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偉:要看自己擁有的,不要看沒有的!
‧財訊月刊 2008/08/11
一位是廣告界教父,擅長掌握社會脈動;一位是心理醫師,善於洞悉人性幽微。孫大偉、王浩威專業領域不同,長年面對的則都是「人性」課題。他們怎麼看待中產階級這個既保守又想改變的族群?
【口述╱孫大偉;整理╱紀淑芳】
(圖片提供╱財訊月刊)
中產階級向來是社會中穩定、保守的一群,也是社會追求改變的動力來源,所謂衣食足而後知榮辱嘛!以前的世界很單純,幾歲結婚、買房子、生小孩……,一切都按部就班,現在則是加速進入亂世的時代,計畫中的退休金可能隨時泡湯,薪水可能突然沒得領了,買股票還會遇到地雷股,資產一夕化為烏有……,亂世中人們會開始感到迷惘,現在是所有的人都不安。因為不安,更需要穩定的領導,但是現在看不到。
最重要是「做你自己」
中產階級通常不見賭徒性格,不會走極端(會孤注一擲的往往是一無所有或擁有很多的人),但卻有改變的慾望,期望在穩定中成長,這是基本個性也是包袱。如果說社會各階層是個長途的隊伍,有領先群、中間群以及落後群,有人往上跑,當然也有人往下掉,又遇上媒體不斷報導往下掉的人變多了(如中產階級正在「瓦解」這類字眼),中產階級就慌了,還沒變窮,便小心過活、不敢花費,開始儲藏食物準備過冬。
有人說台灣的中產階級好像特別焦慮?其實台灣的社會結構本來就是在動亂中成長,隨時在備戰狀態,等於是在彈藥庫旁築巢,我們這一代是被恐嚇長大的,這原是台灣很重要的動力,卻也因而缺乏長遠思考,是優點也是缺點。中產階級應該要有自覺,很多好的事情需要時間醞釀,標準提高也需要累積的。
這些年透過媒體的不斷渲染,弄得大家很恐慌,問題是,數字是死的(如果真有可信數據的話),大家得多去看「真實面」究竟是什麼。如果你光看台灣的新聞,真會誤以為台灣的父親專門在性侵小孩,電視新聞只呈現冰山浮面的哪幾隻企鵝,冰山下你看不到。又如股市會漲會跌都是那些名嘴在講,結果呢,皮夠厚的還可以自圓其說,轉不過來的就出局了,什麼「大師」,我看最後都變成是「大失所望」了。
看新聞報導時,你得要自設防火牆,或者備好一些掃毒程式,有時把自己當參與者看,有時要冷眼看,甚至還要反過來用照後鏡看。就像媒體上不斷會看到名媛紳士很風光,不少人心生「有為者亦若是」之感,在我看來,那根本是鬼扯淡!大家以為名媛好當啊?媒體要拍,他們當然呈現出好的一面,誰會給你看他們自己內褲破了,或者襪子有個洞,不可能嘛,這要分清楚,不要有錯誤的認識。
人最重要的是做你自己,如果連這點自信也沒有,算什麼中產階級?!中產階級要有點自信,才會坦然、從容。要不你想像中有錢人都在做什麼?現在的有錢人為了養生都在吃地瓜餐啊!個個吃得哇哇叫,吃膩吃怕了,弄得自己「萬念俱灰」的。講這個並不是教大家不要妄想,也不是要遁世,或固守不動,而是要看自己所擁有的,不要看沒有的,別說中產階級會焦慮,誰不焦慮?大老闆的焦慮更嚴重!
勿忘初衷:你到底在意的是什麼?
