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23, 2006

摘錄》交大美術館 交融藝術、自然、人

【記者陳宛茜/新竹報導】

2003年7月,安藤忠雄接受交大委託設計美術館與建築館,並於2004年完成初步設計。此後卻因募款無著一度停擺,最後安藤主動更改設計以減少經費,寶來金融集團董事長白文正並捐贈一億,終讓美術館率先動土,建築館仍苦等經費。

但也因這些延遲,安藤為上海同濟大學設計的「上海國際設計中心」,定明年五月竣工,極有可能比交大美術館(預計明年底)早完工,搶下日本之外、「安藤首件亞洲作品」的寶座。

交大美術館位於交大光復校區西區校地,占地2000餘坪,展示空間約400坪,將收藏台灣前輩畫家與雕塑家的作品。催生此館的交大前校長張俊彥表示,交大已與國家文藝獎得主陳慧坤及家屬簽訂合約,將陳慧坤80幅畫作交由交大典藏。

原始設計中,交大建築館為弧形建築,美術館為方形建築;新方案則改成三角形美術館與方形建築館。美術館臨溪面谷,美麗的自然環境帶給安藤靈感,在設計中放入大量半戶外空間,讓觀者感受風、光、雨等大自然魅力。美術館分常設展覽棟與特別展覽棟,安藤在常設展覽棟裡設計一個壯觀的階梯狀挑空空間,並利用玻璃空橋連接特別展覽棟,藉此延伸多樣性的展示形式。

這個挑空的半戶外空間是交大美術館的靈魂所在。它的屋頂擋住台灣炙熱的陽光,取代牆壁的柱子則讓空氣流通。因此,觀眾不必躲在冷氣房,可以走出來感受自然光影與氣息,在大自然懷抱中沉澱、思考剛享受的藝術洗禮。這個連接室內外的廣場也將美術館延伸到大自然中,讓整個基地都變成美術館,美術館則成為藝術、自然與人溝通的平台。

【2006/08/23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