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腳
IC之音FM97.5;每週一上午8:15~8:45及下午19:15~20:00播出從專業媒體人的角度出發,以寬廣的視野,分析目前各電子產業的趨勢、警訊,現況的分析、解讀;以及走遍五大洲七大洋所觀察到的各國(各企業)發展的利基、瓶頸等。
若您對於節目內容有任何意見或指教,歡迎您至ic@digitimes.com留言,我們將儘快回覆您 謝謝!
分享台中行
2009/10/5
欽勇受邀去台中做「金融海嘯後,台灣的金融環境變遷,及投資方向、策略的探討」演講發現,中部地區是相當需要,新竹或台北的資源,不論是知識上、或是資訊交流上,期盼透過節目的分享,可以讓更多產業界的人省思。
從逆轉力一書來看台灣(2)
2009/9/28
產品時期的執行者,跟危機時期的執行者是很不一樣。執行長的職責有二個,一個是領導、另一個是營運,在面對不景氣的時候,他所需要展現的領導力跟營運能力,可能跟在產品的時期不太一樣,他需要更仔細的去了解第一線的市場資訊,在不景氣的時候,領導人本身的特質可能是更重要的,包括你必需要開誠布公,必需知道怎麼去激勵他人,怎麼去認清事實、務實樂觀、強化管理制度,而且放眼未來!
從逆轉力一書來看台灣
2009/9/21
本週的「科技行腳」欽勇與聽眾分享,「逆轉力」這本書的心得。我們可以看到在金融海嘯過去的一年當中,有些公司反敗為勝、有些公司在不景氣,或者非常高風險的階段裡面,找到自己發展的重點,或者是說,他們面對困難的過程他們提出了一些方法,在此書中都有一些非常值得台灣的企業界及產業界做一些參考。
從寧波行看台灣
2009/9/14
大陸一個新發開區-杭州灣新區,在兩旁都是稻田的情況下,卻聳立了一間五星級飯店,為什麼一個新開發區,會想要蓋一個五星級飯店,它所代表是什麼呢?甚至在新竹科學園區內,雖是工業重鎮,但是有沒有可能可以跳脫工業的思維,在科學園區內蓋一間供給更高檔次、更高品質的餐飲服務呢?
重視台灣品牌
2009/9/7
台灣人好像很不重視自己的品牌,甚至有些台灣人還會否認自己的品牌。然為什麼我們對美國人,或是日本人他的知識工作者總是有比較好的評價,是我們自己不夠嚴謹呢?還是我們不了解我們自己市場的環境?欽勇認為全世界只有二個中等所得的國家,有機會挑戰人均所得三萬美金,一個是韓國、另一個是台灣,而韓國正在正確的軌道上面,而台灣呢?如果我們的軌道是正確的,再加上我們有中國大陸的市場的,我們將有可能超越韓國,比韓國更快達到三萬美金的人均所得的機會是很高的。
建立專屬台灣的品牌
2009/8/31
台灣必需建立自己的品牌,如果找到台灣的特質、創作自己的品牌,不斷的耕耘我們一定會做的比前更好,如果我們不願意耕耘,不會有更好的機會。反觀韓國政府在過去二年,不斷的在做宣傳,塑造自己的形象,當他們的形象創造作出來時,再結合他們的文化創意產業,甚至連廣告的模特兒,都是選他們當地韓國的,台灣人總是覺得用別人的比較好,這樣比較國際化,其實台灣有很好的條件,只是台灣人願不願意同意這樣的價值。
台灣的電子業-電子時報
2009/8/24
欽勇以前在資策會工作時,絕大部份的經費是來自於政府,然現在的電子時報的經營就可以依靠民間的專案、會員、或者是研討會的活動來生存,因此政府的經費就可以用在社會福利的支出。台灣的電子產業特質跟美國不一樣,且跟中國大陸的經營環境也不盡相同,如果這些有價值的資訊可以無限制的被傳遞,那就沒有人願意創作出有價值的資訊,但大部份的電子產業,因為希望有市場佔有率,因此就採取開放的態度,但電子時報的作法卻不同,從11年前就開始收費,不斷的精進資訊、提供給會員資料,且台灣的專業服務應該要有更好的空間。