中產階級都在問該怎麼「向上提升」?我倒認為,如果我們還是用傳統的觀念在界定生活是否有提升(例如車子得愈開愈大),那是有問題的,大家不妨冷靜下來從頭檢視,「你到底在意的是什麼?」
我自己因為心肌梗塞開過兩次刀,寫過兩次遺囑,當自己停下來之後才知道,平常在意的事情,可能只是一時興趣或者為了好玩,或為點綴,就像我以前收藏鋼筆、刀子、釣竿,床底下藏了各種酒,沒事還會拿著書對照、「盤點」一番,可是我在寫遺囑時突然想通了,這些「玩具」在寫遺囑時根本沒它們的分,我發現我最在意的其實是人跟人之間的相處,包括親情、友情。這些東西都是有「賞味期」的,現在不去享受,以後也沒有了。人往往在真正失去的那天,才知道擁有多少。
人最大的麻煩,就是認為生下來就是像現在這樣,但誰還記得就在二十年前,出國觀光有多困難,哪裡有什麼有線電視、麥當勞,或者自由時報、蘋果日報……,我時常會回頭去看自己的過往,我當年到台北工作時原本是一無所有,現在擁有的車子、房子、妻子、兒子,甚至鞋子、褲子,都是賺來的,所以我常跟公司裡的小朋友和我的小孩講,不管遊玩、做事,都要全力以赴,還有要「勿忘初衷」,否則你就不是你了,這樣想也會讓我自己比較勇敢。
現代的人都太線性思考,但誰知道哪天如果來個禽流感,可能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因為大家都死了,就像當年九一一發生時,很多人還以為那是哪家公司拍的電影,都以為是假的。一般人講「活在當下」或許是有點佛法的味道,應該說,人可以掌握的是眼前,當下盡力去做就好。
我是滿樂觀的那種人,如果哪天地球要被什麼彗星撞毀了,我一定是那個搶先去前面看的人,我對人生一直保有好奇心;「不安」對我來說是習以為常,這意味著機會與希望。這就好像以前老師出的功課或考卷比較鬆,現在變嚴了,被刷掉的人或許會變多,但是體質好不好卻因此凸顯,也才能看出真正的價值。畢竟,在亂世中才有機會發展,我還是看好台灣的未來!
一位是廣告界教父,擅長掌握社會脈動;一位是心理醫師,善於洞悉人性幽微。孫大偉、王浩威專業領域不同,長年面對的則都是「人性」課題。他們怎麼看待中產階級這個既保守又想改變的族群?
【口述╱孫大偉;整理╱紀淑芳】
(圖片提供╱財訊月刊)
中產階級向來是社會中穩定、保守的一群,也是社會追求改變的動力來源,所謂衣食足而後知榮辱嘛!以前的世界很單純,幾歲結婚、買房子、生小孩……,一切都按部就班,現在則是加速進入亂世的時代,計畫中的退休金可能隨時泡湯,薪水可能突然沒得領了,買股票還會遇到地雷股,資產一夕化為烏有……,亂世中人們會開始感到迷惘,現在是所有的人都不安。因為不安,更需要穩定的領導,但是現在看不到。
最重要是「做你自己」
中產階級通常不見賭徒性格,不會走極端(會孤注一擲的往往是一無所有或擁有很多的人),但卻有改變的慾望,期望在穩定中成長,這是基本個性也是包袱。如果說社會各階層是個長途的隊伍,有領先群、中間群以及落後群,有人往上跑,當然也有人往下掉,又遇上媒體不斷報導往下掉的人變多了(如中產階級正在「瓦解」這類字眼),中產階級就慌了,還沒變窮,便小心過活、不敢花費,開始儲藏食物準備過冬。
有人說台灣的中產階級好像特別焦慮?其實台灣的社會結構本來就是在動亂中成長,隨時在備戰狀態,等於是在彈藥庫旁築巢,我們這一代是被恐嚇長大的,這原是台灣很重要的動力,卻也因而缺乏長遠思考,是優點也是缺點。中產階級應該要有自覺,很多好的事情需要時間醞釀,標準提高也需要累積的。
