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13, 2009

後山《野球孩子》 疼惜輸的感覺

邱祖胤/台北報導  (20090312)



 連日來國人深陷在中華隊輸球的低迷中,面對失敗的態度究竟是什麼?記錄片《野球孩子》正是拍攝一群熱愛棒球的後山孩子,面對輸球的感覺,以及在告別童年的最後關頭,選擇與夢想奮力一搏的故事,純真而執著。《野球孩子》於○八年獲得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台灣獎首獎,如今入圍瑞士尼恩國際影展。

 《野球孩子》由沈可尚及廖敬堯合導,記錄花蓮瑞穗鄉富源國小棒球隊參加畢業前最後一次全國少棒大賽的過程,以及比賽前的生活點滴。小學生涯即將結束,最後雖打進前八強,卻在四強賽就止步。導演沒用煽情的畫面交代小球員的眼淚,只拍攝輸球第二天,小球員的複雜心情。
 真摯紀錄 入圍瑞士尼恩國際影展

 有人說:「輸球囉,那明天怎麼辦?還要再打球嗎?」有的小朋友則打電動打發時間,或約朋友出去玩。沒想到,最後大家卻又聚集在一起,用紙團和竹棒代替球具,持續過去長期練球的節奏。這份對棒球的愛,平凡而真摯,在鏡頭下徐徐鋪陳。

 這支球隊沒有亮眼的成績,比起其他縣市的常勝隊伍,聲勢及實力並無過人之處,為何會挑上他們作記錄對象?沈可尚表示,製作團隊最早從公共電視《台灣棒球百年風雲》影片中,發現一位有著撲克臉教練張茂三,對他的棒球哲學與管教方式感興趣,於是鎖定張茂三和他的球隊。

 深愛棒球 教練如父令人感動

 富源國小這群小朋友害羞,一開始幾乎無法面對鏡頭,沈可尚與廖敬堯於是完全不採訪。一年多來記錄了四百多小時的底片,最後剪成八十六分鐘的影片。

 張茂三教練兼代父職的部分令人感動。他訓練時一絲不苟,還把所有球員都帶到家中住,和自己的兩個小孩一起生活。他盯緊每位球員的功課,代簽學校的聯絡簿,務使球員的品性端正,成績跟得上水準。

 片中一幕教練對著球員斥喝:「不寫功課就不准打球!」及「叫你媽媽來把你帶走!」小球員面對教練苛責,教練要求他說出讓他留在球隊的理由,急得向隊友求助而飆淚。沒想到隊友說出的對策古怪,令他破涕為笑,觀眾跟著又哭又笑。結果,雖然輸球了,張茂三並未苛責,孩子也並未失去對棒球的熱情。

 告別童年 奮力一搏熱愛不失溫

 這部片子的故事結束後,張茂三還曾自己募款帶球隊到日本參賽,希望小球員開眼界。張茂三目前決定九月到美國深造,希望能將大聯盟的觀念引進,在台灣訓練生根。

 沈可尚與廖敬堯過去是台灣藝術大學同班同學,沈可尚的畢業作品《黑臉少年》即由廖敬堯攝影。沈可尚曾以《與山》一片獲得金馬獎最佳短片,以《噤聲三角》獲金穗獎最佳實驗電影。二○○六年廖敬堯再度為沈可尚的《賽鴿風雲》掌鏡,這部片子透過國家地理頻道在全球一六○個國家播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