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24, 2008

一噸鮮奶灌成50噸 奶站搞化工 雙氧水殺菌

【聯合報╱記者汪莉絹/台北報導】 2008.09.24 09:42 am


大陸毒奶粉事件持續擴大,經過大陸當局連日緝查,毒奶粉禍首指向未受監管的奶站。大陸媒體更驚爆,除三聚氰胺外,奶站老闆還會在收來的牛奶裡,添加乳清粉、雙氧水、脂肪油等各種化學添加劑,以期降低成本和通過檢測。

三鹿毒奶粉事件已演變成大陸整個乳業問題,大陸民眾都在問,為何連蒙牛、伊利和光明等知名大廠牌,都出現含三聚氰胺的牛奶?「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近日走訪大陸奶業人士,發現奶站可能是問題奶的來源。

報導引用山西山陰縣曾在蒙牛和伊利直屬奶站工作的人員表示,三年前就曾聽說,有人在牛奶裡加三聚氰胺,但以前不檢測這項,所以也沒發現;今年四月,上面正式通知要檢測,才知道問題嚴重。由此,各奶業的管理層,應該早就知道毒奶粉問題。

他說,奶站在在牛奶裡摻東西,早幾年就有,只是人們不太知道,誰也沒當回事。奶站老闆在牛奶摻水後,牛奶的各項指標就會降低,然後根據自己的經驗或簡單的儀器,在摻水後的牛奶加入添加劑,反覆勾兌幾次,一直到牛奶「達標」為止。

他透露,河北曾出現一頭牛一天可以產二十噸牛奶的傳說,其實是用大量的水和乳清粉勾兌出很多牛奶,「一噸鮮牛奶可以勾兌出五十噸牛奶」,並不困難。

他說,有時為了降低細菌數,還有人加入雙氧水或抗菌素、清毒劑來消毒殺菌;有時酸度高了,就加鹼;糖度高了,就加水。

最常見奶站人員加入摻水牛奶的五種添加劑是:脂肪油(提高脂肪數)、糊精和乳清粉以及二合一(二合一就是三聚氰胺,可以提高各種指數,尤其是蛋白指數)。

這位奶業人士表示,很多奶站的牛奶都不固定送往那家企業,任何一家奶站的牛奶都可能送往任何一家企業,這就為奶站(奶販子)留下摻假「造奶」的機會。

他表示還有另一種情況,奶站收了牛奶後送到甲廠,發現有項指標不達標,就會在離開甲廠後,根據檢驗結果,對不達標項目有針對性地添加一些東西,然後再送到乙廠去賣,達標就罷手,不達標的話,他會繼續勾兌後,再賣到丙廠去。總之,奶站不會輕易把牛奶倒掉,牛奶摻假的成本低於純鮮奶很多,再加上人為因素,不摻假的賣不了錢,摻的多,能多賣錢。

技術操作環節外,奶站還會用金錢「搞定」企業奶源部門和檢測部門的人,甚至連化驗員都是可以拿到小費和紅包。企業的奶源部門和檢測人員收錢後,當然「看不見」問題牛奶流入企業生產環節。

更誇張的是,當問題牛奶進入生產廠後,有時廠方會發現,這時,他們會作出「相應地技術性」處理,讓牛奶一切達標後,再進入生產環節。利用技術手段人為添加化學原料,並非只有奶站工作人員這麼做,企業有時也會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