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09, 2008

余文馨隨筆》有毒

2008/12/09
【邊邊角角藝文論壇╱余文馨】

聊到電影。「劉德華第一次拿到金像獎影帝的那一部呀?」他說。「金像獎?」然後我發現連華仔是靠哪一部戲在金馬獎稱帝的我都想不起來。「跟劉青雲一塊兒演出的呀。」他又說。「劉青雲?!」這名字對我來說甚至不能算是線索呀。「好啦。」因為講不通,我只好自己招認,雖然我愛劉德華的這件事保證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但是華仔主演的電影,「那個…我…其實…看得很少。」


「什麼?」他提高了聲調,劉德華的電影沒看過幾部也敢說喜歡,「實在太教人失望了!」


幾句就讓我掛念了幾天哩。結果我就是因為這緣由看了由華仔與吳彥祖所主演的《門徒》。


「揭露一切有關毒品的真相」是《門徒》的宣傳重點,的確,片中也使用了不少篇幅藉以交代原本遠在泰北山區裡的鮮艷罌粟花是如何經由有心人士的運作,例如俗稱「莊」(莊家的莊)的大盤商經海路將高純度海洛英磚運抵香港,稀釋成百分之65的成品,再由所謂「看車的」出貨給下游買家。於是毒品就從金三角到達繁華香港大街,然後,譬如流進了故事裡唯二的吸毒者,美豔的阿芬與她的毒蟲丈夫古天樂身上。


這兩個人,在前者慘死於用藥過量之後,後者古天樂即被懷著報復心態的臥底警察吳彥祖設計運毒至新加坡,然後當場失風被逮。新加坡法律以嚴峻聞名,竟然還運毒進去,「被抓到應該會死吧?」大體說來,《門徒》中與毒品沾上邊的角色,沒一個有好下場。這或許符合了某種教育責任與社會預期。


可是我以為《門徒》通篇在闡述著的,其實是依賴。


華仔所飾演的是一個有意退休的莊,人稱昆哥,本來在把生意全都交給指定接班人吳彥祖後,就要轉赴美國養病的了。但由於吳彥祖的告發,終於毒梟大哥還是被逮住了。在警局的一幕,昆哥要求見正懷著第三個孩子的妻子一面,然後他們擁抱,那麼短暫的或許只是一兩分鐘的時間,妻子的耳語聽不見半個愛字,卻是要求昆哥切勿連累家人,「你一定要走,」妻子說。「其實妳不需要說出來的。」然後昆哥說。


「到底是毒品恐怖?還是空虛恐怖?」在電影之前,我曾經看到爾冬陞導演在訪問中談到之所以拍攝《門徒》,是想為「是毒品恐怖?還是空虛恐怖?」討論出一則結論。「我一直不明白,人為什麼要吸毒?」吳彥祖的這段獨白,分別在片頭和片尾各出現了一次。


藉由阿芬與昆哥的死,吳彥祖說他終於明白吸毒是源於空虛。「我覺得空虛比較恐怖。」爾冬陞於訪問尾聲表示。我卻覺得從昆哥口中吐出的那句話才真是恐怖。


《門徒》裡的昆哥是很在意家庭,也是負責支撐家庭的重要成員,然而當有事發生,第一個被拋棄的卻也是昆哥。於是你可以看見依賴著的世界崩潰了,在那個瞬間,就在昆哥的眼神裡,被切斷的人生,像是被視破的贗品花瓶不再具備存在價值,隨即破碎成無數碎片,掉到地上也沒有任何人想撿了。「很恐怖。」我被警局裡華仔與妻子袁詠儀的那個擁抱嚇到大哭,《門徒》根本是恐怖片啊!應該事先對觀眾提出警告的。「幸虧有帶面紙。」我默默想。接著昆哥就在洗手間裡割斷頸動脈自殺身亡。血流了滿身。


人是不可能獨立生存的動物,所以人很脆弱,總得依附在什麼上面,才可能被支撐著度過一天一天。那個什麼,可能是工作,可能是一項讓你能夠完全把自己丟到那裡面的興趣,可能是人。而當你把支撐養成習慣,當你過度依賴,當你再不能失去那個什麼,不就等於你已經上癮?某種程度上來說,和吸毒又有什麼分別?不過是你想抓住的不是針筒罷了。


也許是事前的期待程度不高?《門徒》整個出乎我意料的精彩。電影告終時,我莫名的非常想要馬上能跟他講話(毒癮發作?)。


附帶一提,《門徒》是我這輩子第一次看劉德華演戲卻不會一直想到「啊,劉德華!」華仔的星味褪色,「真的在演戲了!」我好欣慰。




(余文馨/'O Sole Mio‧邊邊角角藝文論壇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