韓國的科技產業(六)
2009/8/17
韓國LG從2007年引進流動式的生產模式;從剛剛引進時,它每一條的生產線長達204米,但到了2007年,縮短成為155米,最後到了2008年,甚至縮短成為137米,從這個數據來做比對,LG的生產效率改善了將近三倍,這是一個非常明顯且重要的改變。以前台灣很少會長期去培養資深工程人員,通常是為了降低成本,把工廠整個搬到大陸去,但台灣的這一批資深工程人員,因為送去大陸成本的太高為考量而無法前去大陸,因此優秀的工程人員也就斷層了。但LG的做法是,繼續把一批人留在韓國,而且把最好的人留在韓國,這樣的做法使得它變成了所有的工廠的母廠,而LG的生產線也會是全世界最好的。
韓國的科技產業(五)
2009/8/10
韓國在經營上面有很多跟台灣不太一樣的地方。相較於台灣來說,韓國對於創新價值,比降低成本更為重視,甚至有非常重要的堅持,而他成功的經驗也是台灣的借鏡。從1990年代開始,韓國的業界就不斷在討論,價值與成本到底孰輕孰重。韓國業界並沒有選擇,海外生產降低成本做為企業的核心戰略,而是以品牌行銷核心技術、經濟規模做為市場的利器,這些都是跟台灣很不一樣的地方。
韓國的科技產業(四)
2009/8/3
韓國三星,不論是從技術面、規模面、行銷面來看,都已經是全球市場上的佼佼者。然現今面板產業已經到了第三個十年,業界的競爭也不在只是市佔率的競爭,更是包括獲利率等,整體的附加價值的競爭。而在韓國政府積極的介入、協調跟輔導之下,韓國三星及LG這二大公司已經握手言和,台灣接下來要怎麼要去掌握未來市場的商機跟出口呢?此外,三星的目標也不在只有面板,對於上游的零件跟材料,是否能夠自給自足,他們更是重視。
若您對於節目內容有任何意見或指教,歡迎您至ic@digitimes.com留言,我們將儘快回覆您 謝謝!
分享台中行
2009/10/5
欽勇受邀去台中做「金融海嘯後,台灣的金融環境變遷,及投資方向、策略的探討」演講發現,中部地區是相當需要,新竹或台北的資源,不論是知識上、或是資訊交流上,期盼透過節目的分享,可以讓更多產業界的人省思。
從逆轉力一書來看台灣(2)
2009/9/28
產品時期的執行者,跟危機時期的執行者是很不一樣。執行長的職責有二個,一個是領導、另一個是營運,在面對不景氣的時候,他所需要展現的領導力跟營運能力,可能跟在產品的時期不太一樣,他需要更仔細的去了解第一線的市場資訊,在不景氣的時候,領導人本身的特質可能是更重要的,包括你必需要開誠布公,必需知道怎麼去激勵他人,怎麼去認清事實、務實樂觀、強化管理制度,而且放眼未來!
從逆轉力一書來看台灣
2009/9/21
本週的「科技行腳」欽勇與聽眾分享,「逆轉力」這本書的心得。我們可以看到在金融海嘯過去的一年當中,有些公司反敗為勝、有些公司在不景氣,或者非常高風險的階段裡面,找到自己發展的重點,或者是說,他們面對困難的過程他們提出了一些方法,在此書中都有一些非常值得台灣的企業界及產業界做一些參考。
從寧波行看台灣
2009/9/14
大陸一個新發開區-杭州灣新區,在兩旁都是稻田的情況下,卻聳立了一間五星級飯店,為什麼一個新開發區,會想要蓋一個五星級飯店,它所代表是什麼呢?甚至在新竹科學園區內,雖是工業重鎮,但是有沒有可能可以跳脫工業的思維,在科學園區內蓋一間供給更高檔次、更高品質的餐飲服務呢?
