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15, 2009

競爭教育讓學界黑羊變政壇黑馬

美國第一位華裔能源部長
轉寄本文 加入書籤 訂閱雜誌 電子雜誌 加入我的最愛 del.icio.us Yahoo MyWeb HemiDemi MyShare Google商業周刊 第1104期 2009-01-19 撰文者:林宏達

一月二十日,朱棣文將成為美國總統歐巴馬新能源的左右手,他的綠色能源理念,將大幅改變本世紀的能源政策,他是怎麼樣的人?朱家的競爭教育學,又給了他什麼力量?
這是一個曾經差點放火燒掉房子的小孩,但是誰也沒想到,這隻黑羊,長大後,不但拿下全球最高榮譽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並成為當今美國政壇黑馬。

一月二十日,他將被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任命,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位華裔能源部長,他的綠色能源理念,將影響全美國,甚至可能改變全世界的能源政策。

他是朱棣文(Steven Chu),現任美國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主任,也是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

歐巴馬說,「任命朱棣文,是向所有人傳遞一個訊息,那就是重視科學,了解事實,大膽行動。」

朱棣文本身就是充滿批判精神,而且大膽行動的人。

原本以研究量子物理著稱的他,因看到全球暖化帶來的鐵達尼號撞冰山危機,二○○○年,他從量子物理一腳跨入分子生物領域,他想從白蟻胃中的微生物,研發全新的生物能源,改善世界因嗜石油成癮的災難。

這個將主導本世紀綠色能源的舵手,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一九四八年出生在密蘇里州聖路易市的朱棣文,從小在紐約長大,父親朱汝瑾是全球知名的化學專家,也是中研院院士,母親李靜貞是麻省理工學院博士,他們對於教育小孩,自有一套既放任又競爭的教養學。

自己找答案 好奇如何救火就生一把火

「我的父母對教育都非常執著,在他們腦海中,沒有更重要的事,他們認為教育可以提供無窮的機會,」朱棣文的弟弟朱欽文(Morgan Chu)接受本刊專訪時分析。

雖然父母都是高學歷,但朱家的管教從來不給答案。兄弟從小做不出數學題,父母從不幫忙,「他們給我們一個充滿解答的環境,讓我們自己去找,」朱欽文說。

也因為必須找答案A有一次朱棣文好奇大人會怎麼救火?好奇的他,最後在後院生起大火,希望引來消防車灌救,差一點就把房子給燒了。

朱棣文回憶,小學時曾有一次,他在廚房的餐桌上做化學實驗,實驗做到一半,突然餐桌燒了起來,朱棣文害怕被罵,忍不住哭了出來,反而是媽媽安慰他,「別擔心,鋪一層塑膠布,我們照樣可以吃飯,」包容他好奇犯錯的代價。

挑戰無解題 四十九歲就拿到諾貝爾獎

但是這個放火的小孩,多年後,拿下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得獎的原因,也是因為不斷挑戰實驗,發現了答案。

一九七八年,他進入貝爾實驗室,一個科學家告訴他,「嘿,我們有個有趣的題目,你要不要試試看?」當時所有人都在嘗試用雷射光控制單個原子的技術,在他之前,已經有十二個團隊挑戰過這個問題,通通失敗。其他人勸他,「你做不出來的,沒有績效,你會毀了自己的前途。」

朱棣文不聽,用有限的經費挑戰這個無解題,他進入貝爾實驗室的前三年,怎麼做都找不到方法,直到第四年,才在控制原子的技術上取得一些小進展,五年後的一個冬天,他看到窗外飄下的雪花,突然解動他「冷凍原子」的靈感,他終於找到,用雷射光做成「光陷阱」,在攝氏零下二百七十三度的低溫可以控制原子運動,空氣中的原子平常以每小時四千公里的速度移動,在朱棣文發現捕捉原子的方法後,人類第一次可以「困住」原子,仔細的觀察,這個發現讓他得到一九九七年的諾貝爾獎,那一年他才四十九歲。

別看今天朱棣文的成就,他可是朱家三兄弟中學歷最低者,他只有一個物理博士。但是他的弟弟朱欽文,一個人就有五個學位,現在是著名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哥哥朱築文(Gilbert Chu)也有兩個博士頭銜,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博士,和哈佛的醫學博士,目前是史丹佛醫學院教授。

朱棣文曾形容,從小他是家裡的黑羊,他曾經因為比不上哥哥而討厭上學,休學在家一個多月。上課時,如果反對老師講課的內容,他隨時會發出怪聲。

他的高中成績平平,其他兄弟都進入美國一流名校就讀,他卻被所有常春藤聯盟大學拒絕。他的教授父親,擔心兒子的未來,選系的時候,還曾勸他考慮放棄念物理。他當時勸朱棣文去念建築,因為他愛畫畫。

