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05, 2007

企業減資一魚兩吃 拉高股價,資金轉海外

【作者/游常山】


(攝影/陳之俊)

以往,企業減資象徵經營不善;

如今,企業卻在多頭市場,利用現金減資或買回庫藏股減資,

一來,可以改善財務上的操作,藉以獲得更高的股價,

二來,甚至將資金轉往海外投資,達到一魚兩吃的效果。


這一、兩年來,台灣上市、上櫃公司,流行減資。

行政院金融管理監督委員會,9月底甫通過兩大電信業者的百億台幣減資案:台灣大哥大減資120億台幣,而中華電信也破天荒減資96.68億台幣。兩家業者的減資申請案,都被金管會指定在今年10月17日生效。


以減資的規模來看,台哥大是第二大規模的減資,不過比起榜首的聯華電子573.93億的巨額減資,台哥大減資幅度也只有聯電1∕5強。

為什麼大型企業紛紛在近年來減資?原因很多,不過提出減資申請案的企業,大都是因為注意到自己的股價被低估。


近幾年,台股起不來,直到近幾個月才見起色,但是第三季結束時,大盤指數仍在8000到9000點徘徊,無法破萬點。


很多不甘心的企業,深覺自己基本面不錯,為何股價遲遲不漲,因此下猛藥,申請減資。


值得重視的是,台灣引以為傲、全球競爭力很強的台灣科技產業,卻也開始流行減資。


去年12月1日,瑞昱半導體董事會也通過減資五成,減掉41.8億台幣的資本額,每股發還股東現金5元。


連規模較大的科技產業集團,也不例外。今年3月26日,光寶集團的光寶科技公司也向行政院金融管理監督委員會提出減資三成(約87.3億台幣)的申請案,旋即獲准,光寶減資案已經於5月9日生效。

根據統計,自去年1月迄今年8月底,共有116家上市上櫃公司,向金管會申請減資,扣除六家被金管會裁定不准許,短短一年半之間,共有110家企業申請減資獲准。

這110家企業中,有45家是因為虧損而必須減資。例如,因為雙卡風暴、資金滿溢很難放貸,導致整體營運績效不好的金融業,就出現減資風潮。


前年5月26日,已經減資19.9%的兆豐金控子公司兆豐票券,今年5月26日又宣布減資50億台幣,減資幅度高達24.86%,將近1∕4資本額。


其餘65家都是在「公司帳上現金太多,於是發還股東的情況下,進行減資,」IC設計公司凌陽科技負責投資人關係的賴玫蓁指出。


方式》買回庫藏股和退現金

台灣大環境缺乏投資標的的情況下,減資已經成為企業理財的重要手段。


因為公司理財的考慮,企業現金減資的財務操作,近年來蔚為風潮。這種非因虧損,而純粹是因為公司理財需要的「現金減資」,半年前又由IC半導體雙雄之一的聯華電子,創下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減資。


擅長公司理財的聯電,今年上半年,就已經宣布現金減資574億,減資的金額是光寶的6.5倍,這是近年來最大的減資案。


聯華電子此次減資,和光寶類似,約占聯電股本的三成,每股退還3元給股東。


6月11日,當時還是第二季的上市上櫃公司的股東大會熱季時節,在竹科的聯電總公司,聯電董事長兼執行長胡國強在股東會議上正式宣布,「聯電以後發股票員工分紅將全數配發現金,不發股票。也不排除繼續執行庫藏股買回。」


兩個月後,聯電的減資申請案,金管會正式核准於今年8月6日生效。

聯電這項宣布看在同屬電子業的華通電腦財務副理莊宗勳的解讀是:「聯電的經營團隊以減資和執行庫藏股的方式向股市間接喊話:聯電的股價被市場低估了!」


有趣的是,台北股市的聯電股價隨即暴出大量交易,並創下聯電的股價八個月以來的新高。這是台灣證券市場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減資行動,各界議論紛紛。


事實上這不是聯電第一次減資,一年七個月前,聯電也曾買回庫藏股來減資,當時實施了第十次從公開市場買回庫藏股,一共買回5.05%的聯電發行總股數。那時聯電手上現金多達1000億台幣。


效應》一季33家減資,繼續發酵

聯電減資效應還在發酵。從今年1月下旬到8月底,短短一季,共有33家橫跨各個產業的上市公司: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凌陽科技、日盛金控、和成、光寶科技、明基、瑞昱半導體等公司董事會陸續通過減資。


不只科技業如此,連服務業也追隨此風潮。5月7日台灣大哥大電信公司也宣布,為維持穩定的每股盈餘及股利發放能力,將減少資本120億元,減少發行股份12億股,減資比率達24%,以提高股東權益報酬率。


台哥大的競爭者,遠傳電信、中華電信,分別在兩個月後、五個月後的6月27日和8月30日,也不甘示弱向金管會申請77億4532萬的現金減資,今年8月10日開始生效;中華電信減資的金額更高,達96.68億元,將於10月17日生效。