這些年透過媒體的不斷渲染,弄得大家很恐慌,問題是,數字是死的(如果真有可信數據的話),大家得多去看「真實面」究竟是什麼。如果你光看台灣的新聞,真會誤以為台灣的父親專門在性侵小孩,電視新聞只呈現冰山浮面的哪幾隻企鵝,冰山下你看不到。又如股市會漲會跌都是那些名嘴在講,結果呢,皮夠厚的還可以自圓其說,轉不過來的就出局了,什麼「大師」,我看最後都變成是「大失所望」了。
看新聞報導時,你得要自設防火牆,或者備好一些掃毒程式,有時把自己當參與者看,有時要冷眼看,甚至還要反過來用照後鏡看。就像媒體上不斷會看到名媛紳士很風光,不少人心生「有為者亦若是」之感,在我看來,那根本是鬼扯淡!大家以為名媛好當啊?媒體要拍,他們當然呈現出好的一面,誰會給你看他們自己內褲破了,或者襪子有個洞,不可能嘛,這要分清楚,不要有錯誤的認識。
人最重要的是做你自己,如果連這點自信也沒有,算什麼中產階級?!中產階級要有點自信,才會坦然、從容。要不你想像中有錢人都在做什麼?現在的有錢人為了養生都在吃地瓜餐啊!個個吃得哇哇叫,吃膩吃怕了,弄得自己「萬念俱灰」的。講這個並不是教大家不要妄想,也不是要遁世,或固守不動,而是要看自己所擁有的,不要看沒有的,別說中產階級會焦慮,誰不焦慮?大老闆的焦慮更嚴重!
勿忘初衷:你到底在意的是什麼?
中產階級都在問該怎麼「向上提升」?我倒認為,如果我們還是用傳統的觀念在界定生活是否有提升(例如車子得愈開愈大),那是有問題的,大家不妨冷靜下來從頭檢視,「你到底在意的是什麼?」
我自己因為心肌梗塞開過兩次刀,寫過兩次遺囑,當自己停下來之後才知道,平常在意的事情,可能只是一時興趣或者為了好玩,或為點綴,就像我以前收藏鋼筆、刀子、釣竿,床底下藏了各種酒,沒事還會拿著書對照、「盤點」一番,可是我在寫遺囑時突然想通了,這些「玩具」在寫遺囑時根本沒它們的分,我發現我最在意的其實是人跟人之間的相處,包括親情、友情。這些東西都是有「賞味期」的,現在不去享受,以後也沒有了。人往往在真正失去的那天,才知道擁有多少。
人最大的麻煩,就是認為生下來就是像現在這樣,但誰還記得就在二十年前,出國觀光有多困難,哪裡有什麼有線電視、麥當勞,或者自由時報、蘋果日報……,我時常會回頭去看自己的過往,我當年到台北工作時原本是一無所有,現在擁有的車子、房子、妻子、兒子,甚至鞋子、褲子,都是賺來的,所以我常跟公司裡的小朋友和我的小孩講,不管遊玩、做事,都要全力以赴,還有要「勿忘初衷」,否則你就不是你了,這樣想也會讓我自己比較勇敢。
現代的人都太線性思考,但誰知道哪天如果來個禽流感,可能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因為大家都死了,就像當年九一一發生時,很多人還以為那是哪家公司拍的電影,都以為是假的。一般人講「活在當下」或許是有點佛法的味道,應該說,人可以掌握的是眼前,當下盡力去做就好。
我是滿樂觀的那種人,如果哪天地球要被什麼彗星撞毀了,我一定是那個搶先去前面看的人,我對人生一直保有好奇心;「不安」對我來說是習以為常,這意味著機會與希望。這就好像以前老師出的功課或考卷比較鬆,現在變嚴了,被刷掉的人或許會變多,但是體質好不好卻因此凸顯,也才能看出真正的價值。畢竟,在亂世中才有機會發展,我還是看好台灣的未來!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