競爭中成長 兄弟之間什麼項目都能比

可是父親可能沒想到這隻黑羊,最後竟然出人頭地,兄弟歸因是父母獨特的競爭教育學。

中國傳統兄友弟恭這一套,在朱家並不完全適用。

朱棣文父母教育方式非常美式,先放手他們去學習任何自己有興趣的知識,再讓他們兄弟之間互相競爭,從競爭中磨練自己的能力,「我的父母從不會阻止我們競爭,」朱欽文說。

就像一般的兄弟姐妹,從小他們就會自然比較,誰學到的東西比較多。兄弟間的競爭,變成激勵學習動機的最好工具。「每個人都會想知道自己怎麼樣可以做到最好,」朱欽文說。

「我們比的東西不限於課本,什麼都有,」朱欽文笑著說,有時候他們會一起坐在電視機前看益智節目,比誰回答的速度最快,樂器也是另一個比賽項目,大哥朱築文學薩克斯風,朱棣文就學伸縮喇叭,朱欽文就學小提琴。

不只在知識上爭勝負,朱棣文和朱欽文都愛在運動場比本領,朱欽文是超級運動迷,高中時還曾輟學,去打美式足球。朱棣文也一樣,學生時代,他靠著看書學會打網球,甚至自己買竹子練習撐竿跳,他現在還熱愛打網球、游泳,騎自行車,每次出差行李箱裡總會放著球拍,對他來說,運動場上的競爭,和科學實驗室裡的腦力比賽,一樣吸引人。

學哥哥跨界 從量子物理轉入生物醫學

也因為兄弟競爭,朱棣文也學哥哥,大膽跨界,從量子物理轉入生物醫學。朱棣文在得到諾貝爾獎後,他看到哥哥可以從麻省理工學院物理跨到哈佛醫學做基因研究,自己也對生物技術萌生興趣。

他雖然不是正統醫學院訓練出的生物專家,卻把自己的物理強項用來研究DNA。他把捕捉原子的物理技術,改良成可以固定DNA的光學鉗子,在實驗室裡嘗試把DNA拉長,「看看拉到什麼程度才會斷,」最後創出一個混合物理、醫學等各學門的生物研究新領域Bio-X。

因為跨入生物領域,朱棣文又從白蟻體內微生物創造出多餘能量,研究發展新能源的可能。

探索生信心 率領一流科學家找綠能源

這一個被朱棣文稱為「新能源曼哈頓計畫」,主要是希望能研究出,未來是否可以借鏡白蟻,培養出有效產生酒精和氫的微生物,他的目標就是在未來十年內,讓美國可以完全依賴乾淨的生物能源,而非石油。

「我的父母從來不會告訴我們,你一定要學什麼,」朱欽文說,因為了解探索的樂趣,朱棣文在研究上也強調自我探索,動手解決問題的重要。他曾拿煮飯做比喻,做實驗就像打開冰箱煮飯,剩下什麼材料都得煮成一桌好菜,他慣於反抗,自己找路走,不隨俗,最後卻一條路越走越寬。

經營實驗室,他常得去要資源。因政治人物和公司考慮的不是科學的未來,而是自己的利益和影響力能擴大多少。所以經常是要十分資源,只拿得到三分。

但朱棣文卻能用三分的資源,透過他批判性的思考,重組手上的科學團隊,達成任務。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也因此成為替代性能源的重鎮,甚至創造出跨領域學門Bio-X。

朱棣文目前掌管的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是美國能源部轄下最老牌的實驗室。旗下有四千名員工,每年預算六億五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二百一十六億元。

因為自我探索帶來的自信,讓朱棣文可以輕鬆的帶領全球首屈一指的科學家,將重點轉向綠色工程,包括生質能源、人工光合作用及太陽能等各種能源計畫,他透露領導的秘訣,「就是雇用比自己優秀的人,並讓他們放手去做。」

全球暖化帶來的世界災難,台大物理系系主任熊怡分析,帶領這樣龐大的研究單位,「最難的是要有跨領域的眼光,能訂下可以實現的目標。」在這方面,朱棣文也成功達陣。歐巴馬找到願意動手找答案的朱棣文,但是朱棣文如何面對傳統石油勢力,降低石油依賴比重,並且迅速找出綠色能源的效率,是他上任的首要任務,他曾形容,目前地球的情況就像快撞上冰山的鐵達尼號,他要讓這艘大船及時轉舵。

雖然眼前是個世紀大轉變的難題,但朱家競爭教育培養的好勝心,成為朱棣文一生的動力。

朱棣文自己曾說過一段話,「為了得到最好的結果,正向競爭會刺激人更努力,做得更好。」從競爭中不斷學習,就像一股熱氣流,不斷把他推向更高的位置,也把這隻黑羊變成了美國政壇的新黑馬。


小檔案 _朱棣文 [ 隱藏 ]
出生:1948年
學歷: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物理博士
經歷: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主任、1997年諾貝爾獎得主、中華民國中研院院士
現職:美國能源部長(1月20日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