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12, 2007

《如果你愛上一家書店》 令人神往的書店風景




一到書店我就不能自持。從貨源最足的巴黎書城到購物中心的無名書店,任何書店都各有驚喜。從書店三十年前第一次打動我的心後,身為顧客、雇員、銷售代表或遊客,我造訪過數千家書店。每一家都無拘束地散發特有的喜悅。

傍晚時分,女兒麥蒂和我有時會散步到街角的黑橡樹書店(Black Oak Books),店裡很簡樸,幾排整齊的淺色書架,沒有特別布置,就書店而言有些別出心裁。書店有一些新書,但主要還是銷售舊書。兒童區不大,麥蒂所以喜歡來是因為她可以隨意翻書。

我們向正在門前閒聊的卡爾和瑪麗亞打聲招呼,就鑽進狹窄的走道。我們會認真翻閱兩、三本書,最後選上一本。這種時刻讓我們心儀的是書店的安適、平靜、人少,我們似乎是唯一的顧客。離開時,橙色的晚霞在西方天際燃燒, 彷彿有一道綠光倏忽而過。我們知道上床休息的時間快到了,今天將有一本新書或兩本「舊好」相伴。

城市之光詩歌室:有各種奇遇的安靜洞窟

每個人都有自己心儀的書店名單:我喜歡這些書店確是因為我偶然撞見了它們。書店給人的樂趣之一就是為數眾多、各有妙趣。

舊金山的招牌──城市之光書店,因「垮掉的一代」出沒而理所當然聲名遠揚,開業五十年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城市地景。書店臨近哥倫布和百老匯大道交叉口,西方被中國城包圍,東面是一排脫衣舞俱樂部,南邊是舊金山商業區光怪陸離的天際線。

這個地點因與眾多不太體面的咖啡館和三家大酒吧(隔壁是維蘇威Vesuvio,街對面則是斯倍克Spec's 和托斯卡Tosca)比鄰更加有名。天晴的日子,你甚至可以碰見費林蓋提本人站在街角,靠著他的自行車,凝視他參與建立的這塊美麗所在。

這地方本身就值得一遊,書店裡的圖書更是讓你目瞪口呆。前門的收銀台夾在破舊狹窄的樓梯間,大量新書就塞在角落或縫隙裡。最讓我驚訝的是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別的書店會像那樣,用如此另類的書籍吸引顧客:從冰島小說到五百頁厚的購物拱廊史。

正廳擺滿了小說,按「城市之光」獨有的方式排列:美國、英國、歐洲、亞洲、拉美等等。那裡還有「城市之光」自己出版的全部圖書,以及品類繁多的文學雜誌和期刊;最引人入勝的是一架他們出版的詩集,有許多是訂書機裝訂、模糊不清的影印本。這家書店最最精華部分,是沿著後樓梯上去的詩歌室,那是個可以有各種奇遇的安靜洞窟,城市的喧囂淡去,由詞彙組成白色的靜謐世界將你包裹。

紀伊國屋書店: 書籍成為無涉意義的物件

「城市之光」在當地以顧客服務著名,但也許不是你期望的那種。北灘附近有一家老派義大利餐廳Caffe Sport,侍者教育你可以或不可以吃什麼、只可以吃多少,去吃飯隨時聽到他們的喝斥。但食客趨之若鶩,為了享受這種待遇要排幾個小時的隊。

「城市之光」的客服不會這麼粗魯,照我們的說法是太心不在焉了。顧客的詢問經常換來一聲厭世的嘆氣,然後隨手一指,嘟囔出一個方向。如果你是常客,碰過幾回釘子就再也不會去尋求指引了,但可以坐在一旁看外來客吃癟。我不抱怨「城市之光」的客服,一點兒也不;少了它,書店的格調就不一樣了。所以「城市之光」近乎完美。

舊金山另一家近乎完美的書店,是我對那裡的文字一竅不通的紀伊國屋書店,位於日本城的這家書店大又繁忙,銷售期刊、圖書、CD和文具。儘管書店銷售少部分關於亞洲的英文書籍,但最吸引我的卻是日文書,一種我既不會說也看不懂的語言,書的封面封底正與我們的書相反。

紀伊國屋書店屬於夢中的書店,那裡的景色似曾相識,每個細節又讓我摸不著頭腦,但這不是噩夢。在一個我看不懂書的地方,書籍成為一個無涉內容的物件,別有一番妙處。我凝視著這些外國文字,拿起華美的平裝書,試圖猜出它們的意思,但最終只是滿足於徜徉其間。

夢中書店:除非窮盡所能,否則找不到你要的書

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死於1985年,留下列出十五種計畫動筆的著作清單。我願意開一家卡爾維諾書店,最好是在巴黎,因為他在那裡生活多年。在卡爾維諾書店裡,你可以找到各種類型、卡爾維諾沒有機會寫的書,有標準版、袖珍版、對開本和插圖版。你也許還會發現一批你喜歡的已故作家沒能完成的書。每周都有新書上架。

巴黎現在有家書店叫「找不到」(Introuvable),真是一個絕妙的名字。在我完美的書店之城裡,我想像的終極書店也許就是絕對找不到的,這家書店有你想找的任何一本書:從孩提時看過的紫衣小鬼頭的書,到你在裡面寫滿筆記的報稅指南。除非你窮盡所有可能,否則找不到那本你要的書。只有當你不再心存僥倖,你也許就能找到那本找不到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