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17, 2007

蒜頭行遍天下

韓良憶  (20070717)




我每次做再簡單不過的蒜辣義大利麵,都不忘多做一點蒜片橄欖油,收進冰箱。中午一個人在餐,拿蒜油為底,來拌spaghetti或台灣帶回來的關廟麵都行,拌台灣麵時,需再加點好蔭油膏和少許的蔥花,這樣更美味,要是吃的是義大利麵,就不淋醬油,灑點鹽和乾辣椒,有洋香菜的話加一點,沒有也無所謂,這一盤清簡的義大利麵,我也吃得唏里胡嚕,香的很。

同樣的油也可以拿來做菜,用以清炒空心菜,是台灣人愛吃的家常熱炒;燉茄子、節瓜、甜椒和番茄,可以做成普羅旺斯風味十足的燉蔬菜(ratatouille);摻上芝麻醬和鷹嘴豆泥的話,就成了豆泥醬(hummus),中東人拿來抹麵包或配生菜吃,很多吃素的歐洲人也喜歡。


有一天,就是在煎煮蒜油時,思及蒜頭林林總總的食法,忽然領悟到,蒜頭可能是在世上流傳最廣的辛香料。人的飲食口味往往會因地域和文化而出現差異,有些調味香料和香草就比較受地域的限制,僅在一國或一個地區盛行,好比花椒,中國的四川菜常用,卻少見於西方傳統菜色(近二十多年來流行的融合菜不算)。而地中海一帶常用以烹調豬、羊肉和馬鈴薯的迷迭香,則在中國菜裡不見蹤跡。蒜頭卻是行遍天下,一路暢通,我想不出現今有哪一支著名的菜系不用蒜頭燒菜。
蒜頭原產於中亞一帶,從那裡輾轉傳到全球各地,中國人從五千年前起就食蒜,並在三百多年前,由漢人移民帶到了台灣。大蒜耐熱,在溫帶和熱帶氣候中都能欣欣向榮,易栽種又多產,凡此種種應該都是蒜頭能傳遍世界的主因。

不過,不論在哪一個文化的菜色中,蒜頭多半居於配角的地位,雖是不可獲缺的佐料,卻算不上可以獨當一面的蔬菜。中國的「糖蒜」或是少數的例外,醃漬的糖蒜不但可當調味料,本身也是道小菜,啜粥佐酒皆宜,一餐飯裡如果大魚大肉特別多,來兩粒糖蒜就能去腥解膩。

在我們家,糖蒜是夏季的新味,因為夏天正是糖蒜出缸的時節。每年一到春天,爸爸就會親自上市場買來新蒜,沖洗乾淨,去除外頭的粗皮膜,稍加晾曬後,將蒜頭置入大玻璃罐中,倒進加了砂糖的五印醋或鎮江醋,封存以來,醃漬物兩三個月,等到了夏天,糖蒜就醃好了,酸酸甜甜的,怪的是,生蒜原有的那股辛辣味卻被馴化,不見了。江蘇老爸平日喜食薑,並不愛吃生蒜,嫌吃了口氣臭,可他說:「糖蒜不臭,香。」

爸爸是這二十多年才開始做糖蒜,作法得自兒時看母親指揮長工醃蕎頭的印象,蕎頭是一種長得跟蒜頭很像的植物,古稱薤。爸爸說,在老家,家家戶戶一到春天,就忙著醃蕎頭,也有醃蒜頭的,比較少,在台灣,市場上少見有蕎頭,本地種的蒜頭卻又肥又大,真不錯,「那就醃蒜頭吧」。

糖蒜既象徵了父親的鄉愁,卻也代表父親接受現實,他早已將這個亞熱帶島嶼當成家了。至於我,我始終覺得,糖蒜是只有爸爸才做得好的味道。蒜頭行遍天下,人在歐洲的我,最愛的仍是父親親手醃漬的糖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