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19, 2008

故事與新聞》不景氣時代的宴會

【聯合報╱楊照】 2008.11.19 01:42 pm



經濟不景氣,大家不敢隨便上高級餐廳消費宴客,或許可以試試在食物之外,找出些宴會的主題吧!……

關於埃及豔后克里歐佩托拉和羅馬大將安東尼的愛情,歷史上留下了一份有趣的資料。安東尼深受克里歐佩托拉旺盛的情慾所苦,常常覺得力不從心,向一位智者醫生索蘭努斯(Quintus Soranus)求救。索蘭努斯於是寫了一組食譜作為解答。

裡面建議克里歐佩托拉應該多吃粗榖麵包,加了醋和一點鹽的生菜,喝未經細濾的酒。至於安東尼,索蘭努斯要他多吃味道辛辣的白蘿蔔,這樣,兩人的身體性質就能夠彼此協調了。

這份簡單卻生動的史料,可惜不是真的。後來證明是十七世紀初,一位德國學者兼知名偷書雅賊葛達斯特(Melchior Goldast)偽造的。然而十七世紀時,即便研究羅馬史的專家,都誤信這份史料為真。一個原因,葛達斯特書偷得多也讀得多,了解羅馬人討論食物性質的習慣,也考察過羅馬人對於食物如何影響人身心變化的觀念。還有一個原因,因為十七世紀的歐洲人,自己也很重視吃,重視靠吃什麼來處理許多人際問題,所以很容易相信埃及豔后和安東尼也會有類似的行為。

十七世紀的歐洲人,不只重視吃什麼,還重視以吃為主的各式宴會。從教宗以降,國王、主教、貴族都花很多時間、精力安排準備宴會。宴會中,最重要的,就是大量的食物,一定堆得滿滿的,一定讓賓客怎麼吃也吃不完,因為將剩菜慷慨地丟給周圍僕從,乃至外面等候的平民大眾,也是展示權力的壯觀儀式。隨而當然就有各種對於食物與食物性質的發想討論。

不過,以食物為主的宴會,十七世紀到達高峰後,就開始走下坡了。宴會還是一樣常開,但是有了其他東西取代了食物,成為宴會的主角。例如音樂,以及搭配音樂的舞蹈,適合大型宴會同樂。十七世紀中葉後,還盛行規模較小的沙龍聚會,有時甚至跟餐桌一點關係都沒有,沙龍裡還是有音樂,更重要的,有各式各樣聊天討論,從社交八卦,到科學實驗新知,到深奧複雜的哲學思辨,到特殊的詩與文學新作。

食物淡出,讓出了空間給文化在宴會中興起。這是使得歐洲成為近代歐洲的一段關鍵發展,人的注意力從食物移開了,宴會聚會才有辦法交換不同的話題與感受。進入十九世紀,宴會的主人由貴族普及到新興中產階級,順便也就將與宴會密切相關的文化內容,感染給了更多的人。

一直到今天,我們的宴會,食物都還占了太重的分量。除了食物,好像就很難有大家同樂的宴會氣氛。經濟不景氣,大家不敢隨便上高級餐廳消費宴客,或許可以試試在食物之外,找出些宴會的主題吧!嘴巴不只可以拿來吃,還可以拿來聊天,講些有內容有意義,讓賓主盡歡不覺光陰虛度的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