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01, 2007

耳朵退化的惡性循環

【聯合報╱楊照】 2007.08.02 03:24 am


1960年美國總統大選,尼克森對上了甘迺迪,兩個人一共進行了三場辯論,透過電視轉播看辯論的美國公民,三場都認為甘迺迪占了上風,而且只有第三場兩人的表現接近,前兩場,甘迺迪遙遙領先。

然而,另外一項調查卻顯示,如果是從收音機聽到辯論的人,有很不一樣的評價。三場,他們都給了兩人差不多的分數,沒有明顯勝負定論。

這就是為什麼1960年被稱為美國政治的「電視元年」,靠著電視的效果,甘迺迪才得以挑戰現任副總統,最後在大選中以些微的票數獲勝。

儘管可能還有其他因素影響,不過無可否認,聽收音機的人,在沒有畫面的情況下,必定較為專注吸收兩人說話的內容,換句話說,排除掉外表形象,光只比講出來的東西,尼克森表現得並不差,那麼他當然輸就輸在電視多加出來的那個影像部分了!

六○年,不只是美國政治的「電視元年」,應該也是全世界人類感官的「電視元年」吧!尼克森、甘迺迪辯論的勝負差異,還彰顯了一件事──那就是收音機、留聲機所開啟的一種特殊「聽」的文化自此開始沒落,走下坡了。收音機、留聲機只有聲音,卻提供了許多人們平常生活裡本來沒有的廣大享受,於是在幾十年內,大幅提高了大家「聽」的能力,也提高了「聽」的需求。

以前只有在音樂廳裡才能聽到的,而且一閃即逝的美妙音樂,現在可以在自家客廳反覆地聽。以前只在國會殿堂才有的政治家激烈辯論,現在也被搬到你家客廳裡進行了。在這樣的聲音訓練下,那一代的人,恐怕擁有人類文明史上,最敏銳也最挑剔的耳朵吧!

聲音的紀錄與複製技術雖然繼續進步,但隨著電視時代的來臨,人的普遍聽覺卻沒有變得更敏感。相對地,「聽」的藝術、「聽」的文化,慢慢退化了。退化到今天,就連甘迺迪再生,他也要大喊無法忍受吧!

甘迺迪能夠留下那些傳頌多年的有名演講,老實說,還不是依賴那「聆聽的一代」培養出的聽眾?今天越來越少人擁有聆聽的習慣,更別說聆聽的能力了。以前教小孩「有耳無嘴」,現在狀況卻完全相反,大部分的年輕人都「有嘴無耳」,勇於表達,急於表達,卻沒有耐心聽完人家一句話,也沒有能力真正聽進稍微複雜一點的音樂。

這樣製造了惡性循環。每個人都急於表達,也就不可能琢磨自己表達的內容,一天到晚被胡亂粗糙表達包圍的人,更不會有耐心聆聽,他的聽覺就更退化,更聽不到什麼深邃的內容,什麼精緻細膩的聲音了。這樣的生活,變得豐富還是變得貧乏呢?

【2007/08/02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