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12, 2008

人類歷史首度「人造」糧食危機 WTO成幫兇?

全球糧食危機的議題,三天兩頭就登上媒體重要版面,以顯著篇幅討論這個不分種族、不分地域的全人類問題。身為世井小民的我們,或許僅僅能感受到日常生活開支增加,手頭好像不那麼寬裕了;不過仔細想想,2008年的糧荒可說是人類歷史上,首度非因自然因素(旱災、蟲害等)造成的,而當原本盛產玉米的墨西哥,數萬民眾為了玉米薄餅大漲60%而走上街頭、義大利也為了義大利麵漲價而吃足苦頭的同時,我們不禁要問,糧食生產、供給、配置是不是在經濟的框架下出了差錯?人類建制出這個綿密的經濟體系,是不是反過來害了自己?

稱新興國家吃垮全球 布希成眾矢之的

包括美國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將糧價高漲的矛頭指向印度、大陸等新興國家,認為其爆炸性增長的人口,以及飲食習慣的改善,使得糧食供給出現壓力。撇開這種「只許美國人吃飽」的自我中心觀點不談,以下的數據或許可以讓布希再回哈佛(Harvard)重修經濟學。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2007年全球穀物收成創下歷史新高,為全球需求量的1.5倍。過去20年間,糧食產量平均每年有2.0%的成長率,而同期間全球人口每年則平均減少1.14%。換句話說,全球的糧食產量是足夠人類所需的,只不過被「看不見的手」所把持,讓人們「看得到、吃不到」。

針對這個現象,許多專家提出的解釋不外乎:2005年~2006年的產糧國乾旱、榖類庫存量拉警報(僅剩54天不到)、油價高漲、開發中國家人均食肉量增加1倍、以及改種生質燃料作物(約佔全球穀物種植的5%)的關係。不過這些原因似乎都不足以解釋,在近年來糧食產量連年破紀錄的情形下,全球還有10億人挨餓的真正原因。

60年代綠色革命 短期拉高收成卻難永續發展

許多人認為,糧食供需的體質失調,可以回溯至60年代的「綠色革命」。當時西方社會及民間團體向亞洲、非洲、及拉丁美洲推銷這套工業化生產農糧作物的方法,用混合種子、肥料、殺蟲劑的耕種方式,大量種植稻、麥、玉米等單位產量高的作物。雖然人均產量成功提高11%,不過弔詭的是,挨餓民眾數量也增加了11%。

探究箇中原委,一部分是因為這種工業化耕種方式,讓有能力大規模種植的農閥取得了肥沃平地的控制權,而小型自耕農只能淪落到山邊或熱帶森林中等條件不好的耕地上。而農藥的使用,以及單一作物的大規模種植,更讓土地的可利用率及生物多樣性迅速降低。原本是要拯救貧民的綠色革命,反倒讓貧民難以靠耕種糊口,同時更忽略了農地的永續利用。

以中美洲的情形為例,1979~1997年間,該區域的肥料使用從每公頃80公斤增加至120公斤,單位產量卻反倒減少50%,但總產量每年仍增加4,500萬噸。單位產量低、總產量卻提升,靠的就是大伐雨林作為耕地使用,落得雨林面積減半,二氧化碳排放升高1倍的結果。

自由貿易協定 摧毀窮國糧食自足機制

而1995年成立的世界貿易組織(WTO)以及其後伴隨而來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更可說讓各國農夫從「靠天吃飯」,變成「仰WTO鼻息」才能生存。WTO將境內補助、出口補貼、關稅、市場進入、配額等1個國家可以用來設立農業政策的手段,通通箝制據為己有。同時間又設立一些巧妙的「但書」,讓美、歐等西方國家得以規避這些規範。

同樣的,自北美貿易協定(NAFTA)以及中美貿易協定(CAFTA)設立以來,已經有數以百萬計的農村家庭生計受影響。以原本盛產玉米的墨西哥來說,自1994年NAFTA生效以來,農產品關稅保護逐漸失效,導致受補助的美國玉米大規模入侵,價格大跌一半以上,更摧毀當地農民的生計。稻米、牛、豬、家禽等產業都面臨同樣的命運。根據Carnegie Endowment 2003年的報告指出,美國農產品讓130萬墨國農民失業,也是墨西哥成為純糧食進口國的主因。

2008年稻米價格翻了3翻,對全球最大稻米進口國菲律賓的影響不言可喻。不過鮮為人知的是,菲律賓其實原本也是糧食供應自給自足的國家之一。獨裁者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或許罪名昭彰,不過在他於1986年逃離海外時,菲律賓穀倉裡還有90萬噸的稻米存糧。

但到艾奎諾夫人(Corazon Aquino)執政時,世銀(World Bank)與國際貨幣基金(IMF)開始對其施壓,促其償還外債,導致菲律賓GDP的10%拿來償債,農業投資更大減50%,基礎建設更慘,90年代末期該國柏油路興建僅17%。而其1995年加入WTO之後,菲律賓受到外來農產品的入侵,本身體質就不夠強健的農業環境頓時枯萎,農業人口從1994年的1,120萬人,降至2001年的1,080萬人。

如今全球再度傳出糧荒,可以聽見不少「二次綠色革命」、「國際組織介入救援」的呼聲。不過從墨西哥、菲律賓的例子或許可以帶給人們警示。人類的糧食危機,或許從來不是糧食不足、也不是人口太多,反倒是受整體經濟層面、國際貿易、以及國際組織的政策的影響甚鉅。倘若再來1次綠色革命,究竟是革了誰的命?


圖說:世銀及IMF以債權向窮國施壓,主導其政策走向,加上自由貿易協定的影響,讓菲律賓從原本糧食自足的國家,成為全球最大的稻米進口國。圖為菲律賓市場一隅。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