重視台灣品牌
2009/9/7
台灣人好像很不重視自己的品牌,甚至有些台灣人還會否認自己的品牌。然為什麼我們對美國人,或是日本人他的知識工作者總是有比較好的評價,是我們自己不夠嚴謹呢?還是我們不了解我們自己市場的環境?欽勇認為全世界只有二個中等所得的國家,有機會挑戰人均所得三萬美金,一個是韓國、另一個是台灣,而韓國正在正確的軌道上面,而台灣呢?如果我們的軌道是正確的,再加上我們有中國大陸的市場的,我們將有可能超越韓國,比韓國更快達到三萬美金的人均所得的機會是很高的。
建立專屬台灣的品牌
2009/8/31
台灣必需建立自己的品牌,如果找到台灣的特質、創作自己的品牌,不斷的耕耘我們一定會做的比前更好,如果我們不願意耕耘,不會有更好的機會。反觀韓國政府在過去二年,不斷的在做宣傳,塑造自己的形象,當他們的形象創造作出來時,再結合他們的文化創意產業,甚至連廣告的模特兒,都是選他們當地韓國的,台灣人總是覺得用別人的比較好,這樣比較國際化,其實台灣有很好的條件,只是台灣人願不願意同意這樣的價值。
台灣的電子業-電子時報
2009/8/24
欽勇以前在資策會工作時,絕大部份的經費是來自於政府,然現在的電子時報的經營就可以依靠民間的專案、會員、或者是研討會的活動來生存,因此政府的經費就可以用在社會福利的支出。台灣的電子產業特質跟美國不一樣,且跟中國大陸的經營環境也不盡相同,如果這些有價值的資訊可以無限制的被傳遞,那就沒有人願意創作出有價值的資訊,但大部份的電子產業,因為希望有市場佔有率,因此就採取開放的態度,但電子時報的作法卻不同,從11年前就開始收費,不斷的精進資訊、提供給會員資料,且台灣的專業服務應該要有更好的空間。
韓國的科技產業(六)
2009/8/17
韓國LG從2007年引進流動式的生產模式;從剛剛引進時,它每一條的生產線長達204米,但到了2007年,縮短成為155米,最後到了2008年,甚至縮短成為137米,從這個數據來做比對,LG的生產效率改善了將近三倍,這是一個非常明顯且重要的改變。以前台灣很少會長期去培養資深工程人員,通常是為了降低成本,把工廠整個搬到大陸去,但台灣的這一批資深工程人員,因為送去大陸成本的太高為考量而無法前去大陸,因此優秀的工程人員也就斷層了。但LG的做法是,繼續把一批人留在韓國,而且把最好的人留在韓國,這樣的做法使得它變成了所有的工廠的母廠,而LG的生產線也會是全世界最好的。
韓國的科技產業(五)
2009/8/10
韓國在經營上面有很多跟台灣不太一樣的地方。相較於台灣來說,韓國對於創新價值,比降低成本更為重視,甚至有非常重要的堅持,而他成功的經驗也是台灣的借鏡。從1990年代開始,韓國的業界就不斷在討論,價值與成本到底孰輕孰重。韓國業界並沒有選擇,海外生產降低成本做為企業的核心戰略,而是以品牌行銷核心技術、經濟規模做為市場的利器,這些都是跟台灣很不一樣的地方。
韓國的科技產業(四)
2009/8/3
韓國三星,不論是從技術面、規模面、行銷面來看,都已經是全球市場上的佼佼者。然現今面板產業已經到了第三個十年,業界的競爭也不在只是市佔率的競爭,更是包括獲利率等,整體的附加價值的競爭。而在韓國政府積極的介入、協調跟輔導之下,韓國三星及LG這二大公司已經握手言和,台灣接下來要怎麼要去掌握未來市場的商機跟出口呢?此外,三星的目標也不在只有面板,對於上游的零件跟材料,是否能夠自給自足,他們更是重視。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