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06, 2009

我們的時代》逃難!

尤振海/聯合報

端午節過後,市面已很紊亂,到了無政府狀態。小市內大煙館、賭場已公開面市,中央銀行的金圓券視同廢紙,反而市內的商店如金銀鋪、酒樓飯店、糧食行等,都自行印刷鈔票……


「失火了!失火了!」民國38年7月26日傍晚,我家老小七口,隨陸軍大學自廣州黃埔乘招商局祥興輪遷台。當日乘木船接駁到停在江心的祥興輪,老小都由船側的繩梯攀登而上,十分辛苦而危險。因江水流速甚急,一旦失足落水,絕無生還的可能。我家老小七口,剛到船上,尚未覓得落腳處,即聞船尾傳來火警的驚呼!我們急成一團,不知逃向何處,只有聽天由命了。感謝上蒼,火警並未擴大造成災難,只是虛驚一場。但此火警是真是假,迄未弄清,聽說有「匪諜」造謠。


我們的船依正常航程,兩天兩夜可達基隆。後因遭遇颱風,船停汕頭內海避險,延誤了兩天。一天上午,見有一艘小木船,由二男子操作,到達輪船腰側,其中一人以竹竿頂端的鐵鉤,鉤住船舷,人也同時順竿上到甲板,腰間所繫繩索解開,立刻將一竹簍提上,簍中盛滿食物、水果、糕點等等。我欲向他問價,此時陸大警衛兵已達,以步槍指向小販,命其離船。因當時汕頭市已有土共活動,不明小販真實身分。小販見此情形,只好順竿而下,一簍食物已被沒收。這是我六十年前在大陸最後一次與同胞接觸。


1949年,民國38年二至七月之間,我家逃避赤禍住在廣州黃埔島對岸的小鎮──魚珠圩。當年端午節過後,市面已很紊亂,到了無政府狀態。小市內大煙館、賭場已公開面市,中央銀行的金圓券視同廢紙,反而市內的商店如金銀鋪、酒樓飯店、糧食行等,都自行印刷鈔票,一毫、兩毫、五毫,以白紙油印,蓋上該商家的印信,即與港幣的一角、兩角、五角等值通用。


魚珠圩位於珠江邊上。有一天上午,一個面朝下的屍體,順潮水向一條支流漂上去,傍晚落潮時屍體又隨水漂了回來,無人聞問。農家割稻、收摘水果,都有人持槍守衛,以防搶劫。


那年五月,魚珠圩來了一隊軍人,聽說是南京首都警備部隊。當時已是散兵游勇。來到魚珠,立刻在空地上架槍,借用民房,取鍋造飯。跟隨散兵中有一位婦女,年約三十多歲,聽說是他們營長的太太。營長已失散,不知死活,她只好跟著老兵跑。這些游勇,仍講軍人倫理,對營長夫人十分敬重,一路上有住的她在先,找到吃的她先有一份,時時加以保護。在魚珠日子久了,營長夫人對家母耳語:這些部下在撤退途中,已無軍紀,離開南京到了鎮江,公路橋梁已為共軍炸斷,後面可聽到追兵的砲聲。當時有一隊軍車停在路邊,是首都中央銀行金庫所存銀圓,要運往上海。當日她的部下一擁而上,把車圍住,一個班長上前向押運人員要求說:「同志,你知前面橋梁已被炸斷,後面追兵已到,這些銀圓已無法運走,不如分發我們一些,以免為共軍搶去。」當時車上押運憲兵立即把手中槍枝保險打開,大聲說:「不許動!」可是話聲才落,只聽啪啪兩聲槍響,地下十幾支槍指向憲兵,憲兵無奈把槍放下。班長下口令:「上去幾個人,把箱子推下!」由於木箱十分沉重,一落地面即四下分裂,內裝銀圓到處散開。於是人人搶拾,不分軍民,個個滿袋而去。


這些散兵雖犯了軍紀,但他們與共軍交火後,營長失散,並未投降,還講軍人倫理,照顧營長夫人,且在無糧餉情況下,千里之外,向中央所在地廣州投奔。離南京時營長太太有一只皮箱,內盛金飾細軟及衣物。早先還有衛兵代為搬運,到了鎮江後,因衛兵均以綁腿布縫成圓筒,如灌香腸樣,將袁大頭裝入其中,跨在肩上,再也無法幫助營長夫人提皮箱了。於是營長太太自己在地面拖拉著走,漸漸落伍。還是一個老兵回來相勸,「後面追兵不遠,還是保命要緊。」夫人只好取出首飾,將整個皮箱拋棄,跟隨部下到了廣州。


端午節前後,魚珠圩來了一批北方難民,男女老少總有數百人之多。有一家老少十口,在我家所居的破石灰窯內住下。聽他們的口音都是正宗北京話,我家也是北平人,亂世天涯,彼此立刻熟悉起來。打聽之下方知他們都是傅作儀部隊的下級軍官及眷屬,由三個小家庭組合而成:一對老夫妻,開裁縫店,跟隨小兒子(當排長)南下,另有二女均出嫁傅作儀部隊的軍官,長女生二子,小女生一女。當北平「和平解放」後,中共將其部隊分解,所有士兵都改編入解放軍,下級軍官連同眷屬,一律遣送到南方。於是數萬男女老少輾轉到了廣州。


中共遣送戰俘南下的目的,主要在增加國府的負擔,造成管理的困難。另外可利用遣返人員之口進行心戰。中共為收買人心,由北平南下,都準備車船,供應宿食,且容許攜帶貴重財物。唯有最後一站,進入國軍勢力範圍,他們才把金銀等物扣下。這是中共安排好的伎倆,讓人誤會沿途各站均正派,只有最後一站人壞,這是中共最厲害的地方。


民國37年底,林彪的四野百萬大軍,由東北進入山海關,打入天津後,一位國軍輜汽兵團軍官,擔任汽車排排長,車隊在天津為共軍解除武裝。他與新婚的妻子,化妝南逃到了山東濟南,不久濟南也被「解放」。一日傍晚,這位溫姓軍官上街買吃的,看到路邊停了一排軍車,覺得十分眼熟,仔細一看原來是自己曾指揮過的車子。駕駛兵也認出了老排長,紛紛敬禮,唯帽徽已換了紅五星!大家耳語相傳,給老排長湊了一些金錢,讓老排長繼續南下,最後到了廣州。


有一件輕鬆的際遇,就是在魚珠圩我第一次見到真的大象。原來孫立人將軍遠征緬甸,俘獲了一群日軍大象,勝利後由一隊軍人負責餵養,並由緬甸、雲南、廣西、廣東步行到了廣州黃埔的魚珠圩,可能是要候船去台灣。大象本身有固定軍糧,每日吃稻草外,還餵食成筐的高麗菜,連同外葉一起送到嘴裡。民國43年我在台北圓山動物園所見到的林旺,就是我在魚珠圩所看過的大象。


在來台的祥興輪上,有位在重慶分別的小學同學王紹志,他父親是陸大教官王鐳。紹志來台後繼續升學,政大畢業,進入《民族晚報》擔任記者,跑經濟新聞,後奉派駐美特派員。他在政大就讀期間,我已當兵七年,仍是個上等兵,他曾對我說了一句鼓勵的話:「天生我材必有用。」當時我還不知此語的出處,以為是他自己編的,用來對同學的同情與安慰。後來我努力自修,民國55年考取台北工專夜間部電機科,他的話對我確也起了一定的催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