿嬤難得只為姊姊準備便當,因為小女兒這學期擔任班長,中午要跟校長開「高峰會議」共進午餐。女兒當班長,這可是家族史上的新鮮事。我讀書時從沒當過班長,偶爾擔任風紀或是學藝股長,通常都被選為康樂股長,帶著全班一起玩。高中那年,老師打算激發我的榮譽心,欽定由我擔任副班長,但沒兩天就被罷免,起因是負責點名的我隨手把點名簿忘在教室,自己翹課打彈子去了。

「班長」、「風紀股長」、「康樂股長」這些角色,是小孩子社會化的起點,等他們進入職場後,會發現公司裡也有類似的職務分派,只是任何單位都不再設置康樂股長。公司只問業績、不求快樂,政府只有文建會,沒有快樂建設委員會。人民想快樂,看電視就好了,於是我輩藝界工作者就成為全民的康樂股長。

但有時候光靠電視裡的康樂股長不夠,像今年耶誕節氣氛冷清,雖說這是西方傳來的宗教性節日,非教徒沒什麼必要跟著慶祝,但台灣早習慣在耶誕夜舉行派對,百貨公司也年年擺出燦爛奪目的耶誕樹跟著熱鬧,大大小小互寄耶誕卡,手指沾到卡片上的金粉銀粉,期待著過節。但今年遇到政府不放假,外加經濟不景氣,百貨公司從真樹擺到假樹、今年乾脆什麼都不做,耶誕節便這麼無聲無息地結束──就像在校慶期間,別班張燈結綵,但我們班上什麼都不做,更覺氣氛陰沉。

台灣一心想要國際化,更應該貼近全球脈動。當其他國家把耶誕節當成吸引觀光客的重要節慶,例如香港維多利亞港的燈光秀,我們最起碼要懂得融入國際性的歡樂氣氛。如果每個國定假期都必須紀念一個人過世或是很多人離世,要夠悲情才足以成為假日,這樣的政府還真是讓全民笑不出來。

不僅政府如此,民間團體也只有行政頭腦,缺乏康樂股長。我近期參加許多眷村活動,不分南北,內容一定是紀錄片與座談會。眷村是台灣獨特的國民文化,應該設計一些娛樂成分較高的活動讓人互動,像我就很希望能在保存良好的四四南村裡來個盛大的「躲貓貓大賽」,讓下一代體會在狹窄又複雜的巷弄裡玩遊戲的趣味。

一家大企業,除了有行銷指導、創意指導,也該設置娛樂指導,因為有快樂的員工才能創造出讓二十一世紀消費者快樂的商品。當我看到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執政黨與在野黨為了種種議題吵得不可開交,又或郝龍斌像教官、莊國榮像紅衛兵,沒人的臉上有笑容,我心想,當年他們一定都沒當過康樂股長,不然怎麼會忘記人民有追求快樂的權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