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28, 2009

導演王正方獲頒「 科技與人文獎」

學工程一頭栽進電影 是工程師也是導演 兩者有相通性 都需無窮「想像力」

  【本報台北訊】八○年代美國獨立電影知名導演王正方,以「北京故事」一片,名噪一時。周六將獲頒美洲中國工程師學會「科技與人文獎」。他原本的專業領域是電子光學,四十多歲毅然決然辭去大學教職,一頭栽進電影圈。

  王正方表示,不管科技或人文領域,都需要無窮的「想像力」 。曾經是保釣健將,當過IBM工程師;他說,工程師的訓練對他日後拍電影有很大的幫助:工程師需要在時間、經費等有限的條件下完成一項計畫,「當導演也是一樣」。而且無論是工程師、科學家還是導演,「都需要用最平易近人的方式,把自己的工作成果介紹給大眾」。

  王正方從小就展現出對人文領域的喜好與天分,自幼愛讀宋詞,進台大後迷上話劇;別的同學上課都在看教科書,「只有我捧著劇本在偷背台詞。」他說,當時同學都很佩服他,覺得三、四十頁的台詞,怎麼可能背得起來,但王正方覺得很容易,「我大概天生有戲劇的天分吧,劇本比電機教科書好念多了!」

  當時社會上有一種「好男兒不要念文科」的偏見,王正方形容,如果是男生、四肢健全,考上台大電機不念而去念藝術,「祖宗都會從地下爬起來砍死你」,於是他乖乖從建中、台大電機系、然後留美。

  但他並不後悔在科學領域走這一遭,他認為,赴美接觸到不同文化,看到了更多故事,對日後拍電影有很大的幫助。

  他至今仍對在大學實驗室裡的生活津津樂道。王正方博士班研究的是類似雷達的微波偵測系統。他打趣說,當時的研究成果被送到越戰戰場上,「我卻去參加反越戰遊行,都快搞到人格分裂了。」

  王正方談到中年轉行的心路歷程,自嘲「博士班念得快跟茶博士差不多了」,謙稱自己不可能做到最優秀的工程師;加上當時有一股「召喚的聲音」,喚起他隱藏在心中的戲劇能力與天分。他也不諱言當時經過一番掙扎,畢竟當工程師、教授的生活安逸穩定,「但是機會來了,顧不得這麼多」,一腳踏進電影圈,就欲罷不能。

  美洲中國工程師學會在一九一七年成立,創辦人是中國第一位鐵路工程師詹天佑。今年「科技與人文獎」將頒給王正方,表揚他在電機工程,以及及跨入人文領域,在電影藝術上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