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01, 2007

不列顛博物館

不列顛博物館
British Museum

【摘  自】中國百科全書
【中文詞條】不列顛博物館
【漢語拼音】Buliedian Bowuguan
【外文詞條】British Museum
【作  者】丁義忠

知識分類:分類檢索/文物‧博物館/博物館/外國博物館/〔歐洲〕/不列顛博物館

世界著名博物館。在倫敦魯塞爾大街。1753年英國醫生﹑博物學家H.斯隆爵士以建造一座珍藏館為條件﹐將其收藏的 8萬餘件珍貴藏品捐獻給國家。1754年﹐為籌集經費﹐制定管理辦法﹐英國議會通過了"不列顛博物館法"。1754年購置蒙塔古宮為館舍﹐1759年向公眾開放。以後藏品不斷增加﹐1823年英王喬治四世將其父的圖書館捐給博物館﹐使館藏愈臻豐富。1827年﹐擴建了東展廳。著名的圓頂方體圖書館於1857年開放﹐此後﹐油畫藏品移交國家美術館﹐自然部分藏品移交給1880年建成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圖書部分則於1973年移交給新建成的不列顛圖書館。

該館收藏有世界各國的精美藝術品。設 100餘間陳列室﹐分為埃及古器物﹑希臘﹑羅馬古器物﹑西亞古器物﹑歐洲中世紀器物﹑東方古器物﹑英國史前和羅馬佔領時期藝術﹑錢幣和紀念章﹑版畫和畫稿等部門展出(見圖 )。其中以古代埃及藝術﹑希臘﹑羅馬藝術和東方藝術等部分最引人注目。古代埃及藝術部分陳列有舉世聞名的羅塞塔碑石﹑法老木乃伊以及大型人物雕像﹑壁畫﹑器皿﹑金玉首飾等珍貴文物﹐還有金字塔和人面獅身像的模型﹐表現了古埃及的高度文明。希臘﹑羅馬藝術部分陳列有巴台農神廟上的建築雕刻﹑雅典衛城出土的雕塑﹑黏土版文書﹑陶壺﹑金器﹑古羅馬時代歷代皇帝的半身雕像或頭像等精美文物﹐反映了 5世紀羅馬帝國崩潰止的燦爛文化。西亞藝術部分陳列有著名的烏爾王墓出土的金製品﹑豎琴﹐ 亞述時期的各種浮雕﹑尼姆魯王宮城門﹐ 人面獸身有翼像以及工藝品等。東方藝術部分陳列有中亞﹑東南亞﹑中國﹑日本等地的文物﹐以中國文物陳列最多﹑最精。有商周青銅器﹑秦漢銅鏡﹑南北朝以來的瓷器﹑唐代經卷﹑繪畫以及漆器﹑絲綢﹑雕刻﹑書畫﹑工藝品等﹐其中﹐《女史箴圖》﹑敦煌經卷﹑繪畫﹑各時代的書畫﹑工藝品等都是舉世無雙的珍貴文物。

英國綜合性的國立博物館,在考古學和人種誌方面有特別出色的收藏。位於倫敦康登(Camden)自治市的布盧姆斯伯里(Bloomsbury)區。

大英博物館根據國會法令建於1753年,最初以斯隆(Hans Sloane)爵士、牛津伯爵(第一)(Robert Harley, 1st earl of Oxford)、科頓(Robert Cotton)爵士三方面的收藏為基礎。收藏品(也包括一批重要的手稿和其他圖書資料)擺放於大羅素街孟塔古(Montagu)宅邸,1759年開放參觀。今博物館建築是斯默克(Robert Smirke)爵士設計的新古典主義風格,1823~1852年期間建於孟塔古宅邸舊址,後經數次增建和改建。其最著名的圓形閱覽室建於1850年代,在這座銅製圓頂下,曾有過馬克思、吳爾夫(Virginia Woolf)、克魯泡特金(Peter Kropotkin)和喀萊爾(Thomas Carlyle)等知名學者的勤讀身影。1881年原自然史收藏品轉移至南肯辛頓(South Kensington)一棟新建築,成為自然史博物館。 1973年根據國會法令,大英博物館的圖書館與其他一些館藏一起併入英國圖書館。該圖書館約一半的藏品一直放在大英博物館,直到1997年新圖書館建築蓋好為止。後來宣布計畫要整修閱覽室,將納入一批新的參考書,包括電腦系統方面。1998年3月,在閱覽室附近建造了一座玻璃帷幕的大館(Great Court)。

大英博物館最出名的藏品是︰埃爾金大理石雕塑品(Elgin Marbles),主要是雅典帕台農神廟的建築局部;哈利卡納蘇斯的摩索拉斯陵墓(Mausoleum of Halicarnassus)和以弗所的阿爾忒彌斯(Artemis)神廟的其他希臘雕刻;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提供了閱讀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竅門;來自卡拉(Calah,今尼姆魯德)和尼尼微宮殿、神廟的黑方尖碑和亞述古物;美索不達米亞古城烏爾(Ur)出土的金、銀、貝殼製品;所謂的波特蘭花瓶,羅馬附近發現的西元1世紀寶石玻璃製品;沙福克郡薩胡(Sutton Hoo)發現的7世紀船葬的珍寶;中國明朝和其他朝代製作的陶器。



英國的首都及最大城市。位於英格蘭東南部,濱泰晤士河。內倫敦的範圍包括最原始的倫敦市和倫敦33個自治市的其中13個,大倫敦則包括所有的33個自治市。西元1世紀時由羅馬人建立,當時名為倫迪尼烏姆(Londinium),6世紀時歸屬撒克遜人。丹麥人在865年入侵英格蘭時破壞了該城的防禦工事,後來重建。威廉一世建立了倫敦塔這個城堡要塞的中心堡壘。諾曼國王們挑選威斯敏斯特為行政首府,而愛德華建立了西敏寺這座教堂。這座在1085年之前阿爾卑斯山脈以北歐洲最大的城市在1348~1349年遭到黑死病的重創。16世紀中葉貿易日益成長,因英國海外帝國的擴張而加速發展。1664~1665年爆發的瘟疫造成七萬多名倫敦人死亡。1666年倫敦大火燒光了5/6的城市,後來加以重建(參閱Wren, Sir Christopher)。從18世紀末葉到1914年倫敦一直是世界的貿易中心。1890年完成世界第一座電氣地下鐵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不列顛戰役中遭到德軍的嚴重轟炸。市內具有歷史價值的地點包括:白金漢宮、泰特藝廊、英國國立美術館、大英博物館與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人口︰都會區約7,007